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战老战士肖像里的青春荣光,时长共3分13秒)
抗战老战士肖像里的青春荣光
80年前,他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80年后,他们已到鲐背、期颐之年,华发苍颜。
昔日抛头颅、洒热血的勇士,早已化作巷陌里的寻常老者。他们的脊背,或许会被岁月压弯,但民族存亡之际挺立的铮铮风骨,却从未弯折。
8月19日,在抗战老战士家里,摆放着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在光影下熠熠生辉。
8月19日,在抗战老战士家里,摆放着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在光影下熠熠生辉。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记者追寻着胜利号角的回响,走进南粤多地,用镜头定格12位老兵的身影。当快门声响起,老兵与自己的青春相逢。时光,仿佛在此刻重叠,又充满温情。
黎洪,今年101岁,8月20日摄于东莞,拍摄手中青年戎装照时33岁。1924年10月,黎洪生于香港。1942年1月起,他任九龙西贡自卫队队员、宝安县大鹏半岛王竹清部队员。1942年,作为港九独立大队的战士,他参与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1944年3月,黎洪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他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投身解放战争。
黎洪,今年101岁,8月20日摄于东莞,拍摄手中青年戎装照时33岁。1924年10月,黎洪生于香港。1942年1月起,他任九龙西贡自卫队队员、宝安县大鹏半岛王竹清部队员。1942年,作为港九独立大队的战士,他参与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1944年3月,黎洪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他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投身解放战争。
镜头拉近,即将满101岁的黎洪,双手捧着一张老照片,指腹划过照片上自己几十年前穿着军装的模样。他虽白发苍苍,脊背却挺得笔直,凝望的目光中,沉淀着战火淬炼的精神。在他的抗战生涯中,与日军交手最激烈的一次战斗,是1944年5月发生在东莞黄江的梅塘战斗。
陈冰萍,今年100岁,8月24日摄于广州,拍摄手中青年戎装照时25岁。1925年,陈冰萍出生,祖籍海南万宁。少年时,她曾在马来西亚侨居10年,15岁时回到国内参加抗日工作。1941年5月起,她任万宁县第三民救会兼北龙乡会常委,东方联合县民众抗日救国会常委,万宁县一、二联区民救会常委,万宁县民众抗日救国会宣传干事。
陈冰萍,今年100岁,8月24日摄于广州,拍摄手中青年戎装照时25岁。1925年,陈冰萍出生,祖籍海南万宁。少年时,她曾在马来西亚侨居10年,15岁时回到国内参加抗日工作。1941年5月起,她任万宁县第三民救会兼北龙乡会常委,东方联合县民众抗日救国会常委,万宁县一、二联区民救会常委,万宁县民众抗日救国会宣传干事。
即便过去多年,百岁老兵陈冰萍对日寇在家乡海南万宁烧杀掳掠的罪行,仍然记忆深刻。自1985年从广东民族学院离休后,老人笔耕不辍,陆续出版《风雨人生路》等多本回忆录,还多次走上大学讲台,讲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家国情怀。
赖进添,今年99岁,8月18日摄于广州,拍摄手中青年戎装照时29岁。1926年,赖进添出生于广东恩平,于1944年在东莞樟木头投身革命,曾参加东江纵队,投身抗日救亡。1946年,他随队北撤山东。解放战争期间,赖进添先后在两广纵队、中南海岸炮团等部队任职,参与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多场战役。1947年10月,赖进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赖进添,今年99岁,8月18日摄于广州,拍摄手中青年戎装照时29岁。1926年,赖进添出生于广东恩平,于1944年在东莞樟木头投身革命,曾参加东江纵队,投身抗日救亡。1946年,他随队北撤山东。解放战争期间,赖进添先后在两广纵队、中南海岸炮团等部队任职,参与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多场战役。1947年10月,赖进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4年,18岁的赖进添在东莞樟木头加入东江纵队。“当时,我们由于火力有限,常采取游击战术来牵制敌人。”他清晰记得,“日寇投降”的消息传来时,部队瞬间沸腾了,老百姓们也欢呼雀跃,军民一同庆祝期盼已久的胜利。
高克伦,今年99岁,8月22日摄于佛山,拍摄手中青年戎装照时30岁。1926年,高克伦生于河北献县,于1942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初期,他从事侦察工作,经常往日军据点跑,努力摸清鬼子“扫荡”的动向,把日军的活动情报送给党组织。解放战争时期,高克伦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高克伦,今年99岁,8月22日摄于佛山,拍摄手中青年戎装照时30岁。1926年,高克伦生于河北献县,于1942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初期,他从事侦察工作,经常往日军据点跑,努力摸清鬼子“扫荡”的动向,把日军的活动情报送给党组织。解放战争时期,高克伦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1942年,有胆有谋又识字的高克伦在油印的入党誓词前庄严宣誓。83年岁月流转,从华北平原的烽火少年,到东北战场的铁血战士;从惊心动魄的地下侦察,到建设新中国的默默耕耘,这句誓言化作他生命的年轮。
何值,今年98岁,8月23日摄于广州,拍摄手中青年戎装照时24岁。1927年,何值生于东莞,于1944年8月参加东江纵队。同年9月,她被分配到东江纵队政治部政工队,在大鹏半岛王母圩参与筹建路东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路东新一区人民政府,管辖大鹏地区6个乡。后来,她被派往东江纵队第一支队,在东江流动剧团任政治服务员,负责剧团的政治思想工作。
何值,今年98岁,8月23日摄于广州,拍摄手中青年戎装照时24岁。1927年,何值生于东莞,于1944年8月参加东江纵队。同年9月,她被分配到东江纵队政治部政工队,在大鹏半岛王母圩参与筹建路东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路东新一区人民政府,管辖大鹏地区6个乡。后来,她被派往东江纵队第一支队,在东江流动剧团任政治服务员,负责剧团的政治思想工作。
镜头前,98岁东纵老战士何值手捧一张军装照,目光坚定又充满温情。她生于一个革命家庭,包括母亲何佳、妹妹何祈在内,17个亲人参加东江纵队。“我们老了,可东纵抗战的故事不会老。”老人的话语朴实,却掷地有声。
严福,今年97岁,8月17日摄于广州,拍摄手中青年戎装照时35岁。1928年,严福出生于广西防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14岁时,他在做长工时接触到中共地下党,后担任地下党的通讯员,秘密开展宣传活动。1945年5月,严福加入粤桂边纵队,成为一名游击队战士。
严福,今年97岁,8月17日摄于广州,拍摄手中青年戎装照时35岁。1928年,严福出生于广西防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14岁时,他在做长工时接触到中共地下党,后担任地下党的通讯员,秘密开展宣传活动。1945年5月,严福加入粤桂边纵队,成为一名游击队战士。
1945年,17岁的严福加入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对日本侵略者的恨,那是刀子刻在骨头里的,守卫自己的家园,义不容辞!”老人说,艰苦的抗日斗争,锻炼了自己的革命意志和战斗技能,更让他下定决心要一辈子跟党走。
陈作明,今年97岁,8月17日摄于广州,拍摄手中青年戎装照时21岁。1928年,陈作明生于广州增城,于1945年3月参加东江纵队。1945年夏天,他参与了对博罗县龙华镇外围一座日军前哨炮楼的突袭,在炸药包炸开大门后,就第一个冲进了炮楼。解放战争时期,陈作明参加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荣立个人一等功。1947年3月,陈作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陈作明,今年97岁,8月17日摄于广州,拍摄手中青年戎装照时21岁。1928年,陈作明生于广州增城,于1945年3月参加东江纵队。1945年夏天,他参与了对博罗县龙华镇外围一座日军前哨炮楼的突袭,在炸药包炸开大门后,就第一个冲进了炮楼。解放战争时期,陈作明参加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荣立个人一等功。1947年3月,陈作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比严福小1岁的陈作明,回忆烽火往事时起身比划,怒目圆睁,霎那间仿佛重返生死搏杀的战场。如今,经历过多场残酷战斗的陈作明,身体还残留着7块弹片。“胜利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与很多战死沙场的战友相比,我是幸运的。”回首过往,老人有些感慨。
王森,今年97岁,8月19日摄于广州,拍摄手中青年戎装照时22岁。1928年,王森生于东莞,于1943年2月入伍。起初,他在抗日游击队的油印室工作,经常通宵达旦排版、雕刻、印刷《前进报》,还要负责收发资料。1943年12月,东江纵队正式成立,王森开始任东江纵队政治部收管员。
王森,今年97岁,8月19日摄于广州,拍摄手中青年戎装照时22岁。1928年,王森生于东莞,于1943年2月入伍。起初,他在抗日游击队的油印室工作,经常通宵达旦排版、雕刻、印刷《前进报》,还要负责收发资料。1943年12月,东江纵队正式成立,王森开始任东江纵队政治部收管员。
回忆战斗往事,王森不自觉地握紧拳头,眼神锐利而深沉。“每一次执行危险任务,都是在生死边缘,心里唯一的念头就是保家卫国!”他说,纵然情况危险,战友们没有半分退缩,加上有广大群众的支持,让敌人恨得牙痒痒却无可奈何。
曾解,今年95岁,8月25日摄于深圳,拍摄手中青年戎装照时18岁。1930年,曾解生于东莞,于1945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3月起,她任东江纵队江南指挥所卫生员,努力学习急救知识。她常在战场背着急救包,匍匐在硝烟弹坑间,一心一意救治受伤的战友。曾解的丈夫是“民兵战斗英雄”张苞。
曾解,今年95岁,8月25日摄于深圳,拍摄手中青年戎装照时18岁。1930年,曾解生于东莞,于1945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3月起,她任东江纵队江南指挥所卫生员,努力学习急救知识。她常在战场背着急救包,匍匐在硝烟弹坑间,一心一意救治受伤的战友。曾解的丈夫是“民兵战斗英雄”张苞。
1945年3月,15岁的曾解,也曾是游击队的卫生员,背着急救包来回穿梭在作战一线,见过各式各样的枪伤和弹痕。“想想那些与我一起投身革命的战友,许多都在惨烈的战斗中献出生命,我能幸运地存活下来,已经是很大的福气,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曾解晚年常常这样说。
许伟裳,今年96岁,8月26日摄于珠海,拍摄手中青年戎装照时20岁。1929年,许伟裳生于中山,于1944年1月参加工作,先后任中山县抗日游击队宣传员、地下工作人员、卫生训练班学员、游击队卫生员、珠江军区托儿所医助、空军208师卫生队护士。
许伟裳,今年96岁,8月26日摄于珠海,拍摄手中青年戎装照时20岁。1929年,许伟裳生于中山,于1944年1月参加工作,先后任中山县抗日游击队宣传员、地下工作人员、卫生训练班学员、游击队卫生员、珠江军区托儿所医助、空军208师卫生队护士。
96岁的许伟裳,这位当年的“红小鬼”,伸出手指细数自己的多重身份:宣传员、地下工作人员、卫生员。新中国成立后,她一直在卫生系统工作。
自1990年离休以来,许伟裳常常给机关、学校、企业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公益活动。“和平来之不易,要好好珍视,更要代代守护。”她说。
刘善堂,今年95岁,8月23日摄于广州,拍摄手中青年戎装照时23岁。1930年,刘善堂生于河南省南乐县,于1945年入伍。他曾在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炸弹厂负责制造雷管。经他和战友们之手所制作的木柄手榴弹,源源不断地供给冀鲁豫广大抗日军民。
刘善堂,今年95岁,8月23日摄于广州,拍摄手中青年戎装照时23岁。1930年,刘善堂生于河南省南乐县,于1945年入伍。他曾在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炸弹厂负责制造雷管。经他和战友们之手所制作的木柄手榴弹,源源不断地供给冀鲁豫广大抗日军民。
“刘老看这里!3、2、1……”镜头前,胸前佩戴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时,95岁的老战士刘善堂觉得,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靓仔”。“这是党和国家给我的荣誉,是我最珍贵的物件,千金不换。”老人脊背挺直,笑容灿烂,目光炯炯。
蔡华,今年93岁,8月25日摄于深圳,拍摄手中青年戎装照时23岁。1932年,蔡华生于惠州,于1944年参加东江纵队,成为一名“红小鬼”。最初,他负责在队里帮忙搞宣传、印传单等。后来,他参与敌后破袭行动,凭借聪明机警,屡屡让日伪军的交通、通信陷入瘫痪,拖延了敌人的行军速度。 新中国成立后,蔡华调至中央警卫团,曾参与中央首长外出视察的保卫工作。
蔡华,今年93岁,8月25日摄于深圳,拍摄手中青年戎装照时23岁。1932年,蔡华生于惠州,于1944年参加东江纵队,成为一名“红小鬼”。最初,他负责在队里帮忙搞宣传、印传单等。后来,他参与敌后破袭行动,凭借聪明机警,屡屡让日伪军的交通、通信陷入瘫痪,拖延了敌人的行军速度。 新中国成立后,蔡华调至中央警卫团,曾参与中央首长外出视察的保卫工作。
93岁的蔡华,提起当年进行敌后破袭的“土办法”,依然如数家珍。1944年,年仅12岁的他加入东江纵队。一次战斗中,在被敌人子弹射中大腿后,他强忍剧痛,跳入河中仅露口鼻换气,利用水草枯树掩护,才得以脱险。
“国难当头,怎能不站起来反抗!”蔡华说,正是靠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中国军民才赢得了抗战胜利。
8月18日,抗战老战士把荣获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视为最珍贵的物件。
8月18日,抗战老战士把荣获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视为最珍贵的物件。
老兵的容颜逐渐老去,但心中的精神永远青春。山河永念,致敬英雄!
策划:王溪勇 罗彦军 王海军
统筹:王辉 祁雷 尚黎阳 李劲
执行:张冠军 何雪峰
摄影:张冠军 周鑫宇 见习记者 赵子杰
文字:龚春辉
脚本:张冠军
剪辑:周鑫宇
设计:谭唯
校对:蓝淑茹
审核:曾强
通讯员:何飞彪
鸣谢:广东省委老干部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