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警广东总队肇庆支队营区里,一则喜讯如春风般传遍每个角落——上等兵罗子平在今年军队院校招生考试中,以712.6分的高分斩获武警部队榜首,并被素有“军中清华”之称的国防科技大学录取。这个曾与军校失之交臂的年轻人,用三年执着敲开梦想之门,在肇庆军营完成了人生的漂亮逆袭。
训练场上,罗子平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受访者 供图
训练场上,罗子平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受访者 供图
三叩营门:把军装梦焐在心头
时针拨回三年前,刚走出高考考场的罗子平,看着屏幕上的分数黯然神伤——离他心心念念的军校分数线,仅差毫厘。那扇曾让他魂牵梦绕的军校大门,在眼前悄然合拢。进入地方大学后,他专业课始终名列前茅,可那身绿军装,那个军校梦,在他心里头,一直没放下。
罗子平文化课堂踊跃提问,成战友眼中“提问王”。 受访者 供图
罗子平文化课堂踊跃提问,成战友眼中“提问王”。 受访者 供图
“我一定要穿上军装。”这句誓言,成了罗子平青春里最坚定的注脚。第一次应征时,16岁的他因年龄差了,在报名处遗憾转身;第二次报名,因应征地信息填写偏差,加上当年名额紧张,梦想再次搁浅。“再试一次!”第三年,他憋着一股劲,做足准备,提交申请,终于在2023年9月,胸戴大红花,站在了武警广东总队肇庆支队的新兵队列里。
新兵下连,背包刚放下,罗子平就找到中队指导员,站得笔直:“报告指导员,我想考学,目标是国防科技大学!”声音不大,但眼神里的那股劲儿,让指导员印象深刻。他知道,这个兵,心里有团火。
哨位灯影:在强军路上踩实脚印
考学,谈何容易。白天的执勤训练排得满满当当,学习时间全靠“挤”。
夜深人静时,中队学习室那盏灯,成了罗子平的“战友”。凌晨两点,刚下哨的哨兵袁仁杰回宿舍,习惯性地望一眼学习室的窗户。“灯还亮着,准是子平。”袁仁杰说,“有几次我好奇,悄悄走过去看,他趴在桌上睡着了,胳膊下还压着摊开的复习资料,笔就掉在手边……”
中队的战友都记得,罗子平的笔芯用得特别快,一盒新笔芯,没几天就见底了。他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边角都磨得卷了起来。
在训练场上,这个文弱书生仍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器械训练,别人做三组,他主动加练五组,班长喊停才肯下来。一次单杠二练习考核,他动作已经很标准了,但自己不满意,硬是加练到双手磨出血泡才罢休。战术训练场,他一遍遍练习低姿匍匐,迷彩服上沾满泥土,膝盖磕得青一块紫一块,从不吭声。战友们打趣他“跟自己较真”,他却说:“考军校,军事分一分都不能丢!”
问答声里:让知识与迷彩同色
在武警广东总队肇庆支队专门请来的地方老师李老师印象中,“这个小战士,坐第一排,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问题特别多,有时下课了还追着问。”李老师还记得,罗子平有个小本子,专门记疑难问题,“下次课准保带着答案来,那股钻劲儿,少见!”
总队把像罗子平这样的备考“苗子”集中起来,组织封闭式强化训练,请来更顶尖的老师,学习氛围也更浓了。这下,罗子平更是如鱼得水。训练营里课程排得紧,高手也多,但这恰恰激发了他的劲头。课间休息、饭后散步,甚至晚上熄灯前那点时间,都成了他“逮”住老师提问的好机会。
数学老师张老师笑着说:“罗子平的问题,常常能问到点子上,说明他真动脑子了。他还有个特点,把支队老师讲的、总队老师教的解题路子都记下来,自己琢磨比较,非得找出最优解不可。”
总队搭建的这个“大擂台”和“资源池”,让罗子平这样的好学者有了更广阔的提升空间,他的解题思路和能力也在高手切磋和名师指点下突飞猛进。有一次讨论一道特别难的物理综合题,他硬是拉着几个战友“辩论”到深夜,直到把几种解法都吃透才罢休。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让总队集训的老师和学员们也都记住了这个“提问王”。
梦圆时刻:让青春在军营绽放
查分那天,罗子平盯着屏幕上的“712.6”和“武警部队排名第一”,愣了好几秒。当“国防科技大学录取”的通知真切地出现在眼前时,这个平时训练场上再苦再累都不皱眉的小伙子,眼圈红了。他第一时间给家里打了电话,声音有些哽咽:“爸,妈,考上了!国防科大!”
消息传来,中队沸腾了。指导员拿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让战友们每人写一句祝福送给罗子平。扉页上,指导员写道:“从‘三次敲门’到‘金榜题名’,你用坚持证明了梦想的力量!”
罗子平的成功,不是偶然。是那“三次敲门”不放弃的倔强,是哨兵眼中长明的灯光,是训练场上滴落的汗水,是课堂上刨根问底的执着,汇聚成了通向梦想的阶梯。他用行动证明:军营是成长成才的大熔炉,只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每一名战士都能在强军征程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撰文:刘亮 唐锦洪 杨城 廖家荣 刘付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