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逐渐炽热,
一颗颗枇杷挂满枝头,
风里都好似带着果香。
它金黄的外皮
包裹着柔软多汁的果肉,
清甜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还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颗
初夏的“黄金果”。
护眼、润肠的“黄金果”
一看到枇杷的颜色,大家或许就会联想到类胡萝卜素。的确,枇杷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比较高,受不同品种影响,含量在300—4400微克/100克波动。
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不仅对保护皮肤有利,还有助于预防干眼症、夜盲症,呵护眼部健康。对于日常办公用电脑比较多,眼部疲劳、干涩的朋友来说,枇杷是非常不错的水果选择。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枇杷鲜果的水分含量很高,个别枇杷品种含水量最大可达92%,一些耐贮运枇杷品种含水量低一些,但也能达到88.73%。而且它富含钾(122毫克/100克),同时钠含量(4毫克/100克)较低,高钾低钠的配置,再加上钙、镁、铁等矿物质的加持,吃枇杷,不仅补水,还能补充矿物质,平衡体内电解质,帮助缓解疲劳。
还有一些朋友关心枇杷的止咳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熟悉的川贝枇杷膏中,使用的其实是枇杷的叶子而非果肉,就果肉本身来说,如果是因为气候干燥、饮水较少引起的咳嗽,吃枇杷倒是有一定益处。
枇杷还有润肠通便的效果,它的膳食纤维含量虽不算太高(0.8—1.7克/100 克),但搭配上有助于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的山梨糖醇,再加上本身含水量高的优势,有利于呵护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吸收,帮助我们养成规律排便的好习惯。
红沙类VS白沙类
枇杷的种植历史悠久,原产于中国的四川、湖北等地,如今已广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尤其在低山丘陵及平原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栽培。枇杷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温度,年均气温15℃—17℃,年降雨量多的条件最有利于枇杷树的健康生长。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根据果肉的颜色,可以把枇杷分为红沙和白沙两大类。顾名思义,红沙枇杷果肉橙红色,甜中带酸,产量更高,果皮偏厚,代表品种有大五星、早钟六号、洛阳青、解放钟等。
白沙枇杷的果肉是白色或淡黄色的,白嫩细腻,甜软多汁,果皮薄易剥离,但同时也有生长较弱,产量偏低,个头较小的劣势。代表品种有冠玉、 白玉、白梨、青种、美玉等。
总的来说,红沙枇杷类胡萝卜素含量普遍更丰富,白沙枇杷口感则更清甜。
趁鲜吃,别吃核
挑选枇杷时,要选择果实表面有一层薄薄的绒毛、果皮光滑无皱的,这样的枇杷更新鲜、水分更充足。
因为有绒毛的存在,新鲜的枇杷摸上去往往比较涩,有点儿类似磨砂的手感。如果果皮摸上去光滑、看上去发亮,可能已经采摘陈放了一段时间,不够新鲜。
建议选择椭球形、大小中等的枇杷。椭球形枇杷往往果肉较厚、糖分储存也较多。过大的枇杷因生长过快可能影响糖分积累,过小则可能成熟度较差,口感偏酸。
要提醒大家,吃枇杷千万别吃核,它的核中含有较多的氰苷类物质,在体内代谢能产生氢氰酸,造成中毒,引发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等症状。因此,在给儿童老人吃之前最好先去核,避免误食。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枇杷属于亚热带水果,
不适合放冰箱冷藏,
容易褐变,影响口感。
建议大家一次别买太多,
现买现吃,尝鲜最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