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文化遇见数智化,这个展览是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实践探索

作者 刘长欣 2025-06-30 15:19
01:17

传统文化遇见数智化,这个展览是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实践探索

6月30日,“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合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训结业作品”展在北京市怀柔区梦想山艺术美学生活馆正式启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的重要成果,本次展览由北京电影学院主办,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与梦想山艺术美学生活馆联合承办,并由中国福利彩票、中国体育彩票及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展览展至7月4日。

展览集中呈现了全国30位优秀学员创作的15件数字艺术作品,是艺术与科技融合人才培养领域的一次创新性实践探索,吸引了文化、艺术、科技等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作品以AIGC影像与实景交互影像两大类别为核心,亮点纷呈。如《屋顶有戏》通过猫与嵌瓷戏曲人物的互动,引出潮州传统嵌瓷文化中的典故和风俗;《苍粟》从中华农耕文化出发,讲述远古先民如何以火为笔、以土为纸,在星野之间书写人与自然的共生史诗;《毕摩行》采用超媒体技术搭建了一部关于彝族毕摩文化的交互式纪录片;《共织》使用电线与数字影像共同编织了一张虚拟与现实、能量与信息、情感与记忆、过去与未来相互交融的大网……

作品矩阵

作品矩阵

这些作品深刻诠释了“人文为体,科技为用”的创作理念,既展现了学员对传统文化的深度解构与数智化表达能力,也彰显了他们驾驭AI算法、交互技术等前沿数字工具的创新实力。作品或以智能算法重构古典美学意象,或以沉浸式交互激活历史叙事,共同探索着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焕新路径。

本次展览不仅是培训项目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国家艺术基金推动艺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见证,充分彰显了北京电影学院作为 “中国影视人才摇篮” 的深厚育人底蕴。这些饱含文化自觉与技术探索精神的作品,如桥梁般沟通古今、连接中外,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在数字时代的独特魅力与蓬勃生命力。

南方+记者 刘长欣

编辑 王瑾 童慧
校对 王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