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普通感冒和流感?专家提醒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近期呼吸道疾病高发,如何区分普通感冒和流感?感冒时居家护理应注意哪些方面?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宋蕊介绍。
普通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以上呼吸道局部的“卡他症状”为主:包括打喷嚏、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痛痒等,全身症状较轻,病程相对较短,大多在1周内就能明显缓解。
流感特指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往往来势较急,常以发热、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较重,流感病毒有快速检测方法,通过抗原或核酸快检,半个小时内就能确诊,发病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效果较好。
成人和较大儿童患普通感冒,如果症状轻微、精神状态好、食欲正常,可在家休息、多喝水、对症处理,选择清淡、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观察病情变化。
如诊断为流感,应尽早应用抗流感药物治疗。高危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产妇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如慢性肺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免疫抑制等)的患者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应尽早到医疗机构治疗。非高危人群居家观察时,如出现高烧持续不退,或服用退烧药后效果不佳,咳嗽、气喘等症状持续加重时也要到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一旦确诊流感,如果条件允许,建议让患者单独一个房间,尽量减少与老人、孩子的接触,注意开窗通风,患者在家里公共区域活动时应佩戴口罩。对患者接触的门把手、水龙头、遥控器等进行每日消毒,餐具单独清洗消毒。加强卫生间清洁和消毒,密切关注老人和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处理或就医。
疾控专家:不建议在流感病毒感染急性发病期内接种疫苗
近期呼吸道疾病高发,如果已经出现流感样症状,但是没有确诊、自行痊愈的情况下,是否还应该接种流感疫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彭质斌介绍,出现呼吸道感染后能否打流感疫苗,可结合病情阶段、身体恢复情况来判断。首先,不建议在感染的急性发病期内接种流感疫苗,需要等症状消失,身体基本恢复后再接种。其次,部分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感染后可能身体较为虚弱,可咨询医生、综合评估身体状况后确定合适的接种时间。
如果已经出现了流感样症状,在没有确诊、自行痊愈后的情况下还是建议接种流感疫苗。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且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不具备特异性,多种病原感染后都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但是出现上述症状,并不一定是感染了流感病毒,也可能感染了其他病原体,最常见就是鼻病毒等引起的普通感冒。而当前又处于流感流行的季节,感染风险较高,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减少发生重症的风险。
二是一个流感流行季可能不止一种流感病毒亚型流行,比如当前流行季是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要流行株,但也检出少量的甲型H1N1亚型和乙型流感,而不同亚型间并没有交叉保护。因此感染了某一个亚型后,还可能存在感染其他亚型的风险。而流感疫苗是覆盖了以上三种亚型的多价疫苗,如果感染了某种亚型的流感病毒后接种疫苗,疫苗中包含了其他亚型组分,依然能够发挥预防其他亚型流感的作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