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学子“语润粤苗”情牵吉田

作者 黄津 2025-07-25 14:55

瑶绣的彩线在孩子们指尖穿梭,扎染的蓝白花纹在水盆中绽放,双语课堂里传出清脆的朗读声——这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润粤苗”实践队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吉田镇播撒文化种子的一幕。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初心,该校实践队带着对民族文化的敬畏与热爱,在连山开启了一场“文化传承+教育赋能”的深度实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润粤苗”实践队在吉田镇开展支教活动。吉田镇供图

为了让非遗技艺在课堂焕发生机,队员们提前走进文化课堂,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扎染的晕染技巧、香囊的缝制工艺、糍粑的捶打秘诀。回到吉田镇,这些“活态文化”便成了双语课堂的生动教材,孩子们在捶打糍粑体验中触摸民族记忆,在蓝白交织的扎染创作中感受传统智慧,在汉英双语的讲解中,让家乡文化与世界视野悄然连接。文化自信的种子,就在这动手实践与多元表达中,深深扎根在孩子们心间。

教育帮扶,不止于课堂。实践队深知,精准的支持才能真正助力成长。他们走进当地少数民族家庭,与金太阳幼儿园携手,细致调研学前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现状与需求。每一份问卷、每一次访谈,都化为探索语言学能提升路径的基石,为连山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参考与支持。

乡村振兴的蓝图上,文化是最亮眼的底色。实践队的脚步还延伸到连山的田间地头与文化场馆:在民族博物馆里解读历史脉络,在丝苗米产业园中探寻农耕智慧。基于实地考察的思考,他们为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言献策,让民族文化资源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从非遗传承的课堂到教育调研的田间,从文化传播的桥梁到产业发展的建议,“语润粤苗”实践队以创新姿态将文化、教育与产业紧密相连,助力吉田浇灌出共荣共生、繁花似锦的美好未来。

南方+记者 黄津

通讯员 覃玉华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叶镇祖
校对 何翠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