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新城:扛起区域融合使命 力推城乡协调发展|奋力百千万 好心聚茂名

作者 周梁 2025-04-30 09:40

茂名新城深入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部署,落实茂名市委“1359”工作思路,聚焦“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坚决扛起区域融合使命,以空间思维破题、产业发展筑基、民生配套赋能,全力打造茂名向东向南靠海发展的“硬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

时光见证前行的步伐,岁月铭刻奋斗的足迹。两年来,从“中组团率先突破引领南北组团双向奔赴”的空间重构到2025年茂名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历史文化核、现代活力核、未来发展核”三大内核驱动,茂名新城始终以核心引擎之姿,进一步密切组团时空联系、衔接城市设计、拓展经济纵深,在新型城镇化上探索示范,在区域融合上主动作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交出了亮眼答卷。

重点项目拔地起 区域联动更便捷

走进茂名新城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工地上,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建设者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处处彰显着茂名新城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茂名新城奥体中心“一场两馆”。

茂名新城奥体中心“一场两馆”。

目前,茂名新城坚持适度超前布局公共服务资源,推进行政服务中心搬迁,高标准布局学校、医院、商业、文化等设施,在库实施的17个项目37个子项,正以“日日更新”的姿态拔节生长。作为先导工程的综合交通体系,更是承载着打通城市经脉的战略使命。23个交通骨干项目,总投资约110亿元、里程达66.8公里的路网,精心绘就了新城交通“通江达海、内联外畅”蓝图——向北,直抵茂名中心城区;向东,贯通电白核心区;向西,连接高新区;向南,快速通达南海岛,内部路网如毛细血管般纵横交织。

这张“硬联通”网络,不仅串起城市组团协同发展的脉络,更架起对接大湾区的快速通道,为今年广湛高铁开通、明年省运会举办筑牢交通根基。

茂名新城通江达海的交通脉络、宜居宜业的城市格局。受访单位供图

茂名新城通江达海的交通脉络、宜居宜业的城市格局。受访单位供图

攻坚战场上,捷报频传振奋人心:海洋大道立交率先通车,如银色纽带串联起南海岛的文旅活力,通行效率飙升;茂名南站站房主体巍峨挺立,静待高铁时代的呼啸而来;奥体中心“一场两馆”外立面新颜渐露,即将成为城市文体新地标;省实茂名学校高中部已敞开大门,优质教育资源落地生根;生态湿地保护工程破土动工,最美滨海马拉松赛道惊艳亮相;海洋生态修复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公示,让绿色成为新城最动人的底色。

从交通骨架的强势崛起,到民生配套的精准落位,老百姓足不出“城”就能享受到省、市一级的高端公共服务资源的辐射。

海洋大道立交落成,进一步拉近南海岛与城区的时空距离。受访单位供图

海洋大道立交落成,进一步拉近南海岛与城区的时空距离。受访单位供图

高端要素加速聚 产城融合成色足

今年,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以“产城融合、职住平衡、通江达海、蓝绿交织”十六字,为新城发展锚定清晰航向,精准把脉城市融合大势,彰显出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

产业乃城市发展核心,茂名新城深谙此道,将产城融合理念贯穿规划建设全程,秉持“规划、建设、管理、招商”四位一体思路,促进产业与城市良性互动。

广湛高铁茂名南站项目建成后,将极大促进人流、商务等发展要素在此聚集。受访单位供图

广湛高铁茂名南站项目建成后,将极大促进人流、商务等发展要素在此聚集。受访单位供图

在高铁片区,依托茂名市“五链共建”与“3336”现代化产业体系,借助交通枢纽链接大湾区的优势,全力布局总部经济、金融服务、数字化集聚区等高端高新产业集群。加速推动国企总部、联通总部、众和总部等重点项目落地生根,着力打造面向大湾区的站前中央商务区,构建起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让高铁经济的澎湃动能在这里汇聚、释放。

共青河片区立足自身丰富的文体资源,规划导入奥体中心、会展中心、赛事演艺等多元业态。通过对资源的整合与创新利用,把这片区域塑造成市民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的理想之地,使之成为展示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

南海、高地片区则充分发挥临港优势,持续深耕临港商务、科技研发、滨海康养、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领域。积极推动东华能源总部搬迁入驻,全力打造现代化临港商务区,以海洋经济为依托,推动城市经济向海图强。

水东湾环湾一带,临港商务区雏形已现。张鹏飞 摄

水东湾环湾一带,临港商务区雏形已现。张鹏飞 摄

在聚焦“职住平衡”方面,茂名新城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板块,推动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协同共进。当下,茂名石化升级改造、东华能源、欣旺达、华南钛谷等一批制造业项目在新城周边加速建设,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新城积极谋划与茂南区、电白区、高新区的协同联动,大力引进科技研发、中试基地等项目,同步加快交通先导工程建设。通过一系列举措,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高质量就业,从根本上解决群众“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等生活中的关键问题,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茂名新城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为深度挖掘这些稀缺资源价值,系统谋划全域旅游发展,以“赏一城绿,看一湾海,共一片天”为主题,全力推动“一湾、一滩、一岭、一线、一江、一河、一站、一中心”(水东湾、一滩、晏镜岭、两点一线、袂花江、共青河、高铁南站、奥体中心)等旅游资源串珠成链。一滩景区谋划打造“一轴六坊”文旅街区,虎头山片区引进水族馆、星级酒店建设旅游度假区,疍家墟周边打造民宿、餐馆特色商业街,不断丰富露营、研学、摄影、婚庆等消费新业态、新场景,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旅游产业的繁荣为城市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与色彩。

环境优美的歌美海公园带。周启昌 摄

环境优美的歌美海公园带。周启昌 摄

如今,茂名新城正站在时代发展的新起点上,以产业集聚为动力,以生态建设为底色,在产城融合的道路上大步迈进,向着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目标奋勇前行。

一线样本

茂名市民大道立交:工程进度节节高 畅通区域“主动脉”

茂名新城聚焦推动“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成形成势,全力推进23项重点交通项目建设,着力打通茂名北中南组团交通“主动脉”,畅通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路、资源路、便民路,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热度正高。近日,笔者奔赴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项目市民大道立交的施工现场,只见一根根墩柱整齐排列、一片片预制箱梁顺利完成架设,施工人员和设备有序配合,各个施工环节按既定时间节点稳步推进。

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市民大道立交工程现场。

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市民大道立交工程现场。

市民大道立交是茂名新城主要交通节点,主线长1.713公里,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主线设计时速80km。该项目采用主线高架+地面辅道方案,主线双向六车道搭配辅道双向四车道。主线上跨百越大道、市民大道交叉口,在主线高架桥上设置左转匝道接入市民大道,辅路则下行与百越大道、市民大道平交。

墩柱林立,市民大道立交工程全线正拉开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序幕。

墩柱林立,市民大道立交工程全线正拉开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序幕。

目前,市民大道立交工程建设正日夜兼程抢工期,工程“进度条”持续刷新。据工程现场负责人连光素介绍,市民大道立交采用预制桥梁施工工艺,预制箱梁在梁场提前生产完成后再进行架设,可以有效加快工程进度。4月9日上午,市民大道立交A匝道桥首片预制箱梁顺利完成架设,目前,市民大道立交完成预制箱梁86片,架梁累计完成16片。同时,项目桩基完成210根,占工程量的87.9%;承台55个,占工程量的68.8%;墩柱80个,占工程量的74.1%;路面基层施工700米;路基挡土墙、排水工程雨水管等工程也在全力推进中。

市民大道立交建设正全力推进,预计2026年1月通车。

市民大道立交建设正全力推进,预计2026年1月通车。

据悉,市民大道立交是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中第二座正式开工建设的立交,也是茂名新城交通网络重点项目。2023年12月28日举行开工仪式,预计在2026年1月建成通车。市民大道立交的建成,将大幅提升茂名北中南组团通行效率,助推“半小时生活圈”目标落地,同时可促进沿线工业经济发展、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疏通局部交通瓶颈、改善运输服务水平,对推进茂名市“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促进茂名新城加速成形成势,促进沿线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撰文:南方+记者 周梁 通讯员 杨夏

图片:冯洁云(除署名外)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叶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