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9日,2025CACA华南整合肿瘤学大会在广州开幕,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等共同主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联合承办。
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指出,肿瘤防治应强调全程管理,提前关注并发症能让患者获得更好预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马骏分享了鼻咽癌诊疗进展,指出鼻咽癌治疗正进入免疫治疗的新时代,5年生存率有望突破90%,真正成为一种慢性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徐瑞华阐述了针对结直肠癌免疫治疗原发耐药的困境,以肿瘤抗原为核心的增效理论以及靶向免疫耐受微环境的策略。
大会现场。
大会现场。
活得好与活得久同样重要
樊代明表示,过去,针对肿瘤的治疗,主要目的在于清除病灶,杀死肿瘤。但治疗引起的并发症,往往会给患者身心带来较大打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樊代明。
樊代明。
例如,患者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疲倦、白细胞低等症状,都不是肿瘤本身引起的,而是由肿瘤治疗引起的。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和副作用甚至反而导致患者死亡,降低治愈率。
“活得好与活得久同样重要。”樊代明指出,近些年来肿瘤治疗界已经逐渐形成整合医疗的共识,强调“防、筛、诊、治、康”全程管理理念,在治疗过程中,把患者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既针对肿瘤进行“对症下药”,也要提前关注和治疗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尽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实现更好的预后。
鼻咽癌将进入免疫治疗新时代
鼻咽癌在中国高发,新诊断病例占全球47%,华南地区发病率为世界水平的20倍。会上,马骏分享了团队在鼻咽癌防治领域取得的系列里程碑式突破,建立了“增效减毒”为核心的创新理论体系。马骏表示,“在过去的27年,美国NCCN指南对于鼻咽癌治疗做过6项重大调整,其中5项是我们提供了修订的意见。预计我们有关免疫治疗的研究结果也很快会被国际的指南采纳,预示着鼻咽癌从此迈入免疫治疗的新时代。”
马骏。
马骏。
他透露,经过20多年努力,我国鼻咽癌5年生存率从60%提升到86%。未来通过免疫和靶向治疗,有望让生存率突破90%,让鼻咽癌变成可控制的慢性病。
建立结直肠癌的免疫中国方案
会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徐瑞华作《临床问题为导向结直肠癌免疫治疗创新》主旨报告。
徐瑞华。
徐瑞华。
他针对结直肠癌免疫治疗原发耐药的困境,创新性地提出了以肿瘤抗原为核心的增效理论以及靶向免疫耐受微环境的策略,建立了结直肠癌的免疫中国方案,首创表观遗传抑制剂、肠道活菌等新型免疫联合疗法。
同时,他也展望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国际肿瘤学领域的发展前景和目标。
文字/摄影:南方+记者 张梓望
剪辑:南方+记者 李秀婷
通讯员 陈鋆 赵现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