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番禺,咖啡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味蕾刺激。从商务区的效率至上到商圈连锁的便捷社交,真正为番禺注入独特人文温度的,却是那些深藏于写字楼后、居民巷陌间的独立咖啡馆。它们如同性格迥异的老友,以各自独特的“咖啡语言”吸引着同频的灵魂,勾勒出番禺生动的咖啡社交图谱。
精品咖啡为番禺注入独特人文温度
精品咖啡为番禺注入独特人文温度
开了23年的“反网红”咖啡店:
只卖一款豆,熟客从学生喝到博士
在番禺市桥兴泰路与盛泰路交叉位,隐藏着一家“反套路”的咖啡店。驴舍咖啡主理人明哥不做拉花,不卖花里胡哨的特调,甚至在店里张贴着“不准打游戏、不准打机”等规矩,却把一家小店开了23年,熟客从穿校服的学生变成了博士。
驴舍咖啡主理人明哥,被不少啡友尊称为“番禺手冲教父”
驴舍咖啡主理人明哥,被不少啡友尊称为“番禺手冲教父”
“我只做埃塞俄比亚的日晒豆,其他豆子你去隔壁找。”明哥的坚持有点“轴”。他说,世界上第一粒咖啡豆诞生在埃塞俄比亚,原生种能保留最原始的风味,而日晒处理法比水洗更浓郁甘甜。“咖啡豆种类繁多,不如我来帮大家选好,专心专注地做好一款豆子,足够了。” 明哥的这份固执,反倒成了他的招牌。他自家烘焙的豆子甚至吸引了珠三角其他城市的咖啡店前来进货,每月销售几百包。“不用我说什么,客人喝一口就知道诚意。”明哥笑着说,有英国留学生喝完专门发小红书,还带着一群同学来打卡,现在连附近的老板们都成了常客。
店有多款不同特点的埃塞俄比亚日晒咖啡豆
店有多款不同特点的埃塞俄比亚日晒咖啡豆
为了这口干净与纯粹,明哥二十多年来坚持自家烘焙和手冲,被不少啡友尊称为“番禺手冲教父”。“别把喝咖啡搞成学问,20元也能喝到想喝的。”明哥最烦“咖啡玄学”。他的手冲一律二十元,没有复杂的菜单,只有“干净、回甘、甜”三个标准。明哥认为咖啡不该只有“花香”“果酸”的噱头,酸、香、甜的平衡才重要。有第一次喝手冲的人说:“以前觉得咖啡又酸又苦,在这里喝完居然会回甘,嘴巴里甜甜的。”
整个店铺虽有点“凌乱感”,却舒适得像自家客厅
整个店铺虽有点“凌乱感”,却舒适得像自家客厅
“有温度,有态度”是熟客们给予明哥的评价,他不参加咖啡比赛,店内不挂获奖证书,觉得“那些和客人没关系,喜欢这杯咖啡才最重要”。店里没有ins风装修,整个店铺虽有点“凌乱感”,却舒适得像自家客厅,人气甚至比网红店更旺。熟客们喝着咖啡聊着各种话题,做设计的邻居会帮人出方案,去过东南亚的则热心分享机票攻略......“这里像个线下部落,有问题喊一声就有人搭话。”
从户外用品店到咖啡店,明哥的店搬过一次家,最近再续约5年,明哥说要跟街坊继续相守。初开店时,免费给客人冲咖啡,如今那个女孩已在新加坡读博士,回来番禺还会专程过来喝一杯手冲咖啡。“他们需要这个地方聊天聚会,我需要他们的支持交铺租,就这么简单。一杯咖啡而已,只要用心做好它,价格合理,人家自然会常来。”
“一杯咖啡而已,只要用心做好它,价格合理,人家自然会常来。”
傍晚的阳光透过玻璃门,明哥又冲了一壶埃塞日晒,香气里混着熟客们的笑声——或许,这就是一家咖啡店最珍贵的样子。
藏在居民楼里的咖啡店:
不追流量,只守街坊
在当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下,每个人都渴望寻找一处静谧之地,享受慢生活的“烟火气息”。那些藏匿在市井烟火中、看似不起眼的咖啡小店,往往成了你不吐为快的秘密基地。在番禺的东怡小区,就有一家这样的“街坊咖啡店”——无过咖啡,开了近5年。
“街坊咖啡店”——无过咖啡
“街坊咖啡店”——无过咖啡
店里空间不大,木质桌椅、简单陈设,却因这份质朴,多了邻里间的松弛感。常能碰见熟客和店主分享日常,几句笑谈,让咖啡香里又浸了几分人情味儿。
为什么要开在居民楼?老板涛哥坦言,精品咖啡需要耐心,不同豆子要试水温、调研磨度,萃取时得盯着水流,少一秒太淡,多一秒发苦。居民楼里的节奏刚好,没有排长队的催促,他能慢悠悠地为每款咖啡豆找到最佳萃取点,也能听熟客念叨“今天的回甘比上次浓了点”。
无过咖啡主理人涛哥
无过咖啡主理人涛哥
“街坊们不是来打卡的,是来喝‘舒服’的。”涛哥笑着说,开店四年多,靠的是街坊高复购率,附近的居民一周能来五次,有时还会带上新朋友。开店前,涛哥是办公室白领,接触精品手冲咖啡后被其魅力折服,便辞职开了这家店。刚开始也碰壁,出品不稳定,熟客们就会手把手教他调参数,选豆子,研究水流粗细......一步一步开成了街坊喜欢的样子和风味。
“从豆子的选购到烘焙、出品,全过程都是自己掌控”
“从豆子的选购到烘焙、出品,全过程都是自己掌控”
店铺每逢周日会举办“自己动手冲咖啡享半价”活动。由于豆子是根据老板喜欢的风味自家烘焙的,他会细心地将每款豆子的特点写在小便签条上,客人按喜好选择。“从豆子的选购到烘焙、出品,全过程都是自己掌控,哪怕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品咖啡,在我这里都是街坊价,退休阿姨和上班族都能负担。”涛哥说。
“在这里喝咖啡最舒服了,椅子也超舒服的。”每个周末,无过咖啡的常客小颐都会跟朋友来这里喝上一杯超大份量的Dirty。“这杯Dirty藏着老板的巧思,老板用冰冻杯子呈现,冰冻的杯子有如放大器,能将浓缩咖啡与牛奶的浓香冰甜双重刺激感放大,大口喝完,十分过瘾。”
“无非就是一杯咖啡,舒服就好”
“无非就是一杯咖啡,舒服就好”
咖啡店原本叫“无非”,寓意“无非就是一杯咖啡,舒服就好。”如今改名为“无过”,初心一如既往“持平和之心,做一杯街坊喜欢的精品咖啡。”涛哥笑眯眯地说。
下次路过居民楼,不妨抬头看看,说不定能碰见一群人围坐喝咖啡,笑声比咖啡香更让人想进去坐坐。
咖啡学院:
这里卖咖啡,更孵化梦想
在番禺广场东路26号,最近开了一家“织间咖啡”(Nexus Coffee)。推门而入,咖啡香气如薄纱轻笼,一位客人正倚在一楼吧台轻声感叹:“果然,还是要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闪闪发光的样子真的很吸引人。”褪去“打工人”的疲态,每当织间咖啡主理人Ken跟客人聊起咖啡豆的产地、风味时,无论你是否懂咖啡,都能从他身上感受到一种近乎虔诚的执着。当被问及做咖啡的初衷时,他总笑着摇头说:“我的咖啡没有故事,喝就是了。这里没有矫饰的故事,只有真实的相遇。”
织间咖啡两位主理人Kevin(上图)、Ken(下图)
织间咖啡两位主理人Kevin(上图)、Ken(下图)
这里共有三层空间,与其说是一家咖啡店,不如说是一个“咖啡学院”,由两位年青人Kevin和Ken开办。一楼是咖啡店门面与咖啡豆烘焙工坊,喜欢聊天的客人可以在这里跟咖啡师畅聊,也可以买上几包刚出炉的咖啡豆回家品尝。因为紧邻番禺图书馆,喜欢安静的啡友,可以带上一本书,在二楼的咖啡自习室呆上一整天;三楼是咖啡教室,Kevin正为学员上课,从咖啡品鉴、冲煮技术到开店经营,这里都有系统专业的课程。“我们8月份的课程已经全部订完,希望我们可以将多年关于咖啡行业的专业知识,为热爱咖啡的年青人指明一点方向,创业也好,纯爱好也好,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Kevin说。
二楼咖啡自习室
二楼咖啡自习室
三楼咖啡教室,Ken和Kevin跟学员上课(受访者供图)
三楼咖啡教室,Ken和Kevin跟学员上课(受访者供图)
两位主理人Ken与Kevin不贩卖情怀,不迎合流量,让专业成为最锋利的破壁刀。他们同为国内外咖啡比赛获奖无数的“评委级”咖啡师,从大学开始喜欢咖啡,志趣相投携手创业,最终选择在番禺筑梦。Kevin说,每个咖啡师都有一间“梦中情店”,紧邻番禺图书馆的这家店正是他们考察了黄埔与番禺多个位置后的最优之选。店名定为Nexus织间(联结),就是想把咖啡相关的一切从这里串联起来,无论是番禺这个地方,还是喜欢咖啡的人。
楼下好喝的“咖啡”
楼下好喝的“咖啡”
当人们在此找到归属的角落,当生豆在烘焙中绽放千种风味,当研磨机唤醒沉睡的香气,当水流在滤杯间勾勒出完美的萃取弧线,当分享杯中的惊喜点亮彼此的眼眸,人与咖啡、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便悄然形成,在番禺的地图上悄然织就了一张无形的社交图谱。它不再是写字楼格子间里单纯的“续命水”,也不仅是味蕾上的享受,而是演变成了一种流动的、可选择的、富有生命力的城市联结方式……
策划:陈海生、胡普甜
文字:刘瑞媚
图片:刘瑞媚、何卓饶(除署名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