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仁化,丹霞群峰在晨曦中浸染赤色流光,锦江碧水倒映着千年古村的炊烟。在这片“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红色热土上,一抹科技蓝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7月14日至17日,为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广东省“双百行动”落地见效,南方医科大学德风书院健康科普宣教队跨越山水,深入仁化县图书馆、新城社区,以“科技铺路,健康筑防”为主题,开展为期四天的科普惠民行动。这支青年突击队,融合创新实验室助青科普团与“虫生”说起团队优势资源,通过青少年科普课堂、社区健康服务双线并行,为当地200余名青少年及150余位居民送去知识关怀,将高校智慧与仁化需求精准对接,在丹霞大地书写“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青春答卷。
科技铺路
智电相生拓思力
在青少年科普板块,突击队开设Scratch编程公益课堂,指导学生通过电路板操作掌握编程基础。本次课程通过“设想——设计——实现”三步走策略,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数字信号、循环分支等编程基础,更培养了分析问题、模块化拆解的思维能力;在欧姆定律课程学习中,小朋友们了解了电的本质以及欧姆定律的基本内容。小朋友们经历了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全过程,进一步熟悉了“控制变量法”。此外,学生还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动手参与了实验,探索电的世界。本次课程效果良好,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学习,对编程基础知识、欧姆定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课后学生能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和运用。
微观世界筑防护屏
7月15至16日,“奇妙的微生物世界”课程通过志愿者的讲解帮助小朋友们初步了解微生物,指导学生们完成“空气细菌学检查”及“手指皮肤细菌学检查”两项实验。学员严谨执行操作流程,结合实验现象提出创新见解,并通过科普视频深化理解。次日课程强化知识转化:学员首先观察自培微生物样本,完成实验结果分析;继而系统学习流感病毒、狂犬病毒及黄曲霉素的致病机制与预防策略;最后在显微镜实操中掌握微生物及虫卵观察技术。团队致力于全程贯穿理论实践融合教学法,显著提升学员科学探究能力与健康防护意识,问卷反馈证实教学成效显著。
助青科普团成员与指导老师、仁化中小学生合影。
助青科普团成员与指导老师、仁化中小学生合影。
健康筑防
健康知识伴童行
“虫生”说起团队开展系列健康科普课堂,围绕“提升健康素养,助力精彩未来”、“显微镜与常见寄生虫卵”及“预防登革热,你我齐参与”三大主题,为当地普及科学健康知识。为了提升小朋友们的积极性,团队成员还设置了香囊制作、击鼓传花答题竞赛、观察显微镜中的寄生虫卵等环节。课堂上,小朋友们专注聆听,踊跃举手,学习氛围浓厚。
医路仁心覆韶关
在开设科普课堂的同时,“虫生”说起团队开展入户调研与科普摆摊宣传。团队成员走进居民的住所,在提供测量血糖、血压和尿酸便民服务的同时进行问卷调研;走进社区,设立便民服务摊位并进行以测量结果为导向的疾病预防科普和健康生活方式倡导。服务人次达到1000以上。
7月17日,团队前往丹霞山博物馆积极参与了“健康韶关·医路同行”大型义诊活动。团队成员在活动中为当地居民提供血糖、血压和尿酸检测服务,以专业行动充实义诊力量,扩大健康服务覆盖面。
总结
三载春秋,风雨兼程。作为南方医科大学服务“百千万工程”的品牌行动,突击队三年来的足迹已深深印入仁化县6个村、镇、社区的土壤,累计惠及青少年逾千人。本次行动,团队创新性地以“科技+健康”双轨驱动,不仅将科学的火种精准播撒在青少年的心田,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更成功构筑了一座坚实的桥梁,将前沿的科技力量与优质的医疗健康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最基层、最需要的地方。未来,突击队将一以贯之地秉持“科技为健康赋能”的核心理念,不断深耕“百千万工程”的实践沃土,持续优化服务模式,精准对接基层需求,让每一次行动都成为点亮乡村希望的星火,让青春的汗水与智慧,在广袤的乡村振兴画卷上挥毫泼墨,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宏伟征程中绽放出更加持久而绚丽的光彩!
来源:仁化发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