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韶关南雄市帽子峰镇获悉,位于该镇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帽子峰旅游风景区正全力打造“银杏染秋”旅游品牌,截至目前今年已接待游客近18万人次,直接或间接带动周边1000多名村民实现就业,吃上“旅游饭”。
走进帽子峰镇洞头村,只见道路干净整洁横贯村庄,两边店名标识醒目抢眼,村中民宿独具特色错落有致,房前屋后栽花种菜皆是风景。该村是前往帽子峰旅游景区的必经之路,集购物、娱乐、特色餐饮、民宿、采摘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村庄。村里经营民宿的村民介绍:“我们的民宿设施设备都很齐全,房间干净整洁,管理服务也比较专业,目前有大床房、双人房、三人房等不同房型供游客选择,可容纳30名游客同时入住。现在旅游旺季,基本上每天都爆满,请了7个附近村民在店里帮忙,人均月收入有4000元。”
帽子峰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帽子峰镇发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立足“全季·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打造旅游精品路线、丰富旅游业态、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旅游消费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良性循环,让村民都能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今年以来,帽子峰镇委、镇政府探索实行人才培育、人才孵化、人才回流的“三个人才”机制,并牵头成立了民宿餐饮协会,组织会员开展业务交流合作活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其中,天保小院、一然乡墅民宿等已经上线旅游、团购平台等并配套相关人员进行运营管理。目前协会共有24家民宿经营主体,银杏旅游季期间每家的营业额均能达到10万元以上,总营业额达360万元。
在帽子峰镇委、镇政府和景区的共同推动下,银杏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村民生活,吸引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盘活了当地旅游经济,为游客带来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目前,围绕银杏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该镇组织建设有1400亩玉米蔬菜轮种基地、20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110亩富俚莲藕泥鳅现代农业基地等特色农业产业。同时,以农业产业为依托,推出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应季果蔬采摘体验等活动,实现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直接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200多个,助力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5万元以上。
南方+记者 唐音
通讯员 龚俊彦 宋德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