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滨海湾牵手广州南沙,打造珠江口两岸深度合作样本

作者 吴碧彤;韦基礼 2025-07-05 07:10

近期,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东莞滨海湾新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规划衔接、产业协同、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社会民生、信用建设、政策创新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紧密合作,全力打造“黄金内湾”协同发展标杆典范、珠江口东西两岸深度合作样本,推动形成协作有序、互利共赢、开放创新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汇聚科创资源

依托两地作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平台优势,滨海湾和南沙将协同引进布局重大科创平台、科技产业项目,推动南沙科学城、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及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滨海湾大学科技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探索联合争取国家、省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大学和科研院所在两地布局建设,加快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

双方还将推进两地科创平台合作对接,支持组建跨地区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鼓励区域内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创新合作中心开展技术联合攻关,推进科研设备、实验室、科技数据等资源的整合开放共享,为产业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为发挥南沙科创平台集聚和滨海湾产业基础深厚等优势,双方将聚焦人工智能、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主导产业,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错位布局、紧密合作,鼓励两地特色产业园在项目孵化、企业培育、人才招引、专业服务等方面交流合作。

此外,双方还将探索两区在知识产权孵化、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合作,并通过政企联动为区域内企业提供集中的展示交流平台,共同争取有影响力的学术论坛、圆桌会议在两地举办,活跃区域内科研氛围、创新氛围。

强化重点规划衔接

锚定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战略定位,两地将强化在“十五五”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重要规划编制实施的衔接,推动经济社会全方位融合发展。

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衔接方面,双方将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相近的区位优势,协调推动两地轨道交通、港口航运等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包括加快推进深江铁路建设,谋划东莞新港澳码头与南沙相关码头航线对接,推动广州22号线延伸至滨海湾站,以更加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协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建设。

此外,双方还将加强新一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衔接,为产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提供基础保障。

深江铁路走向示意图

深江铁路走向示意图

滨海湾大桥与南沙港相望

滨海湾大桥与南沙港相望

共创湾区优质生活圈

推进政务服务通办。聚焦企业跨区域经营、市民群众办事的高频业务需求,滨海湾与南沙将分阶段分批次推进“跨域通办”。

探索公共服务对接机制。双方将推进两地学校开展校际交流合作,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师资培训资源共享,争取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跨区域延伸布局。

加强文旅联动。滨海湾与南沙将深度挖掘两地滨海湿地、森林公园、商业购物资源,加快虎门炮台旧址公园建设,共同整合珠江两岸炮台遗址、海战博物馆等重要历史文化资源,联合设计推出跨区域旅游路线,打造“周末游”“湾区游”“研学游”等不同时长和主题的产品路线,共同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深入推进首批信用合作试点

滨海湾与南沙将落实跨区域信用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信用建设工作协同和合作交流,深入推进合作机制共建、信用监管协同、信用应用共创、诚信典范共筑,先行先试助力建设“信用珠三角”。

具体而言,双方将重点探索建立守信激励主体名单、失信惩戒主体名单等信用信息互通共享机制,以及跨区域失信行为纠正后信用修复协作机制,加强两地在信用监管政策制定方面的沟通协调,推动信用监管政策相互借鉴和衔接。

此外,两地还将探索共创“信用+文旅”应用场景,整合文旅资源,以信用手段促进消费潜力充分释放。

撰文:吴碧彤 韦基礼

图片:滨海湾宣

编辑 毛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