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广东浸润着暑气,与生产车间的火热交织在一起。肇庆怀集制衣工厂内,缝纫机已换上轻薄的布料,针头随着女工的指尖跳动,缝制着新季度的时尚单品。这批挂着“MADE IN CHINA”衣标的服饰,将从肇庆搭乘跨境电商的“快船”出海,到达全球消费者手中。
近年来,随着希音、拼多多Temu、唯品会、京东、阿里巴巴等头部电商平台在肇集聚发展,肇庆已初步形成涵盖仓储、供应链、货代、物流、劳务、外贸综合服务等业务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
2024年,肇庆全市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开展自营出口额7.79亿元,直接带动企业进出口交易额同比增长3.4%。怀集服装制衣、高要五金、四会玉器珠宝等县域产业带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实现产业升级、营收增长、就业增加,助力肇庆成功入选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怀集服装制衣业通过跨境电商实现蓬勃发展。卢舒曼 摄
怀集服装制衣业通过跨境电商实现蓬勃发展。卢舒曼 摄
跨境电商带动怀集制衣业产值增长超3倍
怀集锦良服饰有限公司(下称“锦良服饰”)是怀集服装制衣业的头部代表之一,从2020年的8人小作坊,通过加入跨境电商平台的供应链,成为如今约100人的大工厂。“我们计划在5年内打造‘千人园区’。”锦良服饰经理何涛介绍。
怀集县金碧服饰有限公司(下称“金碧服饰”)从成立之初就看好电商业,自创的“珍碧斯”牌袖套不仅在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占有一席之地,还在拼多多Temu、希音等国际渠道建立品牌矩阵,产品畅销欧美市场。2024年,金碧服饰产值突破1000万元,同比增长30%,主要来源跨境业务。
在跨境电商的影响带动下,怀集服装制衣业快速崛起。怀集服装制衣生产经营主体从2020年底注册登记的344户增长到2024年底1028户,就业超1.5万人。2024年,怀集服装产业产值突破20亿元,较2020年增长3倍多,全县形成以3家核心企业为龙头、超千家经营主体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怀集服装制衣企业通过“触网”出海。卢舒曼 摄
怀集服装制衣企业通过“触网”出海。卢舒曼 摄
“跨境电商的出海通道,叠加县域产业的深厚基础,二者相互促进,将发挥1+1>2的效果。”肇庆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怀集,肇庆高要金利五金产业通过跨境电商,实现规模化生产、数字化转型,在国际市场打响“好五金·金利造”品牌;四会玉器产业通过电商平台把销售占比从20%提升至60%以上,累计培育跨境电商商家超200家;肇庆高新区借着希音、拼多多等跨境电商巨头入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紧密融合,带动当地园区物流、就业、配套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肇庆大旺跨境电商国际货站。王振宇 摄
肇庆大旺跨境电商国际货站。王振宇 摄
持续提升全市跨境电商发展能级
跨境电商的发展成果与带动效应,离不开肇庆市在背后的久久为功,持续推动。
2020年4月,肇庆市获批设立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5年多来,肇庆市聚焦头部平台引育、配套服务提升、助力企业出海,提升全市跨境电商发展能级。
在政策层面,肇庆相继出台《肇庆市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肇庆市进一步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制定跨境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全力支持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在平台方面,肇庆以引领型、成长型、产业集聚型、孵化型、产学联动型、龙头仓储型等为划分,分类培育7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园区总面积超1.2平方公里。
在服务方面,肇庆积极“搭台架桥”,定期举办跨境电商资源对接会,支持企业参加广交会、跨交会等展会。在肇庆电商助力“百千万工程”系列活动中,超700家次各品类商家深度对接希音、拼多多Temu、eBay、中邮公司等跨境电商平台及物流服务商,推动300余家本地企业完成数字化选品、智能营销系统改造,赋能县域产业转型升级。
西江肇庆段。陈彦成 摄
西江肇庆段。陈彦成 摄
此外,肇庆完善物流支撑,优化通关流程。通过“水路闸口+组合港”模式在肇庆口岸码头全面开通运作,企业出口物流整体时长压缩至2天。肇庆大旺跨境电商国际货站建成运营之后,以“货站+海关”“货站+园区”模式将口岸功能延伸至客户“家门口”,实现跨境电商货物“一站式”通关,通关时效提升了30%。
目前,肇庆成功培育实现外贸出口规模超亿元的跨境电商企业5家。招引的希音、拼多多Temu两个龙头项目拉动在肇整体投资近10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超5万人,拉动住房需求8700套,2024年共创造税收超1亿元。
◎更多阅读
撰文:卢舒曼 刘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