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大考生及家长深入了解
南方医科大学2025年本科招生情况
学校特推出招生专题
本期介绍的学院是
基础医学院
欢迎推荐优秀考生报考!
(文末附详细咨询方式)
基础医学院自2005年建院以来,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全面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聚焦精神健康、再生医学、免疫治疗、精准医疗、航天医学等领域前沿,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教育部及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借助教育部基础学科“101计划”建设契机,建设国家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一流基地,着力培养未来杰出医学科学家。
一
招生专业
基础医学(院士创新班)
一句话说专业
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101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全程导师制小班教学(25人)。入选 5+X本研衔接培养模式者,达到培养要求可全部免试进入本校博士阶段学习,优秀学生可保送至国内顶尖院校。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招生科类及选科:
“3+1+2”省份选考科目:语、数、外+物理+化学
“3+3”省份选考科目:语、数、外+物理+化学
传统文理省份招生科类:理科
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本科阶段达到相应培养要求,可免试进入本校直博阶段学习)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基础医学的科研思维和研究方法,具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医学创新式人才。毕业生可在高等医学院校从事基础医学与生物学相关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或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实验助理及研发工作,也可以在企事业单位承担与医学或生物学相关的应用与研发工作。
主干课程:基础医学导论、数学、物理学、化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卫生统计学、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内科学、外科学、基础医学科研训练、探索性开放实验、基础医学前沿等。
注:本专业实行淘汰分流制。
学校具有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钟世镇院士(前排左四)与基础医学“院士创新班”学生合影
基础医学
一句话说专业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Best Chinese Universities Ranking)为全国前5。在校学习优秀者,有机会进入5+X本研衔接培养班。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招生科类及选科:
“3+1+2”省份选考科目:语、数、外+物理+化学
“3+3”省份选考科目:语、数、外+物理+化学
传统文理省份招生科类:理科
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及科研思维,能够在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与生物学相关学科教学、科学研究或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的医学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临床医学概论、论断学、医学影像学、内科学、外科学等。
注:学校具有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生物信息学
一句话说专业
专业为新兴交叉学科,融合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与统计学三大领域,医学生物信息大数据处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招生科类及选科:
“3+1+2”省份选考科目:语、数、外+物理+化学
“3+3”省份选考科目:语、数、外+物理+化学
传统文理省份招生科类:理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掌握生物医学与信息科学双领域理论基础和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教学科研单位、医药行业进行生物信息数据统计及分析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医学物理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组合数学、数学建模、数值分析、数据结构、C语言设计、UNIX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理论与编码、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比较基因组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科目。
注:学校具有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二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等国家级人才40余人次,广东省师德标兵1名,广东省教学名师5名,“南粤优秀教师”7名;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共有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10个省级教学团队参与专业教学,为培养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支持。
黄大年式教学团队
钟世镇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世镇院士是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奠基人、临床解剖学专家,是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他建立现代临床解剖学新体系,创办《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主编《临床解剖学丛书》,为我国显微外科能长期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他成功制作出世界上数据量最大、分辨率最高的“数字人”,所构建的三维立体模型极大提升了临床手术的准确度和安全性。他建立广东“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实现了非正常着陆的冲击实验和座椅的改进技术,保障了“神舟六号”的安全发射及返回。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军科技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姚开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姚开泰院士是我国鼻咽癌研究的奠基者,肿瘤病理生理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他长期从事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首次在国际上揭示了亚硝胺类化学物与鼻咽癌化学病因的关系,对鼻咽癌的预防和发病提出了重要看法;建立了稳定的人胚鼻咽上皮细胞培养方法,并成功应用二亚硝基哌嗪诱发了正常人胚鼻咽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首次建立EB病毒潜伏感染的人鼻咽癌上皮细胞株,为鼻咽癌与EB病毒的关系提出新的探索方向;从分子水平深入探讨了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鼻咽癌发病的分子机理和鼻咽癌易感性的分子机理。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等重要奖项和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高天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天明院士是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精神健康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重大精神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一直致力于脑卒中及其并发症抑郁的发病新机制和干预新手段的研究,以通讯作者论文发表在Nat Med、Nat Neurosci、Neuron、Nat Commun、JCI、PNAS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他引4000余次。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
白晓春
基础医学院院长
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核心成员,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南方医科大学立德树人好导师等荣誉称号。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Dev Cell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1篇,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
吴砂
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基础医学专业负责人
广东省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础医学)专业负责人,教育部拔尖学生优秀管理人员奖获得者。主要从事免疫微环境调节机制研究。近5年承担国家及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8项,主编多部《医学免疫学》国家级规划教材。
余光创
生物信息专业负责人
生物信息学系主任,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近五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Protocols, The Innovation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和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得第十五届南医优秀教师、首届“Wiley新锐科学家奖”等荣誉称号。
三
学科建设
2020年“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3年成为教育部“101计划”高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专业入选“101计划”。基础医学和生物信息学2个本科专业进入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各1个;基础医学、生物学成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是广东省攀峰学科。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免疫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学院实验教室
四
教学实力
拥有国家级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医学形态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院士创新班”,实施全程导师制。开设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广东省一流课程15门,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11门。学院在校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近1300名,研本比例大于1。主编一批包括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在内的一系列高质量专业教材。
基础医学院国家级教学项目汇总表
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赵克森教授为学生授课
五
科研水平
2013年以来,学院共承担各类竞争性科研项目1123项,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535项。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与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等重点项目65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以通讯作者单位在Cell,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Genetics,Cell Stem Cell,Blood,Nature Chemical Bi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154篇。
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项目
丁彦青教授(左一)指导学生开展实验
六
学生成长
毕业生中有2人获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担任省部级职务,4人获全国优秀教师、教学名师,10人获国家杰青,1人获岐黄学者,4人担任双一流高校副校长,5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国家级荣誉,大批毕业生成为行业精英和优秀学科学术带头人。
基础医学本科生多次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全国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奖项。近3年学院老师指导本科生(或本科阶段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核心期刊论文共80余篇。
学生参与学术论坛
七
服务社会
学院面向社会开展服务,在中国航空航天工程、新冠疫情防控、抑郁症药物开发、人体科学馆科普基地、司法鉴定中心、血红蛋白病防治、病理诊断联盟等一系列社会服务项目中成效显著,成为学校靓丽名片。
南方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
八
学长学姐有话说
在基础医学学习中,我越钻研越觉其深邃、越探索越生热爱。从临床实践溯源科学问题,从理论建构到实验求证,我深刻体会到基础医学是破解生命与疾病奥秘的钥匙。感谢学校与学院搭建的沃土,名师荟萃、平台强大,给我们引路,让我们得以触摸活跃的医学前沿。未来,我将以前辈为灯塔,在基础医学领域深耕不辍,让青春在守护人类健康中绽放光华。
——2022级基础医学专业
庞秋阳
从Western Blot的蛋白年轮到KEGG通路森林——在干湿结合的科学长征中,每个q值都是科研人的路标。去离子水洗净浮华更显潜心科研本色,测序仪将细胞信息编译成01字符,片段reads组成contig再到scaffold最后临门一脚补足成为完整染色体组,学术生涯的点点滴滴都是科研成果的印迹。前辈搭建的科研方舟早已后来者留下破译生命密码的桨橹,未来,我将撑一支竹篙,向真理最深处漫溯,载着遗传光辉,于星汉灿烂里放歌。
——2022级生物信息学专业
杨生茂
来源 | 基础医学院 招生办 党委宣传部
文字整理 | 柯佳 林锦娜 王涵多
制图 | 杨锦玲
编辑 | 魏秋桦 杨锦玲
责编 | 林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