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脚步丈量濠江村居,“移动诊室”暖了老人心

作者 彭深 2025-08-16 17:02

偏远镇街村社是医疗服务网络的末梢,也是医疗服务供给的薄弱环节。南方+汕头医疗频道从汕头市濠江区卫生健康部门了解到,当地基层卫生机构推出家庭医生医保“代购结算”、上门入户为村居群众送医送药等做法,破解基层卫生“最后一公里”难题,把专业的医疗服务送到行动不便的村民家门口。

“土办法”解决就医“麻烦事”

“老人家一时联系不上,我们找了很久,才把新一期的药物和上月退还的27块钱送到她手里!”谈起最近一次家庭医生团队到凤岗村的经历,濠江区马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中医师郑永进印象深刻。当天,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的72岁林阿姨没有如约前来领取药物,医生们打电话也联系不上,只能到村里走街串巷,最终才把药物和医保“退款”交还到林阿姨手里。

马滘街道地处濠江西南岸、南濒南海,7个社区近3万群众的健康守护,正是由马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该中心根据社区精准划分了7个居委网格,每月固定1—2天在各居委会的老人活动中心设立临时服务点,家庭医生团队带医送药,把“移动诊室”开到居民“家门口”。

3支家庭医生团队各司其职守好辖区居民们的健康,郑永进正是T1团队的队长。他提到的医保“退款”又是怎样一回事呢?

家庭医生“代购结算”药物,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家里也能直接享受医保报销 受访者 供图

家庭医生“代购结算”药物,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家里也能直接享受医保报销 受访者 供图

原来,移动医保在当地尚未普及,面对南山、凤岗等偏远村居群众购药不便的痛点,他们摸索出一套“代购结算”的“土办法”:医生提前登记村民用药需求,带着药箱下乡发放;为方便群众,他们先垫付药费,返回中心完成医保报销后,下次下乡时再与村民“多退少补”。为了符合严格的药品监管要求,团队每次还需细心回收药盒带回扫码登记,工作量陡增。

郑永进坦言,对于高龄老人而言,村民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公里以上的路程确实太远了,这个“土办法”流程确实繁琐,“但能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值!”目前,这套充满人情味的服务模式已覆盖街道40余名特殊困难群众。

马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秉龙介绍,他们以“定期巡诊+医保代购结算”的方式,稳稳托举起辖区近千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老年群众的健康。目前,该街道重点人群签约建档率达到75%。

风雨无阻进村入户服务

在玉新街道,“家庭医生下乡日”已成为村民心中精准的健康时钟。“周六日无休,哪怕刮风下雨,我们也要按排期下去,村民的药不能断档!”玉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子深介绍,刚开始也曾灵活调整下乡日期,但看到村民们数着日子盼着医生的到来,他们笃定了要“雷打不动”按时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玉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落在创明路、河中路两条大路交会处,早在数年前,在敏锐意识到繁忙的交通为辖区老人就医造成不便后,陈子深便笃定要主动送医到群众身边:6名医护人员,背起便携式B超机和心电图仪,带上药物,风雨无阻。如今,他们的服务日历精确到辖区6个居委会的固定日期,每月一轮,稳稳地守住辖区2000多名老人的健康。

村民们数着日子盼着医生的定期到来 受访者 供图

村民们数着日子盼着医生的定期到来 受访者 供图

年逾七旬的退休教师杨伯因腿疾已十年难以出门,是玉新团队的重点服务对象。“每个月他们都来,量血糖、看脚肿,上回我心脏不舒服住院回来,跟陈医生提了需要的药,他们中心药房就真的采购配备了,省了我大麻烦!”杨伯感激地说道。

更贴心的是,他们在为老人做完中医药健康指导后,还向他们赠送一张“中医康复理疗免费体验券”,村民可凭此到中心体验针灸、艾灸等服务。“我们中心门诊实行医护人员轮值,周末也不打烊,确保慢性病患者随时能续上药。”陈子深介绍,扎实的下乡服务带来了实效,玉新街道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率高达92.15%,2025年上半年,这支团队共下乡设点开展服务46场,其中慢性病随访36场,老年人体检服务10场,下乡累计服务人次超两千人。

南方+记者 彭深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肖俏
校对 裴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