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再漂亮也就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再高端也只能“空转”。作为全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蕉岭正努力探索一条“产城人”融合的新型城镇化特色路径。
从基础设施完善到公共服务提升,从特色产业发展到城乡融合推进……蕉岭将围绕加力提速打造“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县、加快建设苏区融湾综合示范窗口,以广州小镇为突破口,突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导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文旅融合“双省级试点”工作,与广州携手全力打造“蕉岭版丽江”。
航拍桂岭新区一角。
航拍桂岭新区一角。
产
有序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园区是产业集聚的核心载体。走进蕉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和标准化厂房二期建设项目现场,一眼望去,3栋标准化厂房已经全部封顶,工人们正在进行厂房周围绿化施工。
三栋标准化厂房已经全部封顶,工人们正在进行厂房周围绿化施工。
三栋标准化厂房已经全部封顶,工人们正在进行厂房周围绿化施工。
据蕉华工业园区管委会规划建设部副部长谢李华介绍,目前全部厂房已封顶,正全力推进消防设施安装和调试工作及厂房周围绿化建设,预计今年6月竣工验收。
筑好巢引得凤飞来。近年来,蕉华工业园区立足资源禀赋,强化要素保障,在不断提升标准厂房一期管理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快推进二期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园区发展提质增效。目前,广东梅岭泉食品有限公司、广东豆悦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华鸿生物健康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已经签约进驻。
坐落于蕉华园区的广东华鸿生物健康有限公司。
坐落于蕉华园区的广东华鸿生物健康有限公司。
“我们计划建4栋厂房,目前建好2栋。设备正在调试中,4月底试生产,5月底就可以正式投产了。”广东华鸿生物健康有限公司负责人温裕平表示,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非常完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从建厂到如今的设备进驻都十分顺畅,大大增加了企业在园区发展的信心。
对于园区发展什么特色产业,蕉岭有清晰的定位。近年来,蕉岭立足“世界长寿乡”、水土富硒、资源丰富等优势,举全县之力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广州番禺(蕉岭)食品产业园,力争以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百千万工程”在蕉岭落地见效。
公司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产品。
公司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产品。
在蕉华工业园梅州市真庄食品有限公司的无尘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进行各类盐焗食品的清洗、焯水、热加工、卤煮等工序,不一会儿,一袋袋盐焗食品就新鲜出炉了。“我们推行‘万物皆可焗’的创新理念,采用纯植物香料,生产出天然、健康、纯正的盐焗食品。现在我们还推出了香辣、酱香、风干类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受到市场青睐。”公司副总经理王小健说。
广州番禺(蕉岭)食品产业园位于蕉华工业园南部,首期规划面积约600亩,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配套建设了广东供销天业(蕉岭)冷链物流产业园、电商中心、科技孵化器、“双创”中心、员工宿舍等设施。如今,广州番禺(蕉岭)食品产业园已成为众多食品企业的集聚地,目前进驻的华鸿、梅岭泉、真庄、太乙崇光等20家企业均为食品(保健品)工业企业。
真庄食品有限公司的无尘生产车间里,工人忙生产。
真庄食品有限公司的无尘生产车间里,工人忙生产。
“我们以‘省级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为重要抓手,以‘富硒+大健康’食品产业为主导发展方向,通过组建5支以园区党委领导为组长、园区机关党员干部为组员的招商工作队伍,积极对接省市场监管局、广州番禺区政府对口帮扶工作队,加快推进广州番禺(蕉岭)食品产业园建设步伐,打响‘世界寿乡 富硒蕉岭’品牌。”蕉华工业园招商部部长汤伟强说。
城
规划打造“一带六片区”
走进蕉岭县桂岭新区,宽敞整洁的柏油道路畅通无阻,一栋栋住宅楼错落有致,学校、医院、综合体一应俱全。在新区的边缘,还规划了新的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工人文化宫等。
桂岭新区是蕉岭县“一带六片区”中老城品质提升片区的一部分。蕉岭县结合当地资源、特色,以石窟河为带,规划了长潭长寿康养片区、数学小镇研学片区、镇山休闲度假片区、老城品质提升片区、高铁新城服务片区、蕉华现代产业片区6个片区。
据统计,目前全县常住人口规模17.5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到60.23%,县城常住人口达10万人左右。根据规划,至2035年,蕉岭县常住人口规模预计达18.5万人,力争城镇化率达85%,县城常住人口预计达14.4万。人口虽然不多,但蕉岭对区域的精细划分给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较强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近日,蕉岭广州小镇通往国道205线的规划横二路全线贯通。这一交通动脉的打通,不仅为当地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让大家拥有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更激活了高铁新城服务片区“产站城人”融合脉络,为推进“城镇化+农文旅”筑牢“路网筋骨”。
五一前夕,蕉岭广州小镇通往国道G205线的规划横二路全线贯通。
五一前夕,蕉岭广州小镇通往国道G205线的规划横二路全线贯通。
从桃源东路向东延展,规划横二路宛如一条中轴线,笔直如弦地贯穿蕉岭广州小镇,直通国道G205线。平坦宽阔的路面上,双向四车道的交通标线清晰分明,道路两旁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与具有岭南特色、客家风貌的建筑群相映成趣。随着该路段的全线贯通,以前群众出行时的距离感也转变成了可触可感的民生获得感。
据悉,规划横二路西起桃源东路,东至国道205线,全长约800米,路幅宽24米,设计时速40公里。这一交通动脉的打通,不仅有效提升区域交通通行效率,还加快了蕉城镇高铁新城服务片区与周边区域的互联互动。未来,将有更多的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要素在这里加速汇聚,持续释放出“产站城人”融合发展的强劲动能。
“规划横二路的贯通,打通了桃源东路到国道205线的‘肠梗阻’,居民出行更方便了。更重要的是,这条道路的贯通,让广州小镇更好地与当地居民融为一体,缩短的不仅是地理距离,更是人心与机遇的距离。”蕉城镇党委副书记汪英巧表示,道路的贯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下一步蕉城镇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保障土地要素,为蕉岭农文旅融合发展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贡献蕉城力量。
“以已经建好的广州小镇为中心,拉通南沙体育馆到县人民医院的蕉阳大道,逐步推进规划横一路和横三路的建设”,蕉岭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曾秋香表示,上半年会推进蕉阳大道以及广州小镇周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前期相关工作,接下来还要推进高铁站前广场及进站大道建设。
人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蕉岭县充分发挥原中央苏区、生态发展区、省际边界合作区“三区叠加”政策优势,探索“城镇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在打造“蕉岭版丽江”的同时,引导群众从空心村、易受灾区域和闲置宅基地向县城、圩镇、产业社区、安居小镇转移,首批已有序引导近1500人进城,有力加快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在蕉岭县高铁新城服务片区,新建好的广州小镇十多栋住宅楼里,入住了400多户受2024年“6·16”特大暴雨影响的全倒户,来自南磜镇尚田村的何庆章就是其中之一。从受灾群众到县城市民,他的身份和生活都发生巨大转变。“这里居住环境很好,房子质量很好,交通又十分方便,老家农村的环境和这里没得比。”何庆章笑着说,他也算“洗脚上田”成为城市居民,还能在这里开起了小店。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为了让进城的农民尽快适应,当地通过就业驿站、招聘活动、租金优惠等,为这些新市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和创业支持。
“人社局、广州番禺的一些帮扶单位,联系了差不多20多个工作单位,提供了上百个岗位,为业主提供工作机会。对周边的店铺租赁,采取了一些针对业主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家积极创业。”蕉岭广州小镇物业经营部部长赖刚说。
蕉华工业园区的广东华鸿生物健康有限公司最近也在招工。“我们需要一批技术、研发、管理人员,同时也要本地的普工。”该公司负责人温裕平说。
值得一提的是,蕉岭县还积极创建城乡教育共同体,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并以广州援建小镇规划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学校、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让大家享受同等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
“目前,我们医院正在建设蕉岭县全民医疗卫生健康智慧平台项目,建好后可以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头痛脑热在镇村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的工作目标。”蕉岭县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赖志坚说。
蕉岭县“百千万工程”智慧平台•驾驶舱。
蕉岭县“百千万工程”智慧平台•驾驶舱。
不仅医疗系统装上了智慧平台,蕉岭的城市管理也接入了AI大脑。去年11月13日,由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向蕉岭捐赠的“百千万工程”智慧城市指挥中心正式揭幕启用。
该中心驾驶舱位于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1楼,汇集了蕉岭县域基础情况、经济状况、消费投资、产业发展、生态发展及基础公共服务能力等多方面数据情况,为蕉岭加快建立数字乡村标准化体系、提升基层综合治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百千万工程’智慧城市指挥中心作为城市管理‘最强大脑’,能够有效解决数据孤岛、质量安全、数据价值沉默等问题,推动城市治理精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为‘智慧蕉岭’建设注入更多活力。”中国移动蕉岭分公司项目经理张立说。
■延伸
推进城区供水管网及设施改造
总体建设进度已完成75%
蕉岭县城区供水管网及供水设施改造工程是市重点项目之一,在相关部门的全力推动下,目前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近日,在宝利园小区一号泵房内,记者看到,水质检测仪、PLC控制柜、流量计、监控等设备安装已完成,技术人员正进行调试工作。
城区供水管网及供水设施等改造工程项目副经理郭宏德介绍,目前已完成地面油漆、墙漆粉刷和设备安装调试,完成进度95%。“二次供水泵房改造工程计划改造35个小区,目前已完成22个小区。接下来,剩余的小区将投入两个班组,加班加点进行安装改造,确保工作顺利完成。”
在碧水东街老旧小区管网改造施工现场,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一派繁忙的作业情景。施工人员根据施工图纸测量放线进行切缝后,分组完成开挖管道沟槽、清运废土、埋设管道、回填石粉、路面恢复等工作。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的11个班组在蕉城镇、长潭镇大部分区域及县城部分街道、老旧小区同步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原材料抽检制度,从源头杜绝不合格材料流入施工现场。采取不定时巡查机制,对每一道施工工序进行细致检查,确保施工规范达标,保障工程质量符合高标准要求。”城区供水管网及供水设施等改造工程生产经理卢鹏程说。
据悉,蕉岭县城区供水管网及供水设施改造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供水管网工程、管网改造工程、二次供水设备改造工程、自来水厂改造工程、消防设施改造提升工程等。在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工程进展稳步推进,已完成项目总体建设进度的75%。
■相关
蕉岭广州小镇安居工程市政道路通车
市民出行添新便利
4月30日上午,蕉岭“广州小镇”安居工程市政道路移交暨通车仪式举行,标志着蕉岭广州小镇在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广州市住建局副局长宋志国,广梅指挥部项目民生部部长张植权,蕉岭县委常委、副县长徐永岭,副县长周锐明,县政协副主席、蕉城镇党委书记王裕胜等共同为市政道路通车剪彩。广州市重点项目管理中心与蕉岭县进行移交证书交接。
据悉,此次移交通车的市政道路是蕉岭广州小镇项目的重要配套工程,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建设自桃园东路至蕉岭广州小镇,全长620米,与广州小镇安居工程同时开工和交付使用;二期建设自蕉岭广州小镇至205国道,长度190米,于今年4月25日完成验收。其建成通车不仅实现了桃园东路与205国道的全线贯通,也为蕉岭广州小镇的居民及广大市民提供了更便捷的出行通道。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陈萍
通讯员 丘林强 汪敬淼
图:汪敬淼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