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上的“百千万”:乡下土特产撬动全球大市场

大开放 新格局 2025-05-01 22:08

这几日,来自汕尾的参展商陈禹宁手机信息就没停过。

自从她带来的汕尾特产宝楼姜在第137届广交会的“老字号”展区亮相,便吸引了智利、马来西亚等多国客商询价,更与摩洛哥采购商达成460万元意向订单。

137届广交会第三期举行。

137届广交会第三期举行。

今年是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越来越多像汕尾宝楼姜这样的特色农产品,依托“百千万工程”的政策东风,从地方“小特产”跃升为年产值可观的“大产业”,并借助广交会这样的国际贸易平台,走向全球大市场。

5月1日,以“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拉开帷幕,展出5个专业板块,共21个展区。其中在食品展区,来自广东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再度成为境外采购商关注的焦点。

广交会作为“中国第一展”,不仅为广东县域经济链接到了全球化舞台,更以鲜活案例诠释了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

02:58

当“百千万”遇上广交会,这里藏着哪些县域掘金密码?丨发财到广东

广东特色农产品的“出海”密码:

把“非标”的农产品当成工业产品来做

广交会上,参展企业摊位上的人气,往往是其产品竞争力的直观反映。

在韶关亿农科技有限公司展位前,番薯、贝贝南瓜、辣椒等农产品整齐陈列,吸引多国采购商驻足。这家成立不到两年的年轻企业,已向欧洲、加拿大、美国等地出口农产品超100条货柜,货值超200万美元。

阿塞拜疆采购商RAMIL ALAKBAROV此行的目标,是寻找优质水果及其他农产品,出口本国和俄罗斯市场。“广东农产品质量稳定,价格有竞争力。”RAMIL ALAKBAROV说,尽管首次接触韶关亿农的水果玉米,但标准化的产品规格和清晰的供应链流程,让他对合作充满信心。

“我们把农产品当工业产品来做,每个产品都有‘制品规格书’。”韶关亿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建明拿起一个贝贝南瓜介绍,从大小(500克±50克)、长度(15cm±3cm)到采摘时间、储存条件,都有明确标准。这种标准化生产模式,让原本“非标”的农产品突破了海外市场的质量门槛。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举行。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举行。

但成功并非偶然。曾建明坦言,作为从家电行业转型的“新兵”,公司初期对农产品出口流程一无所知。

2024年,韶关亿农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将贝贝南瓜引入当地种植,并与广州龙头企业合作,整合技术资源。“过去我们只是贸易商,现在从种植备案、加工厂认证到出口清关全程介入,去年成功推动翁源冬瓜出口250吨。”曾建明感慨,“若没有‘百千万工程’的政策支持,我们不可能在成立半年后就通过广交会拿下首笔欧洲订单。”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广东各地县域农业呈现从“单打独斗”到“系统作战”的转变。

与韶关的“后起之秀”不同,作为清远市供销社下属企业,清远市清供优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携“五大百亿”农产品矩阵亮相广交会:清远鸡、麻竹笋、英德红茶、连州菜心、丝苗米,每一款都承载着粤北山区的地理标志。

“我们的麻竹笋干在日本市场占有率超过95%,鲜笋占比50%以上。”该公司副总经理薛思颖展示着形态各异的笋制品:笋角干、笋丝干、笋花干,其中笋丝干是日本拉面的“黄金搭档”。

清远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源于对“地域特色+ 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公司从上世纪80年代起深耕日本市场,如今以“客户定制”反推生产标准,从原料筛选到包装设计全程标准化。薛思颖表示,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清远产业链更加完整,通过供销社体系,清远五大百亿产业已带动60余万人就业。

从韶关的“非标转标” 到清远的“特色升级”,广交会上的广东农产品剪影,折射出“百千万工程”对县域经济的深层赋能,帮助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出海”密码。

“百千万工程”重构广东县域发展图景

探索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马卡龙、美拉德、薄荷曼波……本届广交会上,来自云浮新兴县的广东凌丰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携融入当下流行趋势的“多巴胺”色系“新兴煲”亮相,让不少客商驻足停留。

云浮“新兴煲”打开欧美高端不锈钢餐厨具市场。

云浮“新兴煲”打开欧美高端不锈钢餐厨具市场。

“公司已连续参加50多届广交会,这次我们带来300多款集‘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于一身的产品。”该企业市场部副经理梁光伟说,凌丰自主研发并成功投产了国内首条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了产品的高精度生产和低能耗制造,以“工业智造”赋能“百千万工程” 。

137届广交会第三期举行。

137届广交会第三期举行。

近年来,新兴县以“百千万工程”为指引,积极推动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这座没有铁矿资源的县城,凭借一口“新兴煲”打开欧美高端不锈钢餐厨具市场,足迹遍布5大洲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接近100亿元。本届广交会上,云浮邀请来自意大利、土耳其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商协会代表走进云浮外贸基地,还组织采购商前往新兴县实地考察。

汕尾特产宝楼姜在第137届广交会的“老字号”展区亮相。

汕尾特产宝楼姜在第137届广交会的“老字号”展区亮相。

广交会为农特产品提供舞台、提供机会的同时,也是探索未来发展方向的“风向标”。

就在一期开幕日下午,高州市科工商务局局长黄飞在广交会茂名高州市劳保手套国际采购对接暨招商推介会上表示,高州设立5亿元产业升级基金,规划建设2000亩劳保装备智造园,为项目落地提供“零障碍、全周期”护航。

高州市在广交会举行劳保手套国际采购对接暨招商推介会。

高州市在广交会举行劳保手套国际采购对接暨招商推介会。

高州手套产业年产劳保手套超60亿双,占全国70%、全球35%市场份额。本届广交会上,24家次高州参展企业中就有14家属于皮革制品类。在加力推进“百千万工程”进程中,高州推动强链补链延链和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推介会后第三天,就有泰国客户从广州来到高州市永丽劳保用品有限公司考察,迅速签订合作协议。该企业负责人邓增文说,“全球劳保用品需求稳中有增,目前公司正积极开拓东南亚及南美等新兴市场。”

自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广东通过大力发展县域富民兴村产业,持续壮大县域经济,广泛汇聚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有力有效推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随着越来越多农特产品扬帆出海,众多县域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当乡下土特产撬动全球大市场,其实质上是探索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也必将重构广东县域未来发展新图景。

采写:南方+记者 汪旭莹 刘珊 李赫 魏钰 刘栋铭 范永敬 王谢思齐 吴哲

摄影:南方+记者 张令 钟志辉 王谢思齐(部分由受访者供图)

编辑 童慧 李卓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