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萍名中医团队送义诊,与茂名市中医院双向奔赴带来了什么

作者 颜志雄 2025-08-04 14:48

8月2日,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茂名市中医院)迎来两场重要活动。张小萍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名医团队齐聚茂名,开展“情系中医,健康随行”大型义诊活动。与此同时,中医药文化宣传学术交流会议在医院华佗楼举行,来自江西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学者与茂名中医药界同仁齐聚一堂,以“岐黄星火”为引,共探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之道。

义诊暖人心

学术碰撞破圈道

当日上午,新院区门诊大厅已人头攒动,张小萍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名医团队与茂名市中医院副院长、脾胃肝病学科主任曾江涛等专家齐聚送健康。

义诊现场,权威诊疗与中医特色交织成暖心图景。多位名医围坐诊桌前,展开联合“把脉”:专家们时而俯身细听患者主诉,时而凝神观察舌苔变化,指尖搭脉时的专注神情里,藏着对每一处细微脉象的捕捉。

专家们结合真实病例娓娓道来:“就像这位患者,起初只是饭后腹胀,因忽视调理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健脾益气的方子调理半年才好转。”同时,他们对着影像资料细致分析病灶特征,再结合病史梳理,用望、闻、问、切四诊法层层辨证。

“您这属于胃阴不足,需养阴益胃,还要忌辛辣刺激。”……个性化治疗方案随辨证结果出炉,从中药配伍到食疗建议,从作息调整到情志疏导,专家们全方位守护着茂名市民的脾胃健康。义诊活动中的多元化健康医疗服务项目也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体验。

“从潘茂名悬壶济世的典故到化橘红道地药材的滋养,中医药早已融入茂名的城市基因。”在当日举行的学术活动中,茂名市中医院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部长冯华绒勾勒出这座城市与中医药的深厚渊源。

近年来,茂名市中医院以“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为理念,构建起多元化宣传体系:《健康科普大讲堂》《二十四节气养生》等专栏通过官网、微信矩阵传播,八段锦教学、中药香囊制作等体验活动走进社区校园,中医药文化节、中医夜市等品牌活动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岐黄魅力。

江西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安然以自身经历切入,揭示中医药传播面临的认知困境。他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岐黄星火”,正是针对这一现状展开的十年探索。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中医类别医师89.8万人,仅占医师总数的18%,中医药首次就诊率仅4.2%,公众认知呈现显著年龄分层——52岁以上人群接受度较高,青少年群体认知近乎空白。

“传播的核心是受众。”张安然说,中医药文化传播必须走群众路线,面对“中医为何耐药性低”的疑问,他以“君臣佐使”比作“排兵布阵”,将西医治疗比作“单点对抗”,用百姓语言讲专业道理,正是“岐黄星火”项目的精髓。

会上,茂名市中医院脑病一科副主任颜冬润为与会人员详解了“余恒旺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及临床经验”。他介绍,该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1月,收集余恒旺名中医典型医案,建设医案共享平台,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中医临床和科研人才,研发的益气补肾通脉合剂2024年12月进入“岭南名方”入围品种,也是粤西地区首个入围的名方。

会议达成共识,融媒体时代需善用短视频、文创IP实现“破圈”传播;深挖临床故事是增强文化感染力的核心;必须立足茂名特色,融合潘茂名文化、化橘红等道地资源打造本土品牌。

名医工作室助力

茂名杏林添动能

据悉,2024年7月20日,张小萍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茂名工作站在茂名市中医院落地挂牌,工作室各专家陆续应邀至医院开展坐诊、教学查房等工作,让茂名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国家级中医诊疗资源,为区域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张小萍是首届全国名中医,全国第三、四、五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全国第四、五、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等。她擅长大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脾胃肝胆及内分泌与代谢失调类疾病,从医60余载,兼容并蓄,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参编学术著作9部。

张小萍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2012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成员共17人,其中全国名中医1人,江西省名中医4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8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5人。工作室秉承“融会新知,发皇古义”的理念,以张小萍脾胃气化学说及临床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工作。

该工作室茂名工作站落地,给茂名市中医院脾胃肝病学科带来新平台。双方合作把名中医工作室打造成精品服务平台、学术传承平台、科研创新平台和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专科疾病领域发展实现质的跨越,将“中医特色”转化为“中医优势”,促进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形成。

去年,工作室核心、江西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何凌主任聚焦脾胃肝病领域,开展带教查房与技术指导;工作室主任王茂泓对患者谢女士自身月经不调及两个儿子的过敏性鼻炎、哮喘问题辨证论治,一周内便有疗效;工作室专家楚瑞阁博士来到医院肿瘤科开展教学查房与专题研讨,为不同病情的肿瘤患者定制中药处方;工作室专家、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何怀阳的到来,为心血管科带来前沿理念……系列合作举措已显著提升茂名市中医院在脾胃病、肿瘤、心血管等多个专科的诊疗能力,促进急危重症与疑难病例的中医诊治水平跃升。

强基固本启新篇

岐黄薪火续华章

此次大型义诊所在的茂名市中医院新院区于今年1月启用。该院坐落于茂南区甲子大道139号大院,占地约160亩,规划建筑面积达23.5万平方米,规划床位数1925张。从规划蓝图到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医疗建筑群,将极大地改善医院软硬件条件,有效解决医院就医难、住院难、停车难等问题,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区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该院是茂名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基地、全国中医医疗技术协作单位、全国百强中医院。目前医院拥有1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妇产科)、2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脑病科、妇科)、3个广东省“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骨伤科、妇科和脑病科)、2个广东省“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心血管科、肿瘤科)、3个广东省“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肾病科、脾胃病科、护理学)、3个广东省“十四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肺病科、外科、老年病科)。

有着张小萍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助力的同时,医院脾胃肝病科作为茂名市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不断提升实力,主攻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各种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道早癌、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多种胃肠肝胆胰疾病及疑难病症,能熟练开展各种消化内镜技术,如ERCP、EMR、ESD、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组织胶注射术等。同时,专科积极打造效果明显、特色鲜明的慢病全周期管理,通过“内外结合、医养结合、动静结合”的方式,发挥中医养生康复的特色,对脂肪肝、消化道肿瘤术后等进行分阶段康养管理。

医院重视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开展了中医师承带教,建成了“张帆名医工作室”“余恒旺名医工作室”等,全面系统地整理、发掘、总结了名老中医药专家医学成就、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学术传人。同时,医院中医专家拜师学艺,发扬中医精髓,传承岐黄薪火,王霞、邓雷厉等11名医生被评为“茂名市名中医”等。

2022年6月,茂名市人民政府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签署协议,合作共建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茂名市中医院),规划柔性引进“10+N”专家团队,建立名中医工作室进行教学、新技术、科研方面的传帮带,努力把医院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高水平中医院,引领带动茂名中医药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茂名市中医院多途径弘扬中医药文化。坚持开展中医药文化讲座、八段锦演示、中医药知识科普、中医药养生保健项目体验、中医义诊等各类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参加活动的百姓超8000人次/年,2024年组织开展义诊活动50余次,在茂名形成较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医院各科室制作了各种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教育内容,如专科专病宣传资料约100多种。治未病科还积极承担中医“治未病”理念和传播中医“治未病”保健养生知识宣传大使的角色,开展形式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

2024年,医院获批广州中医药历史文化研究基地重点项目、茂名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未来,医院新院区还将计划打造潘茂名中医药文化馆。

撰文:颜志雄 通讯员 朱秋怡 司徒绮晴

摄影:李明圆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吴荆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