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飞的”、跨山运输……肇庆探索“低空经济+”新场景

作者 施亮 2024-08-28 16:03

快递由无人机配送到家、早晚高峰打“飞的”上班、乘坐水陆两栖飞机来一场“陆海空”观光旅行……这些曾经只出现在科幻片里的场景,如今乘着“低空经济”发展的东风,即将在肇庆实现。

根据《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到2026年,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拓展低空应用场景、扩大应用规模并逐步建立起商业闭环,是低空产业壮大的必由之路。

“肇庆是珠三角城市群中低空经济初期发展过程中,空域条件最好、应用场景最丰富的区域。”肇庆市低空经济发展推介会上,中国远望通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分析,肇庆可利用空中交通的便利性,对粤西、粤北、广西进行高效、快速地覆盖,实现区域间经济要素的充分交流,真正实现低空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此外,肇庆低空使用用户少,空域下方非人口密集区面积大,且同时拥有城市人口稠密区、山地、森林、大流域江面、湖泊的多样化环境,可以形成“低空+物流”“低空+文旅”“低空+植保”“低空+城市管理”等众多低空应用场景。如此丰富的“低空+”创新应用场景,将不断催生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低空+物流:快递网点数量多,区域覆盖面全

低空经济的市场动力之一来自物流运输,但不同的地形条件,给低空物流配送系统的飞行高度、速度和路径规划带来更多挑战,为全面评估系统的性能和适应性带来更大考验。

肇庆地域辽阔,全域面积14897平方千米,除海洋场景外,基本涵盖了大湾区内绝大部分的地形地貌和飞行场景,可为低空物流配送提供丰富的测试场景。

肇庆城区航拍。梁亮 摄

通过多地貌、多场景测试的无人机,将不受地面交通时长以及地形限制,从起点快速直接到达目的地,扩大商品的配送半径,适用于高时效高品质物流配送需求,对于占地面积广、区域交通路网尚在完善中的地区而言,运用效果将更为明显。

在物流市场体量上,肇庆全市共有快递企业47家,邮政营业场所135处,建成乡镇快递网点225个、村级客货邮站点68个、镇级客货邮节点12个,县级共配中心6个,实现全市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100%、快递进村覆盖率达100%。

数据显示,2023年,肇庆完成快递业务量达2.3亿件,较2020年增长72%,近三年年均增长量24%;预计2024-2026年快递业务总量将突破10亿件。

“肇庆快递网点数量多,区域覆盖面全,基础设施条件好,有开通无人机+快递物流航线基础,能快速创造应用场景,‘低空+物流’模式大有可为。”肇庆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肇庆将利用无人机快递物流配送,结合物流园区、快递分拨中心、重要商务区等布局,建设无人机物流节点,开展无人机城际运输及末端配送应用以及推动低空物流配送应用在城市内部、乡村、山区、等地应用。

针对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县等山区、河流复杂地形地区,肇庆还将探索无人机融入县乡村三级寄递网络体系,发展无人机配送、山区运输、跨水域运输。

在具备多种应用场景的城市,无人机物流软硬件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深度整合物流渠道需求的无人机航空货运和物流配送的服务运营商能依靠当地区位、空域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成立4年的凌飞航空是肇庆其中一家无人机整机制造商,过去主要生产测绘和巡检的小型飞机,自2023年开始,公司加大研发力度,全力投入到运输飞机的设计生产中。公司负责人介绍:“现在市场处于上升中,我们相信不久将会迎来规模化发展。肇庆的地理位置很好,对于无人机产业来说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地方。”

低空+农林植保:为农业生产降本增效

位于黑龙江省北安市的中国融通智慧农业示范园,20架大型无人机以及旋翼中小型无人机按照设计好的作业程序路线,井然有序地飞行,均匀地给农作物进行喷洒。

全国各地农林植保无人机呈现较快发展势头。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纳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农业植保无人机9万架,占系统中全部无人机的10%以上,企业数量占比超过了20%。

无人机农林植保,是低空经济在肇庆的典型应用场景。作为农业大市,肇庆农作物播种面积为577.6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为299.96万亩、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为277.70万亩、水果种植面积为122.82万亩。由此可见,肇庆农林植保无人机市场空间广阔、应用场景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相比传统作业机械,农林植保无人机作业质量、效益大幅提高,同时解决了雨季土地泥泞,喷施机械无法进入作业等难题。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地面机械农药有效利用率仅35%,而无人机作业防治效果相比传统施药机械提高15%~35%,未来有望大规模取代地面机械,为农业生产者降本增效。

2023年,全市共有农牧渔企业1800多家、农民合作社3600多家、家庭农场9900多家,肇庆农业植保无人机作业面积约56万亩,预计2024-2026年将实施“低空+农业”作业面积376万亩,无人机需求2000台以上。

在林业领域,林地植保、火情监控、森林资源调查等林业管理业为低空经济主要应用。

广东怀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森林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市,肇庆森林面积1583.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87%,林下经济发展涉林地面积620万亩,适宜树冠喷药或施叶肥面积188.99万亩。

2024年至2026年,预计需要对1583.65万亩的森林进行防火监测巡护、野生动植物保护以及有害生物日常监测、防治,有害生物防治约6万亩,无人机需求300台以上。

由于林区道路崎岖复杂,无人机作业相比传统测绘能节省约2/3的成本,同时,通过立体智能感知技术,无人机可以实现大范围、高效率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林区管理全面迈向智能化。

在森林防火方面,无人机可实时监测林区违规用火行为,及时喊话制止;在火情早期处置时,无人机可以快速到达现场,将险情数据回传至指挥中心,使指挥中心可快速响应,调配力量扑救山火,为救援工作提供实时信息和物资支持。

低空+文旅:开启全新旅游体验模式

鼎湖区砚洲岛航空运动旅游营地,游客乘坐小型飞机,在千米高空上,俯瞰西江流域最大江心岛。

该旅游营地就是肇庆低空文旅应用场景的一大典范,也是全市第一个航空运动旅游营地。如今,该营地还推出了动力伞空中游览、三角翼空中游览、热气球空中游览、飞机飞行体验、飞机机动飞行体验、旋翼机飞行体验和高空跳伞等多种航空旅游体验项目。

低空旅行,让肇庆的山水之美不再受限于地面视角,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革新,还开启了全新的旅游体验模式。

2024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933.7万人次,同比增长22.9%;实现综合旅游收入81.5亿元,同比增长18.8%。

其中,砚洲岛航空运动营地自2021年4月举行首飞仪式以来,累计吸引2.5万人飞行体验,培训考照在册人员近100人,已有20多人成功领证,承办飞行表演活动近50场,开展航空科普研学活动100多场,创收近1000万元。

消费类应用是低空经济应用市场的重要类型之一,轻小型无人机群飞表演等航空场景,则扩展到文商旅消费等更多领域。

在低空经济的推动下,肇庆的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实现交融。通过无人机表演、空中光影秀等现代科技手段,古老的端州文化、龙母文化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深化文旅融合,打造‘低空肇庆文旅’品牌。”肇庆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肇庆将结合千年古城的历史底蕴,推出特色低空旅游线路,加快谋划全市范围景区间低空旅游航线、大型景区内利用无人机运送外卖、举办无人机表演比赛等应用场景,从低空观光旅游、低空飞行体验、低空摄影与航拍、低空交通服务、低空娱乐与赛事、低空物资运送等多方面做好低空服务工作,让游客从空中领略肇庆的山水之美与人文之韵。

预计2024年至2026年,肇庆全域低空观光旅客将达10万人次,享受低空摄影与航拍服务人数达2万人次,举办无人机、飞行表演200场,无人机需求5000台以上。

低空+城市管理:让城市治理更“立体”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对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出新要求,同时也对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

布局“低空+”城市治理场景应用,构建低空遥感监测网,提升智治效能,正引领肇庆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务、应急救援等各个领域实现飞跃。

如高清摄像头和智能传感器,让实时监测城市交通、环境质量、公共安全等关键领域从平面走向立体,让城市管理更加精准高效。高空视角还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城市中看似隐蔽的违法建筑,提高违建查处的效率和准确性。

2023年,肇庆城管部门管养城市道路约800公里,城市桥梁153座;排查大型户外广告及招牌设施安全隐患6355个,约8.5万平方米;全市建筑垃圾消纳场共19个,占地约710.1万平方米;全市资源化利用场所共10个,占地约21.5万平方米。

肇庆可利用无人机展开环绕式巡视飞行拍摄,可深入场内难以观察的危险区域进行情况收集,高效排查安全隐患;利用无人机对输变配设备开展电力线路通道巡视、设备建模、红外测温、精细化巡视等巡检工作,2024-2026年预计巡视线路长度为77371km。

根据预估,未来肇庆将以每年500次的飞行次数为标准,助力城市管理各项工作,积极推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结合视频智能分析、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实施大型森林消防灭火飞机和无人机购买改装工程,尽快形成森林灭火能力。同时,对新型应急救援无人机需求激增,以满足多个领域开展系统性配备和示范应用。

以肇庆为例,仅2024年上半年,肇庆共计应对15轮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16条河流29站次超警洪水;安全生产方面,全市共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1400多家、重点监管工贸企业270多家、非煤矿山130多家。

利用无人机快速扑救(超)高层建筑火灾和转运被困者,以及完成抗洪抢险、城市内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灾害等灾害事故的人员装备投送和被困者转运,对灾区进行侦察、测绘、照明等任务。

未来两年,肇庆预计将实施“低空+应急救援”日常监管和应急救援约5000次,无人机需求130台以上。

南方+记者 施亮

编辑 唐锦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Scan me!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