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何时起,我们对海的想象,
不再止于阳光沙滩?
当珠海将海的辽阔,
写入城市的基因,
一场从蔚蓝海岸
向深蓝经济的伟大进军,
已然开启。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
同时也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
10月5日,
广东广播电视台推出特别策划
《飞越广东》珠海篇:
向海图强,珠海踏浪前行。



一起跟随镜头,
开启这趟“赶海”之旅!
↓↓↓
“它们轻轻一转,便推开了生活的另一面。具体是哪一面?你若来,便知道。”
珠海,
一座被海温柔环抱的城市。
262座岛屿,
是自然馈赠的珍宝,
更是写就蔚蓝长诗的韵脚。
但今天,珠海的海,
不止是风景的展览,
它是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是经济发展的新蓝海。
“你读一本书的话,你可以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东澳岛·山海经书屋 华姐
在东澳岛,
海浪声里混入了书页的翻动声。
因余华、苏童等文学大家的到来,
原本无名的小山坡,
诞生了“山海经书屋”。
这里,成了无数心灵的栖息地。
来自北方的店员小静,
因为向往海的波澜壮阔,
选择留下。
她说:“每次看到海景,
心里很多烦恼就消散了。”
店长华姐则将热爱变成了事业,
她用大海般的怀抱,
迎接每一位过客,
让书屋成为旅客疲惫时休憩的港湾。
在这里,
陌生人因音乐结缘,
分享着《夏目漱石》的惬意、
《听海》的深情。
海岛,
用最原始的苍翠与湛蓝,
重塑着人们对浪漫、
自由和闲暇的想象。
它告诉你:
生活,可以有另一种节奏。
“这条算大的吗?”“算小的呀!”——主持人 姗娜 在“格盛一号”起鱼现场
珠海桂山岛旁的
“格盛一号”深远海养殖平台,
藏着一口极致的鲜。
这里,
是一座流动的“蓝色粮仓”。
01
智慧养殖:
3个巨型网箱,超3万立方米水体,让章红鱼在仿野生环境中自在生长,肉质达到刺身级别。
02
绿色能源:
平台所有能源来自光伏发电,100%自给自足,是真正的“海上绿色堡垒”。
03
产业融合:
它不仅是养殖基地,更搭载了钓鱼平台和客房,实现了“文旅+养殖”的深度融合。站在这里,港珠澳大桥与香港大屿山尽收眼底。
从深夜收到订单,
到清晨精准起鱼、打包发货,
这座海上智慧牧场,
正以科技化、数字化、绿色化的方式,
彻底颠覆我们对
“第一产业”的刻板印象。
这口在大海中央品尝到的鱼生,
是海洋给予勤恳与智慧最直接的回报。
“人们乘风破浪的上限,是我们无人艇追求的起点。”——云洲智能工程师 裴一帆
当别人还在“卷”无人机时,
中国已经把“海上特斯拉”
开进了现实!
而全国90%的无人艇,
都从珠海云洲智能驶出。
远程操控,无惧风险:
在珠海指挥中心,动动手指,就能指挥1490公里外江苏盐城的无人艇执行风电运维。
集群作业,效率倍增:
5艘无人艇协同作业,将海底测绘工期缩短30%,成本降低30%。
大国重器,潜入风眼:
我国自主研发的“蓝鲸号”可潜无人艇,能潜入台风眼获取一手数据,填补国际探测空白。
无人艇,
这个海洋经济的“基础”行业,
正以“变形金刚” 般的模块化设计,
应用于养殖、测绘、
环保、国防等N个场景。
它以算法为帆,数据为桨,
重新定义着人类与海洋的关系。
潮涌珠江口,风正好扬帆。
珠海向海图强的征程,
是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产业动能: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从“珠海造”智能养殖平台拿下近12亿元订单,到“珠海云”号智能科考母船启航,新兴动能澎湃。
创新胆识:
全省率先实现养殖用海“两权”同步办理,发出首张海洋牧场装备“身份证”,成立珠三角首家海洋支行……制度创新打破壁垒,畅通金融活水。
人海和谐:
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提升,4个海岛入选全国“和美海岛”。推广“渔草共生”,开展增殖放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蓝色国土生动实践。
展望未来,珠海目标明确:
推动海洋牧场养殖水体突破200万立方米,向着1300亿元的海洋生产总值迈进。
从渔火扁舟到智能母船,
从踏浪嬉戏到耕海牧渔。
珠海,这座“百岛之市”,
正以海的胸怀、科技的气魄,
在全域经略海洋的宏大叙事中,
驶向更加深蓝、更加广阔的未来。
来源:粤TV珠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