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职院:回望2024“来时路”,绘就2025“育英图”

作者 陈保良 2025-03-22 17:29

近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汕职院”)召开高质量发展暨期初工作会议,以“奋进”之志锚定发展坐标,以“攻坚”之势擘画改革蓝图。回望2024年的“来时路”,汕职院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又将如何绘就2025年的“育英图”?

党建引领聚合力,高水平专业群“破圈升级”

回顾2024年,汕职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提高办学契合度、融合度、贡献度,办学工作取得新进展、新亮点、新突破。

过去一年,学校30个基层党组织、368名党员“入户联心”聚焦县域产业等7个领域,围绕乡村振兴、绿美生态、新质生产力等课题发力,培育首批学校“机关作风建设示范科室”2个和“服务标兵”5人,为汕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能。

尤为亮眼的是,在全市工作目标责任制综合考核“国有企业事业类”9个二等奖单位中,汕职院排名第二;1个党总支部入选全省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单位,1个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广东行”专项行动建设单位,培育校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单位3个;《党员齐带头“双百”硕果香》等2个党建品牌项目分别获汕尾市“善美先锋杯”党建工作创新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带头示范作用。

在党建引领的带动下,汕职院的2024年可以用“专业”两个字来形容。

——创新打造“专业群”。围绕汕尾产业发展优化专业布局,汕职院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新增“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护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5个新专业,申报新增“现代物流管理、首饰设计与工艺、食品营养与健康、无人机应用技术”等5个专业。同时对接优质资源平台,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比如,学校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开展护理专业“2+1”联合培养,招收两届护理和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将为汕尾培养卫生和康养专业人才257人。

此外,学校还与韩山师范学院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职—本科协同育人招生试点,与泰国格乐大学、马来西亚世纪大学联合开展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企业管理、学前教育专业3+2学分互认办学,不断探索和深化育人方式和合作模式,同时还建设“公共虚拟仿真(XR)实训室”“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

为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学校多措并举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扎实推进“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举办招聘会等一系列活动,目前,2024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89.9%,专业对口率为79.8%。

令人振奋的是,学校还牵头成立汕尾市职教集团,首次举办全国跨境电子商务技能大赛,进一步提升汕尾市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全面培养“专业人”。为了不断壮大师资队伍,学校过去一年引进人才28名,组织186名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大家更是各类比赛的“常胜将军”。

比如,学校教师获广东省第七届青教赛综合文科组决赛一等奖、广东省第二届美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学校项目获省级质量工程教学团队认定1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4项,校级专业群质量工程、课程思政示范立项57项。

科研水平也在稳步提高。汕尾市首个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区域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落户汕职院。学校立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教育厅重点科研平台项目等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30项,立项市级科研项目13项,DeepSeek、豆包等AI智能应用也贯穿到学校的日常教学中去。

专业的不仅是教师,学生成绩也有目共睹。学校1名优秀毕业生被中央精神文明办评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学生在国家、省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5项、二三等奖280项,其中包括202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职组全国一等奖、2024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贸易综合技能大赛(数字贸易跨境直播赛道)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等。

——奋力干好“专业事”。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到汕尾6个县(市、区)和高新区23家企业调研,成立“电子信息与机械制造产业学院”“力麒数字政务产业学院”“好易信息产业学院”等3个产业学院。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学校还组织60多名高层次人才与30多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围绕产业发展等专题形成30多篇高质量调研报告,同时还与汕尾新胜水产繁殖有限公司、汕尾市林业局等签订横向课题9个等,找准职业教育服务汕尾“百千万工程”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为汕尾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合作共建促发展,“资源下沉”激活“经济引擎”

为推动“双百行动”落地见效,汕职院创新建立“五个一”机制,即建立“一个专班、一支派驻队伍、一月一调度、一张任务清单、一批合作典范”,立足“县区所需、高校所能、职教所长”,推进34项共建任务落地见效。

作为汕尾市城区、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的共建结对伙伴,汕职院携手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开展联合助力汕尾“百千万工程”工作,重点锁定“三海一虫”、陆丰甘薯、海丰莲花山茶、农产品电商及文旅等4个产业和乡村人才培养大力实施6大专项行动,为汕尾“百千万工程”注入高校动能。

为了进一步挖掘汕尾海洋资源,学校打造汕尾市海洋产业研究院队伍,牵头成立汕尾首个“校政企”共建的捷胜镇“海胆+”科技小院,解决制约汕尾海胆人工繁育及增养殖技术瓶颈,提升海胆产量。

“海胆+”科技小院投入运营后,将促进相关企业落户捷胜镇海胆产业,力争2至3年内使全市海胆产业产值翻两番,达到2000万元以上,预计5年内服务汕尾海洋企业30家,总产值达2亿元。

此外,海洋产业研究院与市城区的国泰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项目,预计申请专利7项,形成产值1000万元以上。汕职院还与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的深圳澳华集团(汕尾基地)、粮为纲(广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建立“富硒虾”科技小院意向,进一步扩大海产养殖产业链。

好产品还要有好IP。汕职院创新工业设计研究院对接汕尾红海湾生益食品有限公司,提供工业设计等方面的技术指导服务,定期举办特色农产品主题包装设计比赛,为企业提供28个设计方案,为红海湾“塔岭粉签”设计公共品牌,打造“塔仔叔”“粉签姐妹”等IP形象,让优质产品卖得更好更远。

“双百行动”更要以人为本。“塔岭粉签”数字化营销服务、助力青枣种植、调研桑葚种养业、火龙果直播带货……汕职院400名学生组建45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开展乡村农业、经济产业、休闲旅游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80多场,74名教师作为农村科技特派员进驻东涌、红草等19个镇,服务农户679户,为乡村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为了打通农产品促销渠道,学校还组织教职工购买汕尾特色农产品717单、共计32万元,用实际行动表达真情实意。

值得一提的是,汕职院师生协助红海湾“塔岭粉签”电商品牌化运营,成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及“校外直播基地”,协助创作并轮播营销短视频超过400条,累计观看人数超过120万,实现“塔岭粉签”月销售额增长33%。塔岭粉签基地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约368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300个以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向市城区、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教师、镇村干部、退役军人等群体,学校组织开展学历提升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跨境电商、电子信息人才培训等专项培训35场次,累计培训超4000人次;面向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公益培训(夜校),培训67人、132学时。

绿美生态建设也是学校的关注点。汕职院美术专业师生115人,参与推进汕尾全域农房风貌提升工作;在捷胜镇军船头村,71名师生化身“乡村美容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墙绘制工作,为当地节省了20万元的设计费用;一批学生志愿者在东涌镇安华村开展“绿美青年林”植树活动,200余株香樟树入土扎根;22支党员志愿者“绿美汕尾”服务队募集捐款15.1万元,为乡村新添绿色生机。

凝心聚力续新篇,全新姿态绘就“育英蓝图”

“我们要深刻理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和大势,走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六条‘必经之路’,即内涵发展、产教融合、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科学治理、文化引领之路。”汕职院党委书记林来平说。

在汕尾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总投资11.34亿元的学校新校区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投资1亿元的老校区改造顺利推进,其中教学科研设备投入2000多万元;由深圳援建投资750万元的“深圳一号”住宿楼已投入使用……随着新校区投产建设,汕职院将锚定“1235”年度重点任务,围绕师资力量、教学模式、管理机制、设施配套、平台搭建等方面优化布局,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

“金杯银杯不如师生的口碑。”汕职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蔡昭权表示,在2025年,学校全体师生要坚定信心、拼搏进取、改革创新、砥砺前行,围绕学校党委“1235”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着力在干部作风、提质增效、一流人才培养、“双百行动”、依法治校、创新强校工程、省域双高校创建等方面持续发力推进。

新学期,新气象,新征程。回望2024年的“来时路”,汕职院砥砺前行、稳中求进,以实际行动践行职业教育的初心使命;展望2025年的“育英图”,汕职院也将铆足干劲、奋勇争先,以全新姿态续写新的辉煌。

南方+记者 陈保良

通讯员 林俊衍

编辑 伍青
校对 裴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