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00亩甜菜迎来大丰收!”在疏附县石园镇却云其村的甜菜地间,疏附县硕果累累家庭农场负责人曹彦明站在田埂上,脸上满是藏不住的喜悦。
在他的身后,一台大型甜菜收割机穿梭在甜菜地中,机械轰鸣间,饱满壮实的甜菜被连根拔起、自动去叶除泥后,顺着输送装置快速装入运输车辆,即将开启“从田间到工厂”的旅程。
智慧农业助丰产
“今年不仅甜菜长得好,采收效率也翻了番!” 他介绍,得益于专业收割机,以前人工采收300亩地需要半个月,现在不到两天就能完成,相比传统人工采收效率提升了数十倍。
这样的高效丰产,源自智慧农业的支撑。在他的甜菜地旁,智慧农业技术已深度应用。搭载北斗导航的播种机精准完成开沟、播种、覆膜、铺滴灌带一体化作业,行距误差不超2厘米;田间的智能灌溉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与气象数据,按需调控水肥用量。“以前靠经验种,现在靠数据种,不仅省工省力,产量和品质还更有保障。”曹彦明十分欣喜:“今年甜菜亩产预计超6吨,且糖分含量远超往年,品质十分优良。”

大型甜菜收割机正在作业。
“疆品南下”筑起甜蜜产业链
技术打底,销路更不用愁。曹彦明坦言,自己种甜菜 5 年,从来没担心过销路问题:“跟糖厂签了5年收购协议,种之前就把销路定了!”他介绍,喀什奥都糖业有限公司制糖厂(下称“奥都糖业”)不仅免费提供专业收割机,还承担了从田间到工厂的全部运输费用,让种植户真正实现“种无忧、销不愁”。
“按亩产6吨算,每吨收购价450元,每亩纯收入能达2700元,300亩预计能带来80余万元收益!”算起这笔收益账,曹彦明的笑意更浓。

自动化机械臂装叠白砂糖。图源伽师县融媒体中心
据悉,2016年,奥都糖业落户喀什。2017年,在广东援疆的助力下,“喀什广东甜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并引入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天然产物绿色加工与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的甜菜提取果胶技术,推动科研成果快速产业化。
如今,奥都糖业已成为国内单体生产规模最大的制糖企业,不仅建成提汁、蒸发、结晶全自动化生产线,还围绕甜菜资源开发副产品,开发出有机肥、颗粒粕、青贮饲料等系列产品,让甜菜价值在本地循环中进一步放大。

初步分拣完的甜菜。图源伽师县融媒体中心
“今年我们从11月3日开始收购甜菜,现在日均加工量8000吨左右。今年预计产糖8万吨以上、糖蜜4.5万吨以上、颗粒粕4万吨以上。”奥都糖业生产一部副总经理王路介绍。
为把甜菜“吃干榨净”,近年来,广东援疆进一步助力奥都糖业规划布局上下游循环经济全产业链。目前已引进冰糖厂、饲料厂、有机肥厂、液体肥厂、酵母厂、包装厂、地膜厂等7家上下游企业,打造“甜蜜产业链”。

白砂糖运输出库。图源伽师县融媒体中心
如今,疏附县1300亩甜菜的丰产增收,正是整个喀什地区甜菜产业蓬勃崛起的一个缩影。当前,喀什地区19.6万亩甜菜已进入集中采收季,预计总产量达108万吨,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在“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工程的助力下,不仅搭建起跨区域流通桥梁,助力喀什甜菜制品更便捷地进入内地市场,拓宽销售渠道,还通过技术指导,引导当地优化种植品种与品质,推动甜菜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让更多农户靠着这颗“甜疙瘩”,持续收获稳稳的幸福。
撰文:严秋璠
来源:南方农村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