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南富民新蓝图:把山苍子种成十亿元“摇钱树”|粤来粤好百千万

作者 黄津 2025-09-22 20:46

瑶山九月,金风送爽,一缕独特的清香在连南瑶族自治县涡水镇黄家冲村弥漫。村民邓春明拨开自家10亩山苍子地的浓密枝叶,望着长势喜人的翠绿苗木,黝黑的脸上漾起笑容:“这些树苗是县里免费给的,技术员还常来指导,以后收成了由公司统一收购,日子有奔头!”

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与省民族宗教委赋智赋能下,这一株株生机勃勃的山苍子苗,承载着瑶乡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悄然拉开了连南将这“养在深闺”的山野珍宝,培育成富民兴县“摇钱树”的新序幕。

这场事关10亿元的“香”遇产业革命,将成为连南解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实践。

困局

山野珍宝的沉寂与呼唤

连南山苍子,这一曾为出口创汇立下汗马功劳的山野珍宝,经历过一段“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沉寂岁月。

涡水镇的山苍子发展历程,是连南的缩影。过去,这里的山苍子主要依靠“望天收”的野生采摘,“那时漫山遍野去寻,品质参差不齐,榨出来的油质量也不稳定,根本成不了气候。”邓春明回忆,“像现在这样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种植,还是头一遭。”

山苍子,又名山鸡椒、山苍树、木姜子,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资源,素有“香料之王”美誉,具有生长快、结实早、收益快、经济价值高等特点。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连南的气候和土壤为山苍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乐园,7000多亩野生山苍子遍布百里瑶山。

连南山苍子资源丰富。黄津 摄

连南山苍子资源丰富。黄津 摄

早在20世纪70至90年代,当地政府就发动群众采摘利用野生山苍子,村民采集后交由供销社,用土法榨取山苍子油,成为连南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之一。到了90年代末,广东迎来林业二次创业,连南大量发展杉木、松树,山苍子野生林被大量砍伐,资源日益减少,最近20多年来,山苍子产业一直处于零星采摘、售卖的散兵游勇状态,昔日珍宝渐失光彩。

山苍子油曾是连南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之一。图为瑶族群众在采摘山苍子。连南林业局供图

山苍子油曾是连南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之一。图为瑶族群众在采摘山苍子。连南林业局供图

连南是典型的林业大县,林业用地面积逾160万亩。但长期以来,林地多种植杉木,受市场下行影响,经济效益已不明显,林业产业转型迫在眉睫。如何唤醒沉睡的山林资源,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壮大发展山苍子特色产业,成为连南探索创新林业产业发展、破解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山苍子在医药、化妆品、洗涤、食品、香精、香料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市场前景越发广阔。

面对这一新兴的朝阳产业,结合本地实际,连南于2023年印发实施“山苍子种植补助实施方案”,力求以政策扶持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期盼能激活山苍子产业潜能。然而,方案实施初期,群众种植热情不高,人力、物力、财力压力并存,技术支撑更是薄弱环节。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让瑶山“香宝”走出深闺,重焕生机?破局之路,道阻且长。

破局

打响“香”遇产业突围战

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要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之上。遍布岭南大地的山苍子,以其独特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走进了省民族宗教委的视野,一场关于“香”遇的产业突围战就此打响。

山苍子是生产山苍子油、提制柠檬醛、制造特种香精的重要原料树,除了市场前景广阔,还是困难立地生态恢复的先锋树种,具有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名副其实的“生态经济双优”树种。

经过充分论证与调研,在省民族宗教委推动下,山苍子产业发展被纳入民族地区“百千万工程”重大项目和纵向帮扶工作的重点任务予以推进。作为山苍子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带,连南肩负起建设集“良种选育、苗木扩繁、林分培育、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于一体的山苍子产业集群重任,致力将其发展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金果果”。

近年来,省民族宗教委加强与省林业局的沟通协作与统筹研究,从三大方面为山苍子产业发展“输血赋能”:一是推进民族地区山苍子种植示范基地和加工基地建设,夯实产业根基;二是将山苍子纳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植绿增绿的树种之一,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三是开展山苍子种苗研育科技攻关,为产业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在技术扶持上,为鼓励连南先行先试、高标准建设示范基地,省民族宗教委一方面指导连南“筑巢引凤”,组建了由省林科院、高校“双百工作”服务队、山苍子种植领域企业专家组成的“智囊团”——山苍子产业专家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保障。其次,委托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对连南山苍子产业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编制了产业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产业布局规划方案,为科学种植、规范发展提供了清晰指引。

资金瓶颈如何破解?省民族宗教委“真金白银”予以支持,在2024年、2025年分别安排中央和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专项资金2543万元和3772万元,专项帮扶连南山苍子产业发展。此外,连南当地也积极作为,以木本油料项目申请地方债,截至目前共下达专项债7000万元用于木本油料基地设施建设,为山苍子产业茁壮成长注入“源头活水”。

连南已完成山苍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6700多亩。连南林业局供图

连南已完成山苍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6700多亩。连南林业局供图

历经三年攻坚克难,连南山苍子产业已初见雏形,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累计完成6700多亩,为全县树立了标杆;在涡水镇沙田和六联建设的100亩山苍子苗圃基地,2025年上半年已成功出圃10万株优质种苗,并正向100万株苗木年产能目标阔步迈进;通过采集野生种质资源以及开展扦插等育苗试验,连南不断突破山苍子种苗培育技术瓶颈,选育出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目前已建成良种培育实验室1个,选育适合连南及周边地区的高产优质山苍子新品种3-4个。

连南建成山苍子苗圃基地。连南林业局供图

连南建成山苍子苗圃基地。连南林业局供图

不仅如此,连南还巧妙地将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打造山苍子农文旅特色IP。该县充分发挥国内外林业、香精、木本油料等展会平台的资源集聚效应,因势利导举办连南半程马拉松、盘王节、稻田鱼节等特色活动,推动本地山苍子产品与县域品牌深度绑定,集中建设一批包括民宿、研学基地等在内的山苍子文旅康养项目,进一步推动连南“农林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山苍子“香”飘更远。

外部赋能激活内生动力,政策春风吹绿瑶山香径。连南山苍子正从昔日的“散兵游勇”走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新赛道,为瑶山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香料动力”。

新局

种成民族地区群众“摇钱树”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规划引领。

“到2035年,全县发展山苍子5万亩以上,良种使用率达75%,山苍子鲜产品年产量超过2万吨,山苍子精油加工厂年产能1000吨,综合产值破10亿元……”新近出台的《连南瑶族自治县山苍子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连南山苍子产业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这不仅是一个产业的振兴计划,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富民承诺,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图景跃然纸上。

按照《规划》,连南力争通过10多年持续奋斗,形成完整的山苍子产业链条,实现山苍子深加工产品的多样化与高附加值化,建立功能完善的山苍子交易信息中心,打造成为集种业、种植、加工、森林康养、文旅、科普研学为一体的全国山苍子产业发展重点县。这意味着,山苍子将在连南实现从单一农产品到复合产业链的华丽转身。

连南山苍子深加工产品。连南林业局供图

连南山苍子深加工产品。连南林业局供图

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规划》明确了连南山苍子产业“一园两核”的重点布局。

“一园”,即依托寨岗镇建设国家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园。这里将坚持产业集群、龙头集中、要素聚集的原则,通过培育本土企业与引进外部优强企业相结合,高标准建设连南山苍子加工工业集中区,做大做强山苍子产业联盟,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集团化企业集群,成为产业发展的“发动机”。

“两核”,其一,是坚持“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建设以涡水镇为主体的种业中心。这里将重点打造良种繁育基地,从源头上把控品质,筑牢产业发展“芯片”。其二,是建设以三江镇为主体的交易流通中心,强化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山苍子鲜果及系列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建设,畅通产业发展的“毛细血管”。

政府的引导、市场的驱动、科技的支撑、群众的参与,共同构成了产业兴旺的坚实基础。未来的连南,不仅将成为广东山苍子产业集群中心,更将示范带动“岭南民族特色高质量发展廊道”沿线16个县的山苍子产业发展,把山苍子种成群众家门口的“摇钱树”和“幸福果”,为民族地区共同富裕贡献“连南力量”,为“百千万工程”在民族地区行稳致远注入活力。

一线

工作队探索乡村振兴新路

山苍子挑起产业发展大梁

9月19至23日,2025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推介会暨“千镇万品”进湾区活动在广州举办。由省民族宗教委牵头组织、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选派精锐力量共同组成的驻连南县涡水镇帮镇扶村第二批工作队,带着瑶乡大山深处的“香”礼——山苍子等特色农产品惊艳亮相北京路步行街,吸引众多市民与客商关注。这不仅是一次产品的展示,更是连南山苍子产业走向广阔舞台的写照。

山苍子产品。工作队供图

山苍子产品。工作队供图

自2024年7月进驻以来,工作队队员们深入瑶乡村寨、踏遍山林农户,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不仅成功培育出山苍子、灵芝等一批特色林下经济产业,更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涡水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刚到涡水镇时,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几乎没有像样的产业’。”连南县委副书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肖向文坦言,“涡水镇的农业用地较少,耕地大多散布在山上,加上多处自然保护区的限制,发展工业也比较困难。”

深入调研后,工作队注意到涡水镇高达90%的林地覆盖率,丰富的林业资源,加之充沛的雨量和适宜的气候,这些独特的生态优势,让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林下经济,并果断将山苍子产业作为主导方向全力推进。

工作队积极协调资金,重点支持“岭南民族特色高质量发展廊道”连南山苍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成功打造80亩山苍子苗圃基地和全省首个240亩高标准人工种植示范基地。在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专业指导下,运用轻基质穴盘培育等先进方式开展山苍子种苗培育,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山苍子规模化种植提供了坚实保障。

工作队在涡水镇打造80亩山苍子苗圃基地和全省首个240亩高标准人工种植示范基地。工作队供图

工作队在涡水镇打造80亩山苍子苗圃基地和全省首个240亩高标准人工种植示范基地。工作队供图

今年初,在工作队的积极支持与撮合下,连南双湾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在大竹湾村正式挂牌成立,创新推出“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成功承接了山苍子基地管护项目,通过精细化管理持续提升基地产出效益。

仅依靠山苍子苗圃基地项目,工作队就联农带农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近90万元。在此基础上,工作队乘势而上,大力推动涡水镇“千亩山苍子”项目建设,全镇山苍子种植面积已达723亩,今年底可完成1000亩种植任务,初步形成了从育苗、种植到采摘、加工、销售的全链条产业布局。

昔日沉寂的瑶山,因这小小山苍子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纵深

龙头企业入驻

引领产业蝶变

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与带动。在省民族宗教委和省林业局牵线搭桥下,广州市白云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与连南县属国企——连南绿连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牵手”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项目总投资1.6亿元,建设期三年,规划种植山苍子种植示范基地1.5万亩,抚育野生资源0.7万亩,建设山苍子加工厂一处、山苍子种苗繁育中心及年产苗100万株苗圃基地一处,建成后年产值1亿元以上,显著提升连南山苍子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

作为省林业龙头企业,该公司今后将充分发挥其在困难立地造林和经济林发展方面的技术优势,深度参与连南的山苍子示范种植、产品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研发以及品牌打造等环节,致力于培育壮大第一产业、做强做优第二产业、创新激活第三产业,助力连南山苍子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看《规划》

到2035年,山苍子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山苍子鲜产品年产量超2万吨。

打造山苍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5个、高产优质新品种示范基地2个、低质低效山苍子林改造示范基地1个。

建成50亩采种林,建设山苍子育苗苗圃100亩,实现年产100万株苗木的产能。

建设良种培育实验室1个,申报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其他科研平台1个、国家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园1个。

建设年生产500吨山苍子精油加工厂1间,扶持培育省级以上山苍子龙头企业12家。

南方+记者 黄津

通讯员 王慧星 敖雪媛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梁杰
校对 罗健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