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助民勇担时代使命|铸造新时代“南海长城”③

作者 乌天宇;林文通 2025-04-22 15:21

走进惠州惠东,港口“英雄民兵连”连部大楼临海而立,与西南方向的小星山岛遥遥相望。

奋斗强军一甲子,永葆本色建新功。如今,港口居民们对这支英雄队伍的印象,多是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一马当先。抗台风护海堤一线、扑救森林大火战场、突发事故应急排险……在最危急的时刻,民兵总是及时出现。

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出现了新变化,港口“英雄民兵连”紧跟时代步伐,在守护百姓平安、助力当地发展之路上不断激荡新气象、奉献新作为,让“南海长城”这面旗帜越来越红。

急难险重任务冲在前显担当

不同的时代,港口“英雄民兵连”肩负起不同的使命、任务。20世纪70年代反特、80年代反走私、90年代反毒品,2000年后加强海防,2010年后参与旅游区建设,2020年后投身于基层治理、应急救援……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形势如何变化,一代又一代的港口民兵都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忠诚担当、无私奉献的本色和风采。

2017年8月台风“天鸽”正面袭击惠东,风力达10级,港口受海水倒灌影响受灾严重,港口“英雄民兵连”民兵连续奋战24小时组织转移群众、抢救物资、巡滩排险,受到人民群众交口称赞。

2018年8月,惠东县白花镇受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全镇被洪水围困成孤岛,港口“英雄民兵连”组织应急抢险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转移群众120多人、抢救搬运物资1000多件,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民兵肖涛至今还记得,当被困群众转移到集中安置点后,一名老伯向他们竖起大拇指。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港口“英雄民兵连”累计出动3000余人次参加急难险重任务90余次,转移受灾群众6000余人次、受灾物资150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如今,“有困难找民兵”已成为人民群众和游客的共识。几十年来,港口“英雄民兵连”还先后配合公安、工商、渔政等部门开展反走私、查贩毒等任务100多次,抓获犯罪嫌疑人1000多人,查获走私物品价值数千万元,为维护一方社会治安稳定发光发热。

当好全民国防教育“排头兵”

港口“英雄民兵连”之所以家喻户晓、倍受爱戴,在于一代代民兵赓续红色基因的感召,也在于他们所播撒国防火种点燃大众、引领风尚。

2014年以来,结合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先后建成连队展览馆、国防文化主题公园,修缮小星山战斗烈士纪念碑和小星山战斗遗址,制作专题宣传片、连歌MV,编印《南海长城》《民兵连故事集》等爱国主义教育资料,培养义务解说员队伍常态向群众和游客宣讲红色故事。连队也先后被省、市评为“全国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每年接待全国各地参观学习者上万人。

此外,港口“英雄民兵连”与港口中心小学结对共建,为青少年讲述党和军队的光辉传统,讲述民兵连英模人物和感人故事以及民兵参与急难险重任务的亲身经历,让红色基因代代传。

在港口,加入民兵和参军入伍一样光荣、火热,各行各业都把“英雄民兵连”作为家乡的骄傲和精神高地。港口度假区党工委规定,新职员入职、民兵入队、学生开学第一课都是学习民兵连连史,新入职公职人员须经民兵连锻炼合格后,方可入职。在港口,许多大学生参加工作前,积极参加民兵,接受民兵连锻炼;不少青年慕名而来,踊跃加入民兵连,为永固“南海长城”添砖加瓦。

助力精神文明与经济发展“双丰收”

一直以来,港口“英雄民兵连”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国防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了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和“工作队”。

民兵连所在的港口镇是一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素有“天赐双月奇湾,世上独有此景”的美誉。每逢旅游旺季,连队民兵志愿服务队便来到景区开展志愿服务,回答游客咨询、维护交通秩序,为遇到困难的人员排忧解难、提供帮助;每逢农忙季节,民兵队员们便开展一系列助农活动,插秧播种、采摘蔬菜水果;每逢工作和训练任务不紧时,民兵队员们还会深入街道、社区解难帮困、走访慰问孤寡老人。

前些年,双月湾海岸线常常因垃圾频现而失色,民兵志愿服务队通过定期开展沙滩清理和捡跑等行动,每年组织植树活动,在他们的示范引领下越来越多的群众和游客也加入其中,双月湾也越来越美丽。

民兵连来自于民,服务为民。近年来,通过首创民兵连“党群服务中心”,发挥“港口‘英雄民兵连’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酵母作用,连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出现“迷彩绿”+“志愿红”的身影。2020年11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港口“英雄民兵连”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叫响“港口繁荣我自豪、港口发展我尽责”口号,港口“英雄民兵连”还广泛投身乡村振兴、“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助力产业发展,开展生态保护等实践活动,充分释放民兵参建援建效能。其中,连队与当地平江村开展连村结对共建,协调组织义诊巡诊活动,开展美化村庄环境、绿化植树行动,引入光伏发电项目,推动艾草种植加工,激活“造血”功能,助力村民致富、乡村振兴,去年该村被确定为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南方+记者 乌天宇 林文通

通讯员 黄娘珍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南小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