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载春秋,一颗仁心始终如一。
1960年,伴随油城建设热潮,广州银行医院西迁茂名,在小东江畔扎下健康根基。最初的茂名市人民医院(下称“茂医”)只有几间平房和简易设备,却承载着守护一方百姓健康的重任。
1995年,茂医成为茂名地区首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茂医与广东省人民医院(下称“省医”)“高水平医院建设合作”签约,着力为茂名老百姓提供省级同质化医疗服务。

11月1日至2日,茂名市人民医院举办建院65周年暨医院高质量发展学术会议。
65年风雨兼程,茂医人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动人故事。从临时门诊到如今“一体两翼”的规划布局,从基础的医疗服务到跻身全国三级医院前20%的A级序列,茂医走过的每一步,都印刻着医者温度,彰显着砥砺前行的力量。
从“爱院、团结、开拓、奉献”到“立德、精医、人文、博爱”的院训,深深融入每个茂医人的血脉。在这里,变化的是日益壮大的规模与持续升级的硬件,不变的是一代代茂医人守护健康的初心和使命。
65年来,茂医在专科建设、人才引育、科研创新、周边辐射等方面接连突破,不断拓宽医疗服务深度与广度,为建设国内知名、省内领先、粤西区域最完善的医疗中心写下生动注脚。

2025年11月1日《南方日报》A08版专题报道。

打造粤西医疗救治高地
“以前去广州才能做的手术,如今在‘家门口’就解决了,花钱少,家人照顾也方便。”77岁的杨伯送来锦旗时激动地说,他曾因重度二尖瓣返流伴心力衰竭命悬一线,茂医团队在省医专家指导下,成功完成微创介入二尖瓣成形术。术后不到一周,杨伯已能自如行走。
这例高难度手术,正是茂医医疗技术“从0到1”突破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茂医以重点专科建设为引擎,集中资源打造优势学科集群,构建起强大的医疗技术体系。
专科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目前,医院已培育形成9个省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重点扶持建设专科、10个茂名市临床重点专科的立体化专科体系。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等硬核专科脱颖而出,中医针灸科成为省级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肿瘤科、感染科获省重点扶持。此外,肿瘤医院筹建及骨科中心、脑科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正在全力推进,持续夯实茂医实力。
2023年,茂医与省医再次签约合作,让“省医在茂名,名医零距离”合作理念打破地域限制。省医不仅派驻肝胆胰外科专家侯宝华担任茂医院长及学科带头人,更派出多个核心学科专家常驻帮扶,柔性引进名医定期坐诊、手术、带教,形成“常驻+流动”的精准支持体系。

院长侯宝华带领肝胆胰外科团队施行茂名首例腹腔镜下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技术创新结出累累硕果。医院可开展腹腔镜下全胰十二指肠切除+全脾切除术、经皮肺动脉取栓术、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支架象鼻植入术等多项高端医疗技术。
硬件升级同样引人瞩目。粤东西北地区首个第四代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粤西首台数字化PET-CT、“天玑”骨科机器人,以及3.0T核磁共振、256排CT、移动外科术中放疗系统等领先的高端设备相继落地茂医,为精准医疗提供了坚实保障。

粤东西北地区首个第四代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
数据是最有力的见证:2023年1月至2025年10月,茂医共申请开展国内先进技术20项、省内首例3项、粤西首例13项。在茂医,“内科医疗外科化、外科医疗微创化、微创医疗精准化”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见。
技术突破的背后离不开坚实的人才支撑,茂医已自主培养博士7名,组建青年人才库,通过传帮带模式为医疗技术创新储备充足的后备力量。

医院党委重视人才培养,通过自主培养以及柔性引进的方式,多维度赋能人才成长、构建一流医学人才体系。
茂医用实力证明,粤西群众无需远行,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医疗服务。

构建有温度的医疗服务体系
“午间门诊太贴心了,平时上班没时间,现在利用午休就能看病拿药,检查结果当天就能出来。”在茂医妇科门诊,刚看完病的王女士对错峰诊疗服务赞不绝口。
长期以来,上班族就诊时间冲突、学生群体的课业与就医矛盾以及老年患者陪诊不便等现实问题,成为群众就医的普遍痛点。
茂医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医疗服务的核心目标。新福门诊部以此为突破口,率先启动服务模式变革,创新“午诊”“夜诊”模式,让患者从“看得上病”迈向“看得好病”的同时,更感受到“看得舒心”。此举单日新增服务时段3小时,预计年均服务患者近8万人次。

2025年6月起,新福门诊部服务全面升级,正式开设“午诊”及“夜诊”服务。
错峰诊疗的惠民模式,如今得到进一步深化拓展。医院通过灵活调配人力资源,既有效缓解日间就诊压力,又让群众享受到“全天候”医疗服务,切实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2025年上半年,茂医一系列便民举措密集落地:静脉导管护理门诊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名医名护、护理“七个一”服务、中医适宜技术、康复理疗、免陪照护、出院结算等“六到”床边服务,覆盖住院全流程;优化停车路线,增设4个网约车停车点;打造智慧药房,让取药更便捷;开通“互联网医院”,为慢病患者提供在线复诊、药物配送服务;体检中心增加周末体检,满足上班族需求;建立预住院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一站式”综合受理窗口,减少患者跑腿次数。

茂医开设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住院准备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护理服务”正走进千家万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区护理团队接到患者周先生预约后,迅速携带所需物品,在约定时间到达患者家中。经过专业评估和规范操作,团队细心为患者更换胃管,并详细讲解卧床患者的护理要点。对于长期卧床患者的家庭而言,这样的上门服务无疑是雪中送炭。
茂医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着力解决群众就医难、看病贵问题。医院主动调整医疗服务结构,将常见病、多发病尽可能在门诊解决。通过集中带量采购、控制药耗成本、优化临床路径等举措,实现了“药降、耗降、费降”的三降目标。今年门诊平均等候时间已缩短至约20分钟,高峰期患者平均取药时间由25分钟缩短至15分钟,上半年12345热线群众表扬次数同比增长160%,第三季度门诊量同比提升10%。

医院开展“七个一”护理服务,为患者的健康康复保驾护航。
65年来,医院规模不断扩大、硬件持续升级,但一代代茂医人“用心至上,服务于民”的初心和使命从未改变。

赋能基层医疗提质增效
作为“省—市—区—镇—村”五级联动医疗帮扶项目的核心枢纽,茂医一边承接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一边通过“组团式帮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定点支援”“医联体技术指导”路径,将优质医疗服务延伸至基层末梢。
自2024年9月启动帮扶以来,茂医已与电白区沙琅镇中心卫生院、化州市宝圩镇卫生院等9家乡镇卫生院建立深度合作,向31家医联体成员单位提供技术支持。

近日,茂医第二批“百千万工程”驻点帮扶团队已全部进驻基层医疗机构,该院党委主要领导带队赴电白区沙琅镇卫生院开展专题调研。
为确保帮扶精准高效,医院创新推出“5+3+N”帮扶机制:驻点专家每周5天坐诊接诊、3次教学查房带教,同时通过N个远程教学模块,将手术操作、病例分析等内容实时传递至基层,让帮扶不止于“面对面”,更实现“屏对屏”。
这样的联动,曾多次为基层患者抢下“生死时间”。化州市平定镇72岁的李伯突发冠心病急性发作时,村医通过远程心电监测系统,将心电图实时传输至茂医胸痛中心。15分钟后,省级心内科专家借助5G会诊平台在线指导,李伯在乡镇卫生院顺利完成溶栓治疗。

茂医帮扶队为基层医院开展首例皮肤癌扩大切除并游离皮肤移植修复创面手术。
茂医不仅技术“输血”,也培养基层医疗机构的“造血”功能。在多个乡镇卫生院,帮扶专家通过手把手带教,让曾经连常规阑尾炎手术都难以开展的基层医疗机构,如今已能独立开展20余项二级手术。“授人以渔”的帮扶模式,真正为基层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沙琅镇,驻点团队协助当地卫生院建立了完善的慢性病管理档案系统,让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现了“家门口”随访。一位患有糖尿病多年的村民说:“以前要跑到市里开药,现在走几步路到镇卫生院就能解决,还有茂名来的专家定期坐诊,真是太方便了。”

茂医帮扶队在基层医院开展突发心跳骤停患者应急抢救演练。
茂医还主动为基层“添装备”。2025年,医院牵头举办医疗设备捐赠仪式,向沙琅镇中心卫生院等6家基层机构无偿调拨14台(套)紧缺设备,并配套驻点专家教学与远程指导。从技术到人才,从流程到设备,茂医用全方位支持为基层医疗注入了强劲动力。
此外,茂医定期组织“名医博士下基层”等活动,把优质的医疗服务直接送到群众“家门口”,把义诊、健康科普、用药指导送到田间地头。

茂医与省医联合举办“助力百千万,健康茂名行”主题活动。
65载春华秋实,65年仁心坚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茂医正锚定“粤西区域核心医疗中心”目标,持续深化与省医合作,推进肿瘤医院、骨科中心、脑科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在医疗技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质量上持续发力,奋力谱写粤西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撰文:颜志雄 通讯员 陈姝 朱凯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