青春智汇梅州丰良镇!广师大突击队以科技文化助推“百千万工程”

作者 黄培强 2025-07-26 16:37

为深入推进“双百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深化校地协同合作,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学院“晴旭春晖”突击队(以下简称“突击队”)于7月13日至25日赴梅州市丰顺县丰良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科技与文化双重赋能,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广师大“晴旭春晖”突击队。

广师大“晴旭春晖”突击队。

丰良镇作为丰顺县的老县城,其老街被评为广东省第五批历史文化街区,丰良镇也是广东省第二批典型镇,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丰富的非遗资源和独具特色的古镇风貌,同时在青少年教育、老年关爱等领域面临现实需求。基于此,突击队精准规划实施路径,多维度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在教育赋能方面,实施“教育育梦行动”。突击队在丰良镇中心第一小学开设机器人编程公益课程,以人工智能科普启迪乡村学子科技梦想;在丰顺县第一中学开展单片机技术教学,同步推进校园防欺凌普法、红色文化浸润、防溺水与防诈骗宣传等活动,全方位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为乡村人才培育奠定基础。

突击队给小学生上机器人编程公益课程。

突击队给小学生上机器人编程公益课程。

在民生服务方面,开展“影像留忆行动”。突击队为敬老院孤寡老人及乡村独居长者拍摄纪念照片与集体合影,制作精美相册赠予老人,既留存温馨时光,又切实提升乡村老年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精准对接民生需求。

突击队为敬老院孤寡老人拍摄照片。

突击队为敬老院孤寡老人拍摄照片。

在红色资源活化方面,推进“红色焕活行动”。突击队深入永昌居等红色遗址开展实地调研,系统记录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及现存状况,整理革命故事与红色事迹,筹备开发文旅数字化小程序,通过图文、音频等形式全方位展示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文化线上传播与活化利用,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支撑。

突击队在永昌居开展实地调研。

突击队在永昌居开展实地调研。

在非遗传承方面,实施“非遗传承行动”。突击队针对“仙洞米粉”等非遗项目组建专项调研小组,梳理传承脉络与技艺细节,提出“非遗+电商”“非遗+研学”融合发展路径,助力非遗项目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赋能。

突击队采访“仙洞米粉”非遗手艺人。

突击队采访“仙洞米粉”非遗手艺人。

在古镇发展方面,开展“古镇焕颜行动”。突击队联合专业团队提炼古镇文化元素,规划设计主题墙绘,在古街两河三岸节点处绘制场景插画,打造兼具文化底蕴与视觉吸引力的特色街区,提升古镇文旅吸引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突击队在丰良镇两河三岸节点处开展墙绘。

突击队在丰良镇两河三岸节点处开展墙绘。

7月18日,丰良镇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举行“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结对座谈会,丰良镇党委书记朱杭洲、广师大自动化学院团委书记毛泽文等领导及全体突击队员参会,共商校地协同发展大计。

结对座谈会。

结对座谈会。

会上,突击队分享实践感悟,深刻认识到科技科普对乡村人才培育、专业知识对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朱杭洲书记高度肯定突击队的调研成果与服务实效,认为其精准对接乡镇发展需求,并就深化合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系统挖掘红色内涵,为红色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支撑;二是聚焦民生改善,拓展公益服务领域,确保惠民措施精准落地;三是融合科教优势,深化青少年科普教育,储备本土人才;四是推动创新发展,在文化墙绘、特色品牌推广等方面贡献青年才智。

此次座谈会强化了校地合作共识,丰良镇通过提供组织保障、细化合作方案,引导高校智力与人才资源精准对接本地需求,将突击队的青春活力转化为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强大动力,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动能。

南方+记者 黄培强

通讯员 赖晓文

编辑 叶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