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政协委员陈俊峰:建议构建无人车配送应用场景

作者 刘光明宝;王昌辉 2025-02-18 17:19

点击图片阅读专题

无人配送车能高效解决陆地点对点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惠州市政协委员陈俊峰认为,具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优势的惠州,要加快布局和实施无人配送车的生产制造,加快构建无人车配送应用场景,在全省先行先试出成果。

惠州在无人驾驶方面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2022年底,中韩(惠州)产业园就有无人驾驶公交试运营。无人驾驶的频频出圈,背后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速。作为全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重要一极,惠州形成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榜中国智能网联汽车50强城市,并培育出德赛西威这样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聚集近50家产业链企业。

陈俊峰介绍,近期发布的《2024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显示,亿纬锂能、德赛西威、华阳集团3家惠州企业入选中国汽车供应链百强,反映了惠州在汽车供应链中的实力,这可以为无人配送车本地化制造提供强劲的产业支撑,而惠州制造的无人配送车已经在调试中。

同时,惠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相对平坦,交通网络发达,良好的道路条件和交通管理体系为无人配送车的行驶和运行提供了便利环境。惠州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比如《惠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无人驾驶系统、智能座舱等,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打造国内重要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示范区。当前,惠城区和仲恺区率先试点,在特定路段测试运行无人配送车。

陈俊峰建议,惠州应加快实施无人车配送应用场景。除了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议惠州在保障行人、其他车辆安全通行以及城市正常交通秩序的前提下,逐步开放更多适合无人配送车辆行驶的道路资源,比如城市次干道、商业区周边道路等,并在特定时间段内给予优先通行权,提高配送效率。

同时,建议惠州建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与无人配送车辆的信息交互机制,升级与完善路侧设备,如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路侧单元等,通过交通信号灯智能调控、交通流量实时监测与引导等手段,实现无人配送车辆与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协同运行,减少交通拥堵,优化城市整体交通运行效率。

采写:南方+记者 刘光明宝

摄影:南方+记者 王昌辉

编辑 谢志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