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条河畅水清的河道背后,都有治水人辛勤付出的身影、“六污同治”、未达标水体治理,离不开每位治水人的兢兢业业、坚持不懈。让我们一起走近奋战在治水一线的阜沙“治水人”,听听他们的治水故事。
阜沙镇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项目涉及57条河涌及25条道路,项目包含截污管网工程、支干管完善工程、现状污水管道检测与修复工程、河涌清淤工程等多个子项。水体整治工程需要面对施工战线长,周边地质、管线复杂,施工受天气及河涌水位影响等问题。但对于治水人来说,水污染治理是一场没有退路、必须打赢的攻坚战。
贺柯翔(左一)与同事研讨施工方案。
贺柯翔(左一)与同事研讨施工方案。
作为阜港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项目技术部经理,贺柯翔自2023年6月起负责阜沙治水工作。来自湖南的他,将“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精神转化为治水实践,在项目研讨会上积极凝聚团队共识,在施工现场调研勘察彰显担当,确保阜沙治水技术含量和工作质量“双在线”,大力推进阜沙治水工作,为守护阜沙碧水清波贡献力量。
技术破局:精准施策攻克施工难题
作为项目的技术核心,贺柯翔深知将设计蓝图转化为施工实景的不易。面对阜港未达标水体综合治理项目设计图出图早、地质复杂、施工难题频出的挑战,他带领团队深入现场、请教专家、梳理线索,精准定位问题所在。
在干线路-阜港公路西段的建设中,面对管线冲突、井位深度大、流砂地质等重重困难,他迎难而上,深入调研分析,及时调整技术方案。经过不懈努力与各方沟通协调,最终成功调整施工方案,使阜港公路段的建设进度逐渐顺畅。
科学统筹:高效应变巧破技术壁垒
在阜港未达标水体综合治理项目中,贺柯翔以科学谋划破解施工难题,组织团队系统梳理地质资料,提前制定风险预案,凭借精准研判与高效应变能力攻克多重技术壁垒。
面对纵四线顶管作业中遭遇的巨型岩石阻碍,他率团队实地踏勘地质条件,连夜组织技术论证,并综合考量施工成本与功效等因素,最终决定在遭遇巨石的路段采用钢板桩开挖支护的方式,取出障碍物及受损机头,在维修好受损机头后继续进行顶管作业。此方案成功化解钻头损毁及顶管停滞危机,实现施工方案科学升级。贺柯翔及其团队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为阜港未达标水体综合治理项目的高质量推进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治水作为一项长期、复杂、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效治理,久久为功。正是一个个如贺柯翔般的治水人,以平凡之躯扛起不凡使命,用责任与担当诠释着对治水工作的热爱,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成为阜沙人的日常与“标配”,让更美好的人居环境成为现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