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阳江市人民医院两项科研项目获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省市联合基金的立项资助,该院也是此次阳江唯一获此立项的机构。
自2019年启动高水平医院建设以来,在省、市两级党委、政府及卫生健康部门的支持下,阳江市人民医院开始发力科研,建成了一批高水平临床科研平台,吸引了许多高端人才的加入,高水平医疗科研能力领跑阳江,而依托该院科研平台和实力,阳江正推动高水平科研结硕果。
六年来,该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21项、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33项;发表SCI论文44篇,获得国家及省级医学类发明专利3项。
与院士专家合作
打造五大科研平台
全面发力科研,始于2019年。当年7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成为阳江首个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的重点建设医院,科研则是“高水平医院建设”的一项重要能力要求,医院也确立了“建设省高水平医院,打造区域医疗中心”的战略目标,重点以育人才、提技术、优信息、强科研等为抓手,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强科研,离不开高水平科研平台。在阳江市人民医院东南角,有一栋并不受普通患者关注的4层实验楼,然而它却是阳江近年打造的全市医疗科研平台重地:依托实验楼相应先进设施设备,这里建有阳江市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生物样本库、精准医学检测中心、动物实验室等五大高水平科研平台。
该院科研中心主任谭茜茜介绍,实验室拥有国际领先的科研仪器设备,可满足科研人员开展分子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细胞学及动物学等各类实验需求。生物样本库储存量为粤西规模最大,可存储达100万份,“现正申请国家认证,如果获批,借助准确而可靠的生物样本数据,并与临床数据资源整合,可促进与更多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合作,推动科研和创新。”
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离不开高水平团队的支撑,该院相继与科研机构、院校建立了深度合作,其中,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合作,双方共同在阳江打造省内领先、管理规范、专科特色突出的南山呼吸疾病诊疗中心;与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赵晓山教授科研团队开展临床科研合作,以推动临床科研发展;与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程京院士签约合作共建“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阳江分中心”,开展相关生物芯片临床检测的推广应用等工作。
在药物临床研究上,该院在2020年12月成功备案成为阳江首家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到2024年底,已开展药物临床试验项目14项。
生物样本库储存量为粤西规模最大,可存储达100万份。
生物样本库储存量为粤西规模最大,可存储达100万份。
7个课题组带头攻关
好氛围激发有志者加入
科研离不开高水平人才。目前,阳江市人民医院拥有博士35名,其中博士后9名,以及近200名硕士,绝大部分为近六年引进和培养的。同时整合人才力量,打造了多个科研团队,设置了7个课题组,聚焦呼吸感染与细菌耐药、心血管疾病诱因、肺发育再生等多个研究方向。
范慧婕是治未病科负责人,也是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课题组负责人,为阳江医学界实现了多项“国”字头零的突破。
范慧婕是治未病科负责人,也是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课题组负责人,为阳江医学界实现了多项“国”字头零的突破。
来阳江不到7年的范慧婕已成长为治未病科负责人,她也是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课题组组长。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访学和在南方医科大学读博期间,范慧婕发现中医经典名方当归芍药散可能通过调控Grx-1的去谷胱甘肽化改善高脂血症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从此,打败这一心血管疾病诱因便成了她多年来学术研究的大方向。
她的研究,为阳江医学界实现了多项“国”字头零的突破,先后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6个,还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SCI论文7篇,中文核心论文4篇。
林志伟是呼吸感染方向课题组长,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以及多个省级科研项目。
林志伟是呼吸感染方向课题组长,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以及多个省级科研项目。
林志伟是呼吸感染方向课题组长,也是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和生物样本库负责人,他长期致力于病原微生物功能基因与致病机制研究,并带领课题组与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卓超教授课题组合作。近4年来,他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以及省级科研项目8项,SCI论文19篇。
为突破临床科研在国考中的短板,该院引进了蒋雪峰博士等人。2023年10月蒋雪峰被任命为阳江市人民医院临床研究规范化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去年8月,阳江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了广东省卫健委组织的第四批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规范化管理现场评估,这为阳江市人民医院迎接国考提增了士气。在基础科研方面,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等。
蒋雪峰被任命为临床研究规范化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也曾主持国家及省多个科研项目。
蒋雪峰被任命为临床研究规范化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也曾主持国家及省多个科研项目。
一批批高水平人才的到来,使科研不断结出硕果,而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科研氛围,激发了一批医生继续攀登医学高峰的动力。用该院医美带头人陈燕的话说:“医院不仅‘卷’临床,也‘卷’科研。”
陈燕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读博,2022年,成为医院培养的第一个在职博士。在临床和教学工作之余,她在科研领域积极探索,聚焦皮肤病的世界科学难题——红斑狼疮,已获得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1项,皮肤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课题1项等,已发表SCI论文6篇,国内核心期刊10余篇。
陈燕是该院首个培养的在职博士,现正聚焦皮肤病的世界科学难题——红斑狼疮。
陈燕是该院首个培养的在职博士,现正聚焦皮肤病的世界科学难题——红斑狼疮。
让科研无后顾之忧
创造更大的发展舞台
据悉,为支持科研,医院给予科研人员从生活到工作全方位的支持,让他们安心扎根、专注科研,并不断升级软硬件,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大的发展舞台。
林志伟是医院的专职科研人员,此前在深圳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一次机缘巧合,了解到医院的科研发展规划、人才政策,以及较好的科研设施设备,于是来到阳江工作。事实证明,这里给了他充分的发展空间,很快,他带领团队实现了许多科研突破。
科研经费是科研创新的重要保障。科研刚启动,缺经费,医院则通过成立的院级高水平科研项目配套了充足的启动资金和配套资金,相关课题组在获得国家、省、市等相关科研基金资助后,医院仍按1:2的比例为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还设立科研奖励机制,对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的人员给予重奖。
此外,医院还为每个课题组配备了多名科研助理。仅林志伟团队,既有和其专业相近的病原生物学,也有药物分析学、分子生物学,还有感染科医生,合理的人员配置,让他们在科研中实现了很好的协同“作战”。
走进市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实验区域和齐全的科研仪器设备,科研人员或操作着冷冻切片机分离肺部组织,或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当前,医院根据科研的实际需要,正全力打造动物实验室。
“建成后,阳江将成为省内地级市中少有的有动物实验室的城市。”林志伟介绍,动物实验室将提供大小鼠、兔子等动物实验,能为医学科研中用于建立疾病模型、验证药物安全性与疗效、探索生理病理机制等,推动医院前沿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
撰文:陈步上 谭兴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