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市直机关作为全市工作的排头兵,既是基层单位对标看齐的榜样,更是服务企业和群众的一线窗口。今年来,东莞出台《市直机关强作风提效率塑形象 深化模范机关创建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全面部署机关作风建设三年行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提供有力支撑。今起,南方+东莞机关党建频道推出“学思想、转作风、惠民生——东莞市直机关党员在行动”系列报道,聚焦机关作风建设的新实践、新成效,敬请关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做好民生工作,关键在党。
近年来,东莞市民政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做优做强“民生大莞家”品牌,持续完善救助保障体系,以“转作风、优服务、惠民生”为主线,推动党建工作与民生保障深度融合,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身边的“小微事”,用心用情书写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
该项目自2024年至今,已解决了“民生微心愿”5.3万宗,办理了“民生微实事”2000余宗。先后获评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广东省“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表彰项目、“粤治—治理现代化”优秀案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实践省市共建项目。
石排镇开展“党员引领·多元共治”——红色楼栋长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石排镇开展“党员引领·多元共治”——红色楼栋长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党员下沉听民声,三类渠道连民心
“大叔,最近雨水多,蚊虫多,这是我们的‘防蚊爱心包’。”老人十分感动,接受了防蚊物资,表示自己会做好日常防蚊。今年8月,民政系统党员通过入户走访、发放宣传折页等方式向报到社区居民宣传“民生大莞家”惠民政策和防蚊举措,引导群众有困难及时找“民生大莞家”。
在此次的防汛防蚊专项行动中,还有75名流浪人员收到由东莞市慈善会捐赠的“防蚊爱心包”。这背后,是民政系统党员走出机关科室,下沉基层一线,从事前商议、事中参与、事后监督“三类渠道”与群众打成一片,推动民生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厚街镇公共服务办构建起“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专业服务、社区联动”的精准帮扶体系。
厚街镇公共服务办构建起“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专业服务、社区联动”的精准帮扶体系。
脚步向下走,民意聚起来。民政系统党员以结对帮村、“双报到”为切入点,深入基层倾听民众诉求,“民生大莞家”中的“民生微实事”项目全部经协商途径征集而来,确保民生诉求与政策资源的精准对接,实现由“政府配菜”向“群众点菜”的转变。
爱心齐汇聚,帮扶有力量。民政局创新性推出“莞家直达”办理途径,建立全链条式的社会力量帮扶机制。通过建立“爱心资源库”、搭建慈善认领平台等措施,以开展党支部联学共建、党员志愿服务等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广泛组织发动社会力量提供帮助,建立起资金保障机制。
长安镇上角社区开展“弘孝促德,老小相伴”公益服务。
长安镇上角社区开展“弘孝促德,老小相伴”公益服务。
服务成闭环,件件有回音。民政局加强全流程闭环管理,从前期的诉求转介到后期的个案办结,统一实行接收情况24小时反馈、办理结果即时反馈、测评结果实时反馈三次反馈制度。建设“民生大莞家”信息管理系统,对每一宗民生诉求实行全流程线上跟踪督办和信息公开。建立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以季度为单位公示办理情况,接受全社会监督。
关注群众“小急难”,三个优化解难题
“伦叔,如果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及时告诉我……”居住在虎门镇则徐社区的环卫工人伦叔今年68岁,老家在广东电白县,来莞打工已经有29年,民政干部在“唠”家常时了解到,伦叔前几年曾进行手术,现需要每天服药治疗,药费昂贵,生活困难。了解情况后,镇慈善会马上帮助伦叔申请了“民生大莞家”的“民生微心愿”资金资助,缓解了伦叔的燃眉之急。
面对千万人口的兜底保障需求,民政系统党员冲锋在前,用机制创新解决传统救助政策覆盖不了实有人口、解决不了新问题的矛盾。
厚街镇开展“小手巧匠,创意无限”——下汴社区儿童手工活动。
厚街镇开展“小手巧匠,创意无限”——下汴社区儿童手工活动。
政策有温度,帮扶更周全。民政局将现行政策可办理、不可办理或办理后仍不能满足群众诉求的事项,统一纳入“民生大莞家”服务范围,通过“民生大莞家”服务机制给予补充性帮扶,快速解决以往政策覆盖不到位、群众身边的“小急难”问题。
流程做减法,服务加速度。民政局先后出台20多份“民生大莞家”规范性文件,从制度上进行流程简化再造,全面压减急难民生诉求办理时限,推动民生诉求短、平、快办理。改革后基本实现便民工程项目6个月内完工,个人急难事帮扶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成。
权限沉下去,救助快起来。民政局推动对兜底保障对象特别是急难救助的判定权限向基层一线倾斜,对群众通过“民生微心愿”提出的急难型临时生活救助,特殊情况下1000元以下无需核查,工作人员现场直接协助群众申领,有效提升了群众临时急难救助的可及性和时效性。
沙田镇构建起“党建牵头、政府主抓、社区协同、专业支撑”的精准帮扶体系,开展了一系列的帮扶活动。
沙田镇构建起“党建牵头、政府主抓、社区协同、专业支撑”的精准帮扶体系,开展了一系列的帮扶活动。
党建织密服务网,温暖送到家门口
去年中秋佳节期间,东莞市民政局组织各镇街(园区)开展“民生大莞家”主题活动,受惠群众共超1万人次,涉及金额超440万元。寮步镇为450户困难家庭送慰问物资,樟木头镇开展特殊困难老人“菜单式”服务,东坑镇慰问环卫工人和护理院困难对象,黄江镇举办长者茶话会,谢岗镇通过小区灯光改造营造节日氛围……
在党建引领下,“民生大莞家”政策得以落地、落实,推动民生服务实现“三个全面”,不断增进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政策不漏一人,关爱普惠全域。“民生大莞家”服务事项既有惠及基层群众的微实事,也有面向困难群众的微心愿,服务人群惠及全域人口。政策内由“底”向“边”,针对政策保障边缘的困境群体,建立起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物价联动、主动发现、慈善帮扶衔接等机制。
黄江镇开展“趣享运动 筑梦未来”旧村社区趣味运动会。
黄江镇开展“趣享运动 筑梦未来”旧村社区趣味运动会。
关爱“一老一小”,服务贯穿一生。民政系统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问题,特别是针对适老化改造、困境儿童救助帮扶等涉及“一老一小”的民生诉求,将服务内容从“保基本、保必需”拓展至“提品质、增福祉”上来。
莞家驿站进村居,服务送到家门口。民政局整合利用村(社区)现有服务场所,全域打造“莞家驿站”服务平台,链接“双百工程”213个社工站点、约650名双百社工力量,以“脚步丈量社区”变“被动发现”为“政策找人”,累计服务群众133万多人次,落实社会救助及福利政策5万多人次,有效打通民政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党建为舵、民心为向。东莞民政系统把“小微事”办进群众心坎里,让“大民生”惠及城市每个角落,为千万人口与城市共生共荣筑牢民生基石,让幸福之花在莞邑大地持续绽放。
撰文:郑家琪 吴擒虎
图片由东莞市民政局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