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充电”、下“馆”子,大学生玩转多彩松山湖
“松山湖数学探索馆真是绝了,像闯进了奇幻数字宇宙!”
“这里真是文艺青年的‘快乐老家’。”
“不过瘾!还想来!”
8月17日,“young帆起航,创见松湖”2025全国高校校媒精英特训营第二期的学员们开启了他们在松山湖的“城市之旅”。来自全国高校的25名优秀大学生走进松山湖望野博物馆、悠兰里ULAND-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下称“悠兰里”),解锁“科技+文化”的奇妙“副本”。
在望野博物馆下“馆”子
换个角度看世界
纹理流畅的窑变兔毫盏、通体金黄的鎏金乳钉玻璃碗、晕染了白绿色的绿彩茶碾……学员们走进松山湖望野博物馆,参观了《茗香入盏——古代茶器文化》《光影岁月中的琉璃——玻璃的世界》等特色展览。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和丰富的色彩,让学员们与文物“对话”,真切领略到古代器物的魅力。
松山湖望野博物馆藏品类型丰富,是一家收藏、展陈、研究古代艺术为主的专题博物馆。在这里,学员们透过玻璃品读古今故事、在茶盏中体会“吃茶”文化,可以从不同角度拓宽自己的视野。
“普通的玻璃通常是无色透明的,玻璃的色彩源于其成分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如某些玻璃渗入某些金属,这些金属以离子形式存在于玻璃中,就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从而呈现出颜色。”讲解员为学员们介绍身后的满洲窗彩色玻璃。学员们不仅了解到器物发展的历史,还透过文物学习了其背后有趣的科学知识。她表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一个文物承载的不仅是历史、文化,还有科学。”
闯进奇幻数字宇宙
数学探索馆“圈粉”大学生
“为什么8寸蛋糕比你想得更大?”“π为什么如此‘无理’?”“一对兔子一年能建兔子共和国?”松山湖数学探索馆将生活与数学结合,让知识以更有趣的形式走向大众。
以“魔力数学”为主题,馆内50余项浪漫有趣的展项吸引了众多“数学爱好者”和爱探索的小朋友。在这里,学员们动手玩概率、透过“螺旋线”的几何结构观察物体运动轨迹、比对物体运动速度,认识被称为“自恋数”的阿姆斯特朗数,学中玩,玩中学,玩得不亦乐乎……
“松山湖数学探索馆真是绝了!用灯光模拟莫比乌斯环,人站进去,影子能跟着旋转!数学公式变成直观画面,像闯进奇幻数字宇宙!”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陆阳表示。
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王雨轩不禁赞叹,“在松山湖,大家对于知识的渴望和热情都非常高,有这样的学习和科技氛围,松山湖一定能够走在科技最前沿。”
来中国根书艺术馆
与传统技艺“撞个满怀”
离开充满理性魅力的数学探索馆,学员们步入悠兰里的中国根书艺术馆(松山湖馆)。
在这里,自然的神奇造化与人类的匠心独运完美交融。馆内弥漫着淡淡的木香,形态各异的遒劲树根,经过艺术家的巧妙构思与精雕细琢,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化身为一幅幅苍劲古朴、意蕴深远的书法作品。
在展厅中,一幅气势恢宏的根书作品引人注目。它遒劲有力地“写”着“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这是松山湖的发展理念。粗糙原始的根须肌理,被精心组合成流畅有力的字形,刚与柔、天然与人工在此刻达到和谐。
“科技”与“山水”的交织、“新城”与“产业”的呼应,正是松山湖的写照,既见生态之美,亦显发展之力,让学员们直观感受到这片土地对自然与科技共生的追求。
在中国根书艺术馆(松山湖馆),学员们体验了根书制作、拓印、干花团扇制作等非遗手作。拿起刻刀雕琢树根时的专注,拼接组合时的巧思,让原本不起眼的原料逐渐显露出文字的轮廓。
“手作环节超难忘!跟着老师把树根雕琢、组合,看着粗糙原料变成古朴文字,像赋予枯木新生命,懂了传统技艺里藏的匠心,超有成就感。”陆阳兴奋道。
传统与现代在此碰撞,自然与科技和谐共生。这段城市之旅,让学员们对松山湖“科技+文化”的融合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开阔了学员们的创作思路。“不过瘾!还想来!”成为学员们的共同心声。
采写:南方+记者 何绮莹
实习生 石墨语 刘炜彤 郭叙序
摄影:麦晴怡 陈雅靖
视频:麦晴怡 何绮莹
统筹:张珊珊 陈启亮
策划:郭文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