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卷风卷走一切,他一手打造网红菜品逆风翻盘|邑商面对面⑦

作者 李霭莹;梁洁 2025-09-09 12:32
04:25

黄晓峰的创业经历可谓传奇。

不到30岁创业做灯饰加工厂,一场龙卷风把工厂夷为平地,让他陷入人生低谷。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再次从零开始做小吃店,转场餐饮赛道。仅用2年时间,他创立了“邑家人”餐饮品牌,在市场上推出了餐厅山水四合院,从此逆风翻盘重回上坡路。

超大菠萝包、黑松露烧鹅、苦瓜油条……这些在社交媒体上赚足流量的菜品,都是出自他之手。他说,要用互联网的思维做餐饮,够吸睛、够“漂亮饭”,才有销路。这不是忘本,这是他对粤菜传承课题的回答。

一夜之间一无所有

2015年10月4日下午4点53分,黄晓峰这辈子都记得这一刻。

受台风“彩虹”环流影响,佛山乐从遭受龙卷风吹袭,多间厂房、供电、供水、通信设施及绿化树木受损——包括黄晓峰的灯饰加工厂。

“那是新工厂投产的第一天。”他回忆,那时候灯饰加工厂刚做了一年,他判断已经步入了正轨,就立刻到银行贷款,把所有钱都投了进去,搬迁工厂扩大生产规模。

龙卷风的突然袭击,把他拉回了现实。

车间里的电子产品全部泡在水里,货期赶不上,钱还是借的。当时他借了大概150万元,家里的车子和房子全都卖掉了,加上工厂、设备和工人工资,他一下子欠下了200万元。

这场打击对黄晓峰来说是巨大的。一夜之间,他从准备在新工厂大干一场,变成了一无所有,还欠债200万元。

整个2016年,他陷入低迷,好几个月不见人,觉得自己被世界抛弃。

女儿一句话带来人生转折

“我给你找个师傅,学做竹升面吧?”黄晓峰的爸妈做过饭店的供应商,认识不少粤菜师傅。为了把200万元欠款补上,也为了让黄晓峰尽快走出阴霾,妻子和父母提议开一家小面馆,因为他从小就爱吃竹升面。

对于从来没进过厨房的黄晓峰来说,学做竹升面并不简单,但似乎也合情合理。

从记事起,他常常跟着爸妈在酒楼里进出,大厨们用什么食材、怎么做菜,全都耳濡目染,刻在了他的童年记忆里。

2017年,学会了做竹升面的黄晓峰东拼西凑,从姑丈、表哥那里借了点钱,把店开了起来,面积90平方米,取名“邑家人手工食坊”。因为店里专门做五邑小吃,也因为他是靠着家里人的支持,才走出阴霾、重新振作。

竹升面是小店的主打。每天早上,他和妻子六点半到菜市场采购新鲜食材,九点回店里和面、压面,十点正式开门营业。那段日子,两个人没日没夜地忙碌,做面、收银、洗碗,什么都自己扛。

因为坚持新鲜现做,小店生意出乎意料的好。有人找上门来,想合作开分店。黄晓峰想创业干大事的心又蠢蠢欲动了。他在江门多地辗转,与人合伙做茶楼、经营粤菜馆,积累了很多餐饮行业的经验。

“爸爸,我记得那家酒楼很漂亮,我们再去一次吧。”

2019年的某一天,黄晓峰的女儿提议到江门叱石山附近一家酒楼吃饭。但当全家人到达时才发现,店已经倒闭,主体建筑也已荒废两年了。拿着“第一桶金”的黄晓峰做了一个决定:这里有山有水,我要把这个地方重新做起来。

同年,山水四合院开张,依山傍水的庭院餐厅给食客带来了震撼,排队的人络绎不绝。第二年,黄晓峰把之前欠的债全部还清。

超大咖喱牛肉菠萝包

食客们第一次去山水四合院,大多是看中了这里独一无二的景色。准确地说,是可以拍照发朋友圈的景色。

这不是黄晓峰的刻意为之,但确实让他切身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力量。

从微博、微信,到抖音、视频号、直播,他开始研究网红菜品,用互联网的思维运营餐厅。

他创造的第一个“爆品”出现在五洞牛肉村。黄晓峰是土生土长的五洞村人,这些年村里成了远近闻名的牛肉村,他也迎着风口开了邑家人牧城。秉持着“一家店一个主打爆品”的目标,他给邑家人牧城设计的“爆品”是超大的咖喱牛肉菠萝包

“这么大,吃一个就饱了,谁还会买?”刚推出市场的时候,这个菠萝包备受质疑。但黄晓峰有信心,这个包够大、够上镜,很容易传播。在接下来的半年里,他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打造这个“爆品”,每个月的广告费高达10万元。

第一个月,菠萝包打卡就送。到了第二个月,菠萝包窗口就开始排队了。最火爆的时候,一天有1万人排队,店里不得不每人限购1只,有黄牛把单价15元炒到了60元。

时至今日,超大菠萝包已经成为五洞牛肉村的标配,村里的牛肉店几乎家家都有这个单品。

黄晓峰并不介意自己的创意被“抄袭”,甚至主动公开自己的配方。他说,美食本来就是用来分享的,拥抱同行才能一起做得更好。他总结,做爆品有三个思路:形状与众不同、颜色与众不同、大小与众不同。

靠着这个法则,他陆续开发出了涂上墨鱼汁让表皮变黑的黑松露烧鹅、又上火又降火的绿色苦瓜油条、真的能扫出餐厅公众号的二维码豆腐等“爆品”,为各家门店带来不俗的热度和客流。

当然,博眼球只是黄晓峰的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传统的味道和技艺需要传承,我只是用互联网的思维把传统的菜品展示出来。”他把这种操作概括为:旧菜新做。

不会做饭的饭店老板

黄晓峰在人前总是大方承认:“我真的不会做饭。”但除了做饭,他似乎什么都懂,懂文案、懂拍摄、懂策划。

他说,现在做餐厅仅靠味道是不够的,还要讲究情绪价值。这几年,消费者更加注重养生健康,对大自然越来越向往。所以四合院系列大多选在靠近大自然或者景区的地方,比如广州的店在长隆附近,深圳的店在科学馆和美术馆附近。他希望,在高楼大厦工作生活的人们,能在四合院亲近大自然,一家人轻轻松松、团团圆圆吃一顿饭。

邑家人,一家人,是他服务食客的初衷,也是他“中国式亲情管理模式”的核心要义。

他说,做餐饮的人都很简单,你对员工好,员工就会对你好。在他的管理理念中,上下级关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感情维系,像家人一样相互关心。

无论是当初90平方米的竹升面店,还是现在动辄占地上万平方米的庭院餐厅,黄晓峰始终记得,一家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采写/出镜:南方+记者 李霭莹

摄影/摄像/剪辑:南方+记者 梁洁 实习生 林芷仪

AI工具:豆包、即梦

封面设计:区瑞香

编辑 李衡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