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唱即火!化州“土潮”村K让年轻人重新爱上家乡

作者 杨建雄 2025-07-27 12:47

7月26日晚,化州市第三届村K大赛青年专场在鉴江河岸的滨江公园唱响。赛事紧扣群众对户外露营的热衷潮流,植入“草坪音乐会+星空露营”等社交元素,打造出一场融合音乐、乡情、文明与休闲的夏日文化盛宴,为化州的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青年“好声音”唱响家乡情

第三届村K大赛采用一周一专场的主题化模式,根据少儿组、青年组、中老年组共设三场专场半决赛,实现了低门槛、全动员、广覆盖。首次登场的是青年组,以“青春·活力橘州”为牵引,30多名年轻的音乐爱好者齐聚一堂,用热情的歌声奏响青春乐章。

比赛中,选手们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依次登台。《如愿》《想你的夜》《海阔天空》《月半小夜曲》等耳熟能详的歌曲轮番上演,台下观众听得入迷,掌声与欢呼声接连不断。

今年刚参加完中考的参赛选手彭东进平时非常喜欢唱歌,在网络上看到第三届村K大赛的邀约便毫不犹豫报名了,“前两届村K大赛我都有关注,这次机会来了我也想试试。这个舞台让我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同时也锻炼了我的胆量,对我来说是很大的一次进步。”

从事音乐相关工作的参赛选手冼宸宇是村K大赛的“熟面孔”。他说,这次来参加村K是想通过自己的声音提升化州的音乐文化氛围及城市形象,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量。让他惊讶的是,选手们的演唱水平都很不错,从大家的歌声中也感受到了对家乡的热爱和热情。

经过激烈角逐,前10名晋级选手以及特色奖项依次揭晓,颁奖环节将全场气氛推到了高潮,最“吸睛”的当属独具特色的家乡礼品——拖罗饼。选手们拿在手里喜笑颜开,这些接地气的家乡礼品不仅是对参赛选手的奖励,更是家乡赛事与家乡企业的独特联袂,让这场村K大赛充满了别样的情感。

夏日夜经济点燃烟火气

在村K大赛现场,笔者看到了别具一格的场景:舞台前的草坪上,搭满了露营桌椅和氛围装饰,一群年轻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家乡美食,一边挥舞着荧光棒为选手加油打气。

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小张举着手机拍摄舞台上的表演,时不时和身边的朋友欢呼叫好。“平时工作忙,很少有机会这么放松。”她笑着说,“在这里,听歌、露营、吃家乡小吃,全都能安排上!”更让她自豪的是,家乡的活动竟能这么“潮”,“都说‘土’到极致就是‘潮’,现在我懂了。”

舞台上的歌手魅力四射,舞台下家乡美食也燃起了烟火气,主办方特意邀请各式摊主组成了“小型市集”:化州糖水、特色烧烤、湿辣牛肉等美食一应俱全。

在美食摊位前,摊主何桂锋正忙着打包橘红花蜜。“化橘红是化州独有的地道药材,去年化橘红正式通过国家药食同源认定,因此我们将化橘红应用于食品深加工中。这个橘红花蜜特别受欢迎,好多参赛选手和群众都过来品尝了。我希望借助这个赛事把家乡味道带给更多人,让大家更了解化橘红。”

文明与美好双向奔赴

此次活动融入的文明实践元素也悄然影响着每个人。比赛现场设置了特别的互动区域,在“家乡之声”开放麦互动区为热爱歌唱的观众准备了麦克风,只要唱出与家乡相关的歌曲即可抽取岭南特色鸡仔饼;“化州印记”互动区域则邀请观众在朋友圈上传家乡城市美景以及赛事精彩画面,展现化州开放、包容、活力的城市形象。

“虽然不能上台演唱,但在这里依然可以为家乡唱一首歌。滨江公园越来越美了,文明建设也做到越来越好了,我很开心!”来自邻近乡镇的李大叔在高歌一曲后,诉说着化州的变迁,眼中满是对家乡的热爱。

伴随着村K的热烈开展,志愿者们在现场热心引导观众有序停放车辆、维护现场秩序。不少市民都自觉行动起来,主动把喝完的饮料瓶投入垃圾桶。“市里为我们举办这么好的活动,我们当然要好好爱护环境,这也是在为家乡的文明建设出份力。”一位带着孩子来的妈妈边说边教孩子把垃圾放进分类垃圾桶。

“村K是乡风文明阵地建设的重要载体,希望为市民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接下来还会有中老年组、少儿组,期待最终30名选手进入总决赛!”化州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村K不仅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强群众家乡认同感,还能借村K搭起舞台,让经济唱戏,推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南方+记者 杨建雄

通讯员 潘晓冰

编辑 李阳诗
校对 何翠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