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市大南山街道什石洋村入榜“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作者 林捷勇 2025-05-01 21:31

近期,中国文明网发布了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拟命名名单,普宁市大南山街道什石洋村入榜“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突出革命老区特色 打造红色党建基地

什石洋村是大南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彭湃、徐向前、方方等在此留下光辉的革命足迹。

为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近年来,什石洋村积极组织人员,查阅历史资料、走访老党员,广泛收集掌握什石洋村红色革命故事,整理形成什石洋村红色史料,广泛开展红色教育,向党员群众传递信仰的力量、榜样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引导群众铭记历史,永葆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打造普宁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阵地、党员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校校外实训基地,先后获评“揭阳市党员教育基地”“揭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各地党员、干部、学生和群众前来参观、研学、培训、旅游,以红色教育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以“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第一批试点村为抓手,什石洋村充分发挥红色党建引领优势,积极发挥党员示范作用,落实每名党员包片责任制,织密党群干群联系网,细化网格治理颗粒度。推动创建什石洋红色村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为村民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不断提升党群服务效能。在打响红色党建品牌上不断下功夫,将“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与新农村建设、党建促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整合区域内红色资源,打造“一路”“一廊”“五址”“一阵地”,深入推进与广东利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部“村企党建共建”活动,增强基层党建整体效应,打造强有力红色堡垒,推动红色村走向振兴。

提升美丽乡村风貌 发展红色产业项目

什石洋村党(总)支部书记蔡育彬表示,阶段以来,什石洋村聚焦环境面貌、文化生活、文旅产业、移风易俗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持之以恒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打造白马河什石洋村段“一河两岸”的美丽风光;因地制宜开展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将村民自治、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融入创建过程,以“小家美”带动“全村美”;以点带面实施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行动,为什石洋村发展红色文旅注入强劲动能。

据悉,什石洋村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主题,修复了“合兴泰”地下联络站、蔡国元旧居、应甲大屋、游击队智取国民兵团藏枪地点、普宁县苏维埃办公旧址展览馆(辉祖祠)等一批红色历史遗址,沿白马河打造包含红色雕塑、星光大道、历史长河等红色元素的红色走廊,与各红色遗址串联成一道群众缅怀先烈的红色旅游线路;同时该村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全村道路硬底化、建成雨污分流、综合文化服务场所、卫生站、垃圾屋等基础配套设施,并配套有旅游公厕、旅客驿站等游客服务配套。

为有效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什石洋村充分挖掘辖区内丰富的红色资源,不断活化利用,探索经济发展新常态。

什石洋村通过“互联网+”“旅游+”等方式,将红色文化与村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各类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因地制宜发展红色旅游业。什石洋红色长廊、辉祖祠、育德小学等已成为市民热衷的“红色景点”,每年前来什石洋村旅游参观、接受红色教育的党政团体、学生、党员和游客500多批次、10万多人次。

什石洋村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将农业观光与劳动体验相结合,发展体验式农场,丰富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推动红色长廊附近农村土地流转,投资约30万元进行改造升级建设黄皮观光园,栽种1400多棵黄皮果树等经济作物,2023年为村集体增收约6万元,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此外,什石洋村积极建设“红色商铺”,投资92万元实施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经营环境和服务质量,带动商贸经济发展。鼓励有条件的群众在红色景点周边开设商铺,逐步引进民俗饰品、红色产品、特色农副产品等商铺,完善红色旅游餐饮商贸设施,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商业活力。目前,什石洋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0万元。

南方+记者 林捷勇

通讯员 罗凯瀚

摄影 陈少强

编辑 羊建溶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