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文明实践“多点开花”,让城市文明可触可及

作者 张晓宜 2025-07-15 15:37

日前,汕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全市人民欢欣鼓舞、备感振奋。

一城文明风,满目气象新。在公园广场,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在街头巷尾,惠民实事办到百姓“心坎里”……一个个文明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让城市文明可触可及。

近年来,汕头依托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学科学理论、逛“百千万工程”文明集市、过佳节、体验特色文化、过暑(寒)假等活动,用温润人心的实践活动,让文明种子在汕头开花结果。

书写城乡文明新篇

眼下,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赛事五人篮球女子组项目在汕头潮汕体育馆、正大体育馆激情开赛。汕头席卷一股“全运风”,全民健身氛围拉满。

借这场体育盛会东风,汕头在暑假期间开展“全民全运 共健共享”2025年汕头市文明实“健”夜校系列活动,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体育舞蹈等15个体育公益培训展开,探索将文明实“健”夜校建设成为管理规范、持续运行、广受欢迎的文明实践新空间,不断充实文明实践内涵、拓展文明实践边界。

文明实“健”夜校系列活动,是汕头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缩影。从城市到乡村、从海岛到渔村,文明实践以丰富多彩活动融入群众的生活。

在龙湖区幸福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龙祥街道志愿者协会以“文明实践+夜校”的模式,每周四晚面向群众开展健身舞龙、应急救护、普法教育等惠民课程。今年以来累计开展课程服务40余场,惠及居民8000余人次。

金平区开展“文明实践技能加油站”系列培训活动,将技能培训课堂送到群众“家门口”,为群众提供AI高效办公和拍摄剪辑、新媒体运营、跨境电商运营、茶艺和花艺、彩妆美甲、婴幼儿照护(保育师/育婴员)、健康管理师等7类技能培训。

文明之风劲吹乡村,正让乡村焕发出全新的文明气象。日前,汕头启动创建助力“百千万”文明乡风润鮀城系列活动,将围绕“创、赛、演、选、展、游、传”七大系列,积极打造群众性文化实践平台,以文明乡风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从特色古村到现代乡镇、从非遗传承到文旅融合,一场场充满乡土气息的活动以“村晚”“村BA”等形式,在汕头大地火热上演,不仅展现了文明乡村的精神面貌,更书写了文明创建赋能“百千万工程”的全新篇章。

绘就“朝夕美好”画卷

“孩子下楼就可以学习到各种文化知识,暑假过得很充实很开心。”汕头嘉顿社区业主林小姐坦言。近年来,嘉顿社区依托文明实践站在暑期开设的公益课堂,让众多孩子在“家门口”度过缤纷暑假。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类似于嘉顿社区的公益课,近年来汕头根据老年人和青少年群体的需求特点,积极开展“一老”“一小”文明实践活动项目,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

濠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至‘扇’至美,与你‘童’行”扇面绘画手工体验课;龙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设“老少同乐”暑期公益课堂;潮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传承非遗手工艺,巧手剪纸创和谐”活动……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打造了多姿多彩的暑期实践空间。

每逢暑期到来,汕头各区县积极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暑假”活动,通过价值引领、科学启蒙、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等活动,以缤纷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度过文明健康、多彩安全的假期。

此外,汕头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文化产品供给和技能培训,发挥“银发力量”共建文明城市:在公园广场上,老年人结伴欢跳广场舞;在老妈宫内,人们喝着工夫茶欣赏潮剧;在社区景点,银发志愿者发挥余热贴心服务市民游客……文明实践让“老有所养”有量更有质。

从助老服务到青少年培育,汕头市文明实践活动始终坚持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如今,在鮀城的街头巷尾,老人们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孩子们的身影更活跃了,城市文明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绘就一幅老少同乐、和谐共融的幸福画卷。

南方+记者 张晓宜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肖俏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