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在广宁的乡间地头、社区课堂,活跃着一群热血沸腾的大学生身影。原来他们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成员,这个暑假他们带着专业知识与青春热忱,深入基层,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在“百千万工程”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南街街道红太阳村一处雪白的墙壁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下乡实践团队正用颜料“唤醒”沉睡的乡村角落。
只见学子们俯在墙前认真作画,用赭石勾出狮头轮廓,用朱砂点染鬃毛,随着笔触游走,醒狮的毛发逐渐呈现出逼真的流动感,栩栩如生的形象跃然墙上。
随着浓墨点睛,绯红色在眼尾晕染开来,一双锐利的狮眼顿时神采奕奕,仿佛下一秒就要破壁而出,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同学们表示,在校期间就了解到广宁作为“全国武术之乡”,拥有悠久的龙狮武术文化传统,因此对广宁醒狮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深入了解这一传统文化,他们特意走访了广宁县博物馆,并现场观摩了醒狮比赛。在狮队激烈对决的铿锵鼓点中,同学们获得了创作灵感,最终决定将五只威风凛凛的醒狮形象绘制在墙面上。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方作滋表示,“我们通过走访调研,发现醒狮在广宁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想通过绘画醒狮,来表达醒狮在武术醒狮文化传承中的精气神、威武和大气。”
在这次下乡实践活动中,墙绘工作无疑是整个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作为非艺术专业的学生,他们连在纸上描绘栩栩如生的醒狮都颇有难度,更遑论要在如此大面积的墙面上完成创作。然而,面对困难,团队成员毫不退缩,通过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最终创新性地采用投影技术,成功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
在墙绘创作过程中,团队成员采用投影辅助的创新方式:先将设计图案投射到墙面,再细心描绘轮廓。从最初的底稿勾勒到后期的色彩填充,每个环节都倾注了大家的心血,充分展现了团队的协作精神。通过集体努力,他们成功将醒狮的威武气势和灵动神韵完美呈现,生动诠释了红太阳村独特的文化魅力。
经过数日的精心绘制,一幅色彩明快、造型生动的醒狮墙绘终于完成。团队成员巧妙地将醒狮的威武神韵与传统艺术韵味融为一体,使原本单调的墙面焕发出勃勃生机。这幅栩栩如生的作品不仅成为传播醒狮文化的特色艺术景观,更在村头巷尾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广东金融学院的“百千万工程”大学生突击队志愿者们,在南街街道护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的教室开启了另一种下乡实践。
7名外语专业的突击队队员化身 “小老师”,他们把爱国教育、非遗体验、暑期安全等趣味课堂搬进了社区。孩子们在“找茬挑战”游戏中锻炼观察力,在学唱红色歌曲、故事分享中触摸红色历史,用彩纸剪出寓意吉祥的窗花,在“你画我猜”中爱上英语。丰富有趣的课程内容让孩子们走出了课本,主动体验探索知识。
广宁县第四小学学生 邓喆表示,“这些课程特别有趣,让我学到了一些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最喜欢学习红色精神那部分,以后我还想继续参加这样的活动。”
课程背后,是团队细致的准备——提前两个月调研社区需求,反复打磨教案,甚至为不同年龄段孩子设计梯度任务。
广东金融学院学生张楚涵表示,“因为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年级,为了能够满足不同年纪的认知需求,我们在课程上下足功夫,着重于非遗体验、安全教育和爱国教育这三个方面。”
谈及对下次实践活动的期待时,广东金融学院的学子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兴奋地表示:“这次我们是同一学院的同学参与,下次希望能邀请不同学院的校友加入,组建一支更强大的护苗团队,走进更多地方,为更多孩子带去知识,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本次组建的“百千万工程”大学生突击队包括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肇庆学院等高校,覆盖至广宁县15个镇街。7月底至8月期间,还将迎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会同书院的“会帆逐夏·同赴山海”突击队、东莞城市学院新传媒与艺术学院的“繁星果香”青年突击队等多支队伍,分赴广宁各镇街开展下乡服务。
这些突击队将重点围绕特色农产品与竹产业推广、红色教育与科技教育普及、传统文化与非遗竹编技艺传承、农副产品直播带货助农等内容开展服务,通过将专业知识和青春创意融入镇街基层、带进田间地头,大学生们将以青春力量实现帮扶育人,促进校地同频共振,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来源:广宁发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