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件智造+创新场景!深圳“机器人谷”上演“机器人总动员”
2025年4月,深圳这座“创新之城”再次成为机器人产业的焦点。
深圳机器人产业的崛起,得益于“两小时配套圈”供应链、开放场景政策及45亿元专项基金支持。随着FAIR plus和“湾区产业π”的协同推进,深圳正以“机器人谷”的姿态,瞄准2027年机器人关联产业突破千亿的目标,打造“开发选购第一城”与国际化产业高地。
FAIR plus 2025
现实版“机器人总动员”
4月24日至26日,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 2025)在福田会展中心开幕。会场内,180家机器人企业上演“机器人总动员“,全方位展示从核心部件到整机的全链条创新成果。
人形机器人“天团”优必选Walker S1、逐际动力等“深圳十三太保”同台竞技,展现行走、抓取等拟人化能力;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的居家服务机器人“小五”首次开放互动,硅谷工业机器人eBots全球首展;连续十年发布的《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揭示深圳从政策到市场的全周期成长。
湾区π聚光行动
政企媒协同,点亮创新生态
4月23日,宝安区启动“湾区产业π”高质量发展资源对接会。活动上,由宝安区委宣传部联合南方日报发起的“FAST宝安”聚光行动正式启动,旨在通过政府、企业、媒体、金融等多方联动,打造全国首个“创新协同、价值共享”的资源融通平台。
目前,宝安已集聚智能装备企业超2000家,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424家人工智能企业占全市20%,并计划到2026年带动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550亿元。
正如宝安区“FAST聚光行动”所期许的,每一家深圳机器人企业都将站上“聚光灯”舞台,成为全球智能时代的领跑者。未来,这里不仅是硬件的“制造谷”,更是创新的“思想谷”,深圳机器人将致力于从实验室走向世界,书写中国智造的新篇章。
策划:曲广宁
撰文/脚本/剪辑:陈欣妤
海报:文海燕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和活动主办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