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同源与健康|水中珍品——黑鱼的食药同源【上】

胡世云 2025-04-28 17:26

  本文首载于《广东科技报》

  作者:胡世云、胡天若、李成辉

  黑鱼,又称乌鳢、生鱼,肉质紧实鲜美,富含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及钙、磷、铁等矿物质。中医认为,黑鱼味甘、性寒,归脾、胃、肺经,具有补脾益胃、利水消肿、生肌敛疮之效。《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其“主湿痹,面目浮肿,下大水”。《本草纲目》亦载黑鱼“疗五痔,治湿痹,利大小便”。民间常用于治疗水肿、产后缺乳、术后伤口愈合及虚弱体倦,尤其适合脾虚湿盛、气血不足者。现代研究证实,黑鱼富含胶原蛋白及锌元素,可促进组织修复,增强免疫力,是药食两用的滋补佳品。

  一、黑鱼食药同疗的相关文献记载

  《千金方》中言:“黑鱼乃水中上品,善治水气,补虚劳。”《本草纲目》提到:

  “鳢鱼,形长体圆,头尾相等,细鳞、色黑,有斑花纹,颇类蝮蛇,形状可憎,南人珍食之。”《医林纂要》:“滋阴,行水,祛风,渗湿,解毒,去热。”

  水肿胀满:黑鱼一条,冬瓜500克,葱白三茎,同煮食,勿加盐。(《食医心镜》)

  产后无乳:黑鱼合通草炖汤,连服三日。(《本草拾遗》)

  久病虚羸:黑鱼煮烂,去骨取肉,加粳米熬粥,常食。(《食疗本草》)

  黑鱼赤豆汤:黑鱼+赤小豆+生姜,利水不伤脾,适合慢性肾病辅助食疗。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记载:“赤豆利水,黑鱼通脉,二者相合,水肿自消。”

  黑鱼红枣汤:黑鱼+红枣+黄芪,补气养血,促进伤口愈合。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在《养生随笔》中提到:“产后食黑鱼,可补气血,生肌速。”

  黑鱼姜汤:黑鱼+生姜+杜仲,温经散寒,缓解关节冷痛。宋代医书《圣济总录》记载:“黑鱼配姜,可治风湿痹痛。”

  黑鱼当归汤:黑鱼+当归+黄芪,气血双补。中医经典《汤液本草》中言:“黑鱼当归汤,补血虚,疗血枯。”

  二、有关黑鱼食药同疗的现代研究进展

  现代研究表明,黑鱼肌肉和鱼皮中提取的多肽具有抗氧化、降血压活性,部分已应用于功能性食品开发。黑鱼多肽能促进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对肾性水肿有一定辅助作用。黑鱼中的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含量较高,对心血管保护、脑发育有积极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能抑制炎症介质生成,对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有益。丰富的钙、磷、铁及维生素B群,可以辅助改善贫血、骨质疏松。黑鱼中的锌、铁等微量元素及生长因子,可加速组织修复,减少疤痕形成。术后患者补充黑鱼蛋白,伤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约20%。

  促进伤口愈合:黑鱼提取物可显著加速皮肤创伤修复,与其高胶原蛋白含量相关。(《中国中药杂志》,2021)

  抗疲劳作用:黑鱼肽能提高小鼠运动耐力,降低血乳酸水平。(《营养学报》,2019)

  调节血脂:黑鱼油中ω-3脂肪酸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中国药典》2020年版)

  免疫调节:黑鱼多糖能增强巨噬细胞活性,提升机体免疫力。(《食品科学》,2022)

  未完待续

  下集更精彩

  胡世云

  新安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学术继承人,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临床中医学博士,广东省科普作家协会食药同源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胡天若

  广州中医药大学2023级中医学9年制学生。

  李成辉

  广东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广东省科普作家协会食药同源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在后台与本团队联系;文中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