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一卡精准到日,禅城张槎村头村建起防蚊“数据闭环”

作者 卢浩能 2025-07-27 17:14

7月27日上午,禅城区张槎街道村头村防控工作队队员顶着烈日开展入户排查。入户完毕后,队员拿出一张红色卡片,写上当天日期,并在“倒积水、消杀、派发药物、派发宣传单”等选项前按实际打勾,签上名,贴在房屋门旁,然后继续下一户。这是村头村入户排查实行“一户一卡”、精准到日并建档统计的创新做法。

工作人员入户排查,并为每一户房屋建档立卡。

工作人员入户排查,并为每一户房屋建档立卡。

这一举措是对前一天(7月26日)村头村表决通过的《村头村蚊媒传染病防控村民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迅速落实。《公约》明确要求建立“责任到人、动态管理”的防控机制,而“入户卡”正是将公约条款转化为具体操作的关键工具。通过卡片记录,每户的防蚊措施、问题整改及宣传覆盖情况一目了然,形成可追溯、可考核的闭环管理。

据村头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入户卡片的使用分为三个核心环节——

精准登记:详细登记房屋地址、房屋状态等信息,并着重记录楼顶场景,实现建档立卡,工作人员入户做到 “一户一迹、一查一责”,保障工作全流程可追溯。

如实记录:工作人员每次入户需对照现场实际,逐项勾选四项动作——倾倒积水、消杀、派发物资和宣传,并签字确认。

动态管理:卡片数据信息定期汇总分析,对标记“倒积水”“消杀”的房屋,建立“排查—整改—复查”闭环管理。同时,锁定积水高发区域,为村头村蚊媒防控“靶向治理”提供数据支撑,精准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以往,排查结果分散记录,易遗漏且难追踪;如今,每户门旁的红色卡片既是“责任状”,也是“公示牌”,既督促村民配合,也倒逼工作人员履职。

“入户卡”还与《公约》的奖惩机制紧密挂钩。《公约》规定,村民需配合清理孳生环境,拒不整改者将影响分红、评优等权益;而“入户卡”记录则是评判依据。

“入户卡”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村民共治的载体。村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冯照表示,通过严格规范地使用入户卡,能够实现蚊媒防控工作的“底数清晰、措施扎实、监督有力”,有力推动村头村构建起精细化的防疫体系,切实守护好全体村民的健康生活环境。

据悉,张槎街道为辖区内各村(社区)设计了入户卡模板,并号召各村(社区)推广使用这一措施,进一步提升蚊媒传染病防控效果。

南方+记者 卢浩能

图片由村头村提供

编辑 杨晖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