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风暴”下的粤企生存记

大开放 新格局 2025-05-09 14:36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近日,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达美国洛杉矶港。据报道,洛杉矶港进港货船的货运量大幅下降,从中国进口的货物数量下降超50%。多名业内人士警告说,数周后美国消费者将面临价格上涨和某些商品短缺的局面。

一个月前,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正式落地生效,中方坚决反制。5月8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再次表态:想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美方要拿出诚意、拿出行动!

关税大棒抡了一个月,在外贸第一大省广东,外贸企业的工厂依旧机器轰鸣。尽管部分出口美国的订单按下“暂停键”,但通过多元化市场策略,大量产品转向其他地区销售。记者走进一线现场,寻找粤企打赢这场持久战的信心和答案。

 “从头到脚”,美国消费者离不开“中国制造” 

“美国消费者离不开‘中国制造’。”谈及关税带来的影响,广东拓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壁奎这样说。

小至滑轨、铰链、拉手、连接件,大至厨房收纳、衣帽间收纳、功能五金,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几乎覆盖家居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为美国客户提供了一定的降价支持,调整了一些产品的价格,关税目前还是客户方面承担。客户也明确表示,等到中美关税问题解决后,或将把价格调回到原来的水平。”

在特朗普关税大棒之下,美国的消费者与采购商“很受伤”,“从头到脚”的日常消费均受到打击。

一方面,美发产品价格扛不住了。

美发企业经营者托科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说,他经营的企业主要销售假发片和全头套假发,而其中销售的商品有90%是从中国进口。理发师克利夫则表示,“如果成本上涨,我们将别无选择,只能把上涨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另一方面,美国鞋类巨头“联名上书”。

前不久,美国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致信白宫,请求豁免所谓“对等关税”,称这些关税对鞋类行业构成了“生存威胁”。该协会表示,许多订单已被搁置,美国消费者的鞋类库存可能很快就会不足。

美国商会亦在近期致信美国政府,要求美国政府“立即采取行动”,拯救美国小企业,避免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随着时间推移,美国小企业面临高成本和供应链中断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可能会遭受“无法弥补的伤害”。

00:06

众多鞋企暂停下单,美国鞋类短期或供应短缺

早在4月初,特朗普签署所谓“对等关税”行政令后,广东的外贸企业陆续接到了大量美国客户的议价请求。不少企业宁愿放弃美国订单也不降价,也有企业通过共担关税、价格让步等方式,为美国供应商缓解燃眉之急。

跨境电商业务,同样受到关税影响。

5月2日起,美国正式取消对华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广州番禺的一家电商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关税靴子落地前,国内许多跨境电商企业已经在美国及周边国家的海外仓大量备货,因此目前跨境电商平台的消费品价格比较稳定。不过,随着产品库存消耗,价格或出现明显上涨。

该负责人表示,公司主要在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销售瑜伽服,每年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对美销售占比超过97%。“我们的商品在价格、质量方面有较大优势,为应对美国的关税冲击,会考虑在消费端一定幅度涨价。”

关税大棒,最终还是打在了美国老百姓身上。

在美国加州洛杉矶港拍摄的集装箱。图源:新华社

在美国加州洛杉矶港拍摄的集装箱。图源:新华社

 长远布局,于“危机”中觅“新机” 

在不久前闭幕的第137届广交会上,境外采购商到会人数接近29万、再创新高,广东外贸企业收获满满。

其中,广东真豪星空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红款“泡泡屋”不仅吸引了沙特“榜一大哥”现场下单140套,还开拓了澳大利亚、波兰、黑山等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揭阳市圣路保鞋业有限公司收获了近2000万人民币的订单,主要来自苏丹、 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广东真豪星空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泡泡屋”。

广东真豪星空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泡泡屋”。

关税战下,美国市场面临迷雾重重。但俗话说,山不转水转。“广东制造”凭借更高的科技含量,敏锐捕捉市场差异化需求推出好设计,在美国之外的广阔市场找到了“星辰大海”。

事实上,广东外贸企业的多元化市场之路布局已久。

2018年7月6日,美国对中国价值34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关税,为敏锐的企业家们敲响了警钟: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势在必行。

于“危机”中觅“新机”,不少企业纷纷开始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广州康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经历了“特朗普关税1.0”后,不仅把重心放回内销市场,通过电商渠道销售自有品牌,还完成了供应链的重构。

“外贸转内销并不是简单的业务部门调整。有的零部件只能在美国的电压条件下使用,我们下决心要走多元化市场路径后,花了数年调整供应链,采购可以兼容欧美日韩以及国内市场的通用型零件。”该公司国际市场经理黎伟彬说,虽然成本有所提高,但灵活性也大大提高了。

他举例道,近期有美国市场的订单暂缓出货,但在广交会期间获得了欧洲的订单,只需要在生产线上把原本出口美国的产品转换标签、说明书,就可以改为出口欧洲。

第137届广交会现场。

第137届广交会现场。

 以变应变,“所有挫折都是企业成长的养料” 

除了夯实供应链、生产等环节转型的基本功,广东企业也在转型中不断加深对市场的理解。

潮州市海鸿陶瓷制作有限公司曾在2018年交过外贸转内销的“学费”。当时,海鸿陶瓷是伊朗市场最大的陶瓷供应商,受美国制裁伊朗的影响,试图将中东骨瓷“大全套”餐具卖向国内市场,但在商超渠道折戟,损失高达上千万元。

后来,海鸿陶瓷通过市场调研、调整策略,争取到热门IP授权开发“小而美”的单品在电商平台热卖,一天能卖出上万个爆款产品,全年国内电商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

历经多年风风雨雨,不少粤企磨炼了坚持长期主义的定力。

几年前,国际局势剧变曾让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遭遇“至暗时刻”——利润率最高的打印耗材业务市场份额骤降60%。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他们选择“沉下来”搞技术:过去3年累计投入超50亿元攻坚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比高达7.8%,在激光打印机主控芯片、通用耗材智能识别等领域实现突破;向多元化应用场景延伸,工业级标签打印机、医疗专用打印系统等新产品矩阵日趋完善。

“所有挫折都是企业成长的养料,关键要给技术研发持续‘施肥’。”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剑洲说。

对于粤企来说,美国关税战带来了冲击,也倒逼自身加快转型升级。坚持迎难而上、劈波斩浪,在不断应变求新中寻求突围之路,才能共同打赢这场持久战。

采写:话题研究员 唐子湉 唐亚冰

编辑 辜继漫
校对 胡柔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