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强引领,居民当主角!益田社区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作者 叶淑萍 2025-08-29 08:22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难、社区志愿服务难持续、公共空间利用效率低……这些基层治理中常见的堵点、痛点,在福田区益田社区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蹚出一条“居民站C位、难题真破解”的现代活力社区新路径。

“梯王”破局:创新议事把“民生难题”变“民生福音

益田村78栋一单元老年住户超过一半,“悬空老人”每日爬楼苦不堪言。但低层采光、费用分摊、后期维护等现实顾虑,让加装电梯陷入僵局。

社区党委扛起主心骨责任,成立加梯攻坚专班,但绝不“大包大揽”,而是坚持“居民主导、社区协调”的自治理念。由党员和热心居民组成的议事小组,变“集合开会”为“上门议事”,一户一策记录需求、解答疑虑。

社区党委同时精准引入法律、工程、物业等“专业智囊团”,把抽象争议转化为具体方案。最令人称道的是,针对低层住户顾虑,他们创新提出“延伸带”方案,不仅化解矛盾,还额外创造户均9㎡的价值空间,将传统的“补偿思维”转变为“共赢模式”。

方案通过后,居民自发成立监工小组,轮班监督施工,实现“零投诉”;共同制定资金管理公约,做到后续运维“零纠纷”。最终,这部电梯仅用52天实现100%签约,被誉为“梯王”,成为全区共识最强、性价比最高的标杆项目,这一创新做法为全市同类项目提供了重要参考。

志愿赋能:从“零星参与”到“品牌矩阵”,激活“可持续爱心”

传统志愿服务往往“一时热”,如何让爱心不褪色、服务可持续?

益田社区党委变“被动组织”为“主动赋能”,搭建让居民能自发、愿参与、可持续的志愿服务生态。社区搭建“党建引领—居民发起—品牌支撑”三级自治志愿体系,由居民自发提议、自主认领服务项目。

益田社区红星志愿服务队是由60余名退役军人自发组成的服务团队,该队主动认领社区党委创建的“好邻帮”服务项目,凭借专业优势和奉献精神,常态化开展义剪、缝纫等服务300场,覆盖群众5000人次;“益心”志愿服务队整合网格、物业、社康等资源,聚焦特殊群体的托举服务形成了24小时及时响应的王牌志愿力量,年均服务300人次,受助者达120人次;“小益记”志愿服务队则是青少年志愿者通过数字化平台参与社区公益,以拾金不昧、环保实践、讲述故事等行动传递文明新风。

社区通过设立“好人榜”、分领域表彰等方式,以“荣誉感”驱动,形成“付出-认可-再付出”的良性循环。如今,社区志愿者已从“被动员者”转变为“社区主理人”,其先进事迹频获央媒报道,志愿服务成为益田社区最温暖的活力名片。

空间重生:“闲置角落”变“金角银边”,开辟共建共享新路径

面对居民强烈的健身需求与稀缺的空间资源之间的矛盾,益田社区党委直面“钱从哪里来、空间怎么改、以后怎么管”三大难题,探索出一条“居民提议、多元共建、可持续运营”的新路径。

当居民提出利用闲置空地建设乒乓球场的建议后,社区党委迅速启动“民生微实事”程序,将“金点子”转化为“好项目”。创新采用“政府补一点、企业捐一点、居民筹一点”的多元出资模式,成功破解资金瓶颈。

场地建成后,社区党委牵头成立“益家人”乒乓球志愿服务队,建立“社区监督+物业协管+居民自治”的三级运维机制,确保专业场馆高效、持久运营,避免了“建好即烂尾”的窘境。这一项目不仅打造了深圳市首个小区内专业室外乒乓球馆,更探索出一套“居民提议-民主协商-多元共建-自治共管”的社区公共空间活化标准流程,为全国同类社区提供了宝贵的“益田经验”。如今,户外乒乓球场已成为居民健身交流的热门场所,有效促进了社区融合与活力度提升。

益田社区的实践表明,只要坚持党建引领,真正信任居民、依靠居民、赋能居民,用创新思路破解老旧难题,就能不断激发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打造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美好家园。

撰文:叶淑萍 夏露

编辑 孙梦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