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通车后,加速了就业创业资源集聚、人才交流要素流动,激活了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产业、服务的深度融合密码。
近年来,中山除了出台一系列租金减免、融资支持、税收减免等“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还搭建起全链条创业服务体系,从创业平台建设、导师创业指导,到定制化服务、资源互通。这些看得见的诚意与摸得着的红利,同时凭借地处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半小时直达深圳、一小时达湾区城市的交通网络,正吸引着越来越多青年扎根中山。
90后本土青年重返中山拓展业务版图
如今,王为每周都会往返深圳中山。作为一名中山本土青年,他毅然决定在中山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业务版图。
王为是一名90后中山本土青年,2012 年从中国人民大学转学悉尼大学拓展视野,留学期间他敏锐发现留学生学业与生活痛点,怀揣着帮助更多留学生实现学业梦想的愿景,联合同校不同专业的朋友,共同组建学习社团。这一从实践中发掘的真实需求,催生了海道教育。
作为海道教育创始人兼董事长,2017年,王为带领海道教育正式入驻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当时仅有3人的团队借助平台优势,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对接各类资源。2018年,海道教育凭借创新模式和发展潜力,进驻深圳,成为腾讯重点孵化项目。此后,团队规模从3人发展到如今的300余人,斩获多项行业大奖,为超60万的中国留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教育产品服务。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在创业这条路上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就,心中对故乡的眷恋更加的浓烈。”王为分析了局势,认为中山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也为创业者拓展市场空间和优化供应链布局提供了极大便利。
而真正让王为选择返回家乡拓展业务版图,是中山的创业扶持政策。2024年,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易创空间)诚意邀请他再返园区,提供降低创业成本、定制企业服务等 “一站式” 扶持。与此同时,中山市民和港澳接轨日益密切,国际化的视野与对教育的重视,家长更愿意通过国际交流、海外研学培养孩子。这些都为海道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顺势而为,如今我有了回馈故乡的能力和机会,决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中山的发展添砖加瓦。我希望能够借助公司的资源和平台,与中山的教育机构、企业等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中山的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王为表示。
最长三年“三免”政策为创业青年提供一站式服务
“海道教育来到中山,来到易创空间,将会带来更多的海归人才,共同助力中山发展。”易创空间相关负责人张宝花表示。据悉,易创空间由中山市政府规划投资建设,旨在打造一个公益性、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山易创空间已形成新媒体、文创、教育咨询等创业项目的集聚。
张宝花介绍,从基础层面来说,易创空间提供免租金、免物业费、免服务费等优惠,还能提供第一笔50万-500万的贴息融资,大大降低了青年创业的门槛,几乎的零成本创业,让他们有更多探索和尝试的机会。对于从0-1的创业阶段,基地配备一对一的创业导师进行指导,每月每周举行培训或活动;对于工商财税法务等业务办理,基地提供专门服务免费窗口;一个公司的创业需要资源和人脉,基地坐落中山美居产业园大园区,已有许多成熟企业,这些企业就是创业者的客户和资源,不用走出园区就能有生意;基地还会引领青年走进中山镇街,走进制造业企业,寻找客户资源。
易创空间是中山创业孵化基地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山支持重点群体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入驻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孵化载体。创业青年入驻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创业孵化基地,享受最长三年“三免”服务,即“零”租金、“零”物业管理费以及免费商事登记、人才招聘、创业融资、市场营销、法律维权等一站式创业服务。目前,中山市已建设30家创业孵化基地(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累计入驻团队7943个,累计带动就业33819人。
聚集港澳青年共同发展
在中山,广大创业青年成为城市“代言人”,带动更多青年到中山创业,在孵化基地形成相互带动、抱团发展的效应。
2024年10月,友恋爱(中山)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入驻澳中青创园,公司创始人孙永亮是90后,土生土长的澳门人,2020年在澳门创建了单身交友平台,通过调研大湾区市场发现,中山25-34岁年轻人群较为集中,约澳门的11倍,位于湾区前列,市场前景非常巨大。
为何选择中山?孙永亮谈到,“在中山可创业低成本,政府有政策,包括最长3年的免租创业政策,租房补贴等,澳中青创园还提供企业报税、证件办理、员工招聘各种创业服务,解决后顾之忧。”孙永亮说,澳门中山两地在文化上同根同源、语言上同声同气。他从单身群体的社交需求切入,以单身交友平台构建青年社交圈,精准链接青年人“婚恋—生活—发展”场景,潜移默化增强了青年对中山的归属感。另一方面也能向更多港澳青年宣传中山城市面貌,中山的就业、创业、安居政策,带动更多青年来到中山,感受中山,形成从社交粘性到情感认同、再到就业创业等城市融入的正向递进。
“00后”中山人林晓鸿也在澳中青创园找到了创业依托和资源。2025年4月,在中山生命科学园2栋澳中青年创新创业园公共空间,由暨南大学青年创业团队运营的印暨咖啡正式开业。负责人之一林晓鸿介绍,1年之内,印暨咖啡在广州市以及中山翠亨新区核心商圈布局6家连锁门店,单店日均客流量突破300人次,美团/大众点评饮品类目长期位居区域榜单前3 。如今,团队已吸纳10余名00后青年加入,不乏香港和澳门青年。
林晓鸿谈到,园区及周边有不少企业入驻,澳中青创园协助调动更多的客户资源,扩大咖啡销售渠道,让咖啡在园区及周边就获得了不少订单。也正因此,团队探索“咖啡进产业园区”项目,为翠亨新区青年创客提供办公补给站,把青年创客也发展成客户。林晓鸿还谈到,中山创业导师也给团队提供了专业指导。澳中青创园不定期举办港澳青年创业交流会,邀请创业导师旁听指导,对创业项目进行深入交流,协助打开创业“人脉圈”。
据悉,中山出台了《中山市创业导师服务管理办法》,聘请企业家、专家学者等组建创业指导专家团队,高效整合全市创业导师资源,目前已组建了一支317人的创业导师队伍,为创业者提供政策讲解、项目推介、风险评估、开业咨询、融资咨询等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和服务。
打通港澳人员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堵点
过去,港澳人员创业担保贷款存在征信信息不对称的难点。港澳与内地各有一套征信体系且相互独立,金融机构无法直接跨境查询征信报告。当金融机构在为境外客户办理融资业务时,有关情况往往只能依靠客户自证,导致务办理效率降低。
对此,中山积极促进港澳、中山两地信用跨区域合作,打通港澳人员享受创业担保贷款资格互认。目前,中山、澳门首笔“北向通”和全省首笔“南向通”业务成功落地,成为全省首个实现粤澳南北双向跨境数据验证服务落地的城市。这不仅有利于实现粤澳共享信用信息,提高金融信息透明度,还能为企业扩大经营提供有力融资支持。
在就业创业金融服务方面,中山对于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最高可获不超过500万元额度的创业担保贷款,给予贷款实际利率50%的财政贴息。截至第二季度,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7笔,发放贷款2.71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贴息240.92万元,扶持创业超100人,带动就业1400多人。
文/侯玉晓 林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