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茂南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茂南区人民政府区长吕国记在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4年,茂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7.14亿元,增长1.7%。他以“难中求成、殊为不易”八个字概括这一年的发展历程,并锚定2025年奋进方向。
在破局中开新局,于变局中谋新篇。今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之年、茂名市“项目落地年”,这份近1.3万字的报告,是茂南在复杂形势下稳中求进的成绩单,更是一张以“拼经济、抓产业、挑大梁”为主线的施工图。
巩固基本盘,更要培育新引擎——揭开了这份政府工作报告的核心逻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聚链成群、做强中心城区、乡村振兴提质……一个更高水平打造,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效益明显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正加速形成。
发展新势能
打好新旧更替的产业突围战
茂南区在广东省的区域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粤东西北千亿区(县)的代表,茂南区承载地区经济增长的重任,肩负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的使命。
项目投资激发新动能,主导产业蓄势突破。去年,茂南全年紧扣政策导向和发展需要谋划项目超过120个,43项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年度计划114.2%,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稳居茂名市第一。佛茂产业合作转移园(茂南片区)拓园“引凤”,茂石化炼油转型升级等龙头项目掀起建设热潮,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实现“万亩千亿”目标,罗非鱼产业链上京塘农业、宝路水产等超亿元项目落地,“四业十三品”擦亮茂南现代农业新名片。
从“油经济”独木支撑向全产业链生态体系的质变,是茂南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层变革:高质量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规模扩张,而是产业结构优化、创新驱动与区域协同的综合发展。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今年,茂南聚焦固本与兴新齐头并进,工业向强集聚,园区向优提升,创新向质发力,在动能转换上迈出更大步伐。
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茂南壮大绿色化工、高岭土深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支持茂名石化公司发展,推动天源石化、众和化塑等重点企业延链强链,动工建设立威化工绿色农用化学品等项目。立足高岭土资源,推动尾矿砂综合利用项目落地,培育模具产业成链成群发展。
同时,做大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推进低碳产业园、光充储等项目落地建设。提质升级农副产品加工业,推动食品加工取得新突破,以实现动能转换量质齐升。
2025年,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业态成为不少地方经济的新亮点。茂南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规模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推动文旅、农业等领域开辟低空经济应用新场景,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发展规划与产业布局。
在构建新质生产力矩阵的同时,园区建设为优质项目和企业进驻提供支撑。茂南完善“建管运”机制,加大专项债券支持力度,系统完善园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做好各园区的拓园、规划和建设工作。
空间重构
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茂南解法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茂南区作为茂名市中心城区,紧扣茂名市委赋予的城乡融合示范区定位,以优化空间布局为切入点,撬动城市发展能级提升。
2024年,茂南完成茂东片区10条道路征地近2000亩,突破复兴大道延长线、东环大道等道路征拆关键节点。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红旗路片区城市更新完成一期修缮,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60个,862个无物业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典型镇村巩固提升与培育工作加快推进。全区绿化“一张图”,植树超67万株,处处跃动着发展活力。
以路网建设打通茂名新城,让老城区实现有机更新,乡村发展有路径可循,茂南正用空间重构破解发展密码,以系统思维重塑城乡肌理。
2025年,茂南区坚持精明增长、紧凑发展,在城市建设上投入更大力度。坚持拓空间促融合,充分发挥茂名大道、茂南大道等城市主干道交通优势,完善站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土地盘活开发,引进总部企业,发展楼宇经济,统筹开发沿线土地,布局生产性服务业,建设综合商业廊道,打造袂花江“一江两岸三带”。
站在茂名“组团式”城市进化的新起点上,茂南对片区规划思路有了进一步细化,即西翼做活、东翼提质、北翼优产。深化书房岭森林社区规划提升,完善西翼配套设施;构建东翼高效交通路网体系,推进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修复北翼雄鹰岩场生态,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产城融合。
城市中心与乡村末梢的能量双向传递,城乡要素流动从道路通达的物理连接升华为全面发展的同频共振。
在乡村建设方面,茂南推动产业更强、镇村更美、城乡更融合。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多元产业,做强“一条鱼”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从规划引领、设施完善、环境整治方面发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圩镇。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茂南城乡发展的步伐是一致的。比如,区级抓好“五大园区”建设,镇街抓好“小微园区”建设,在乡村一级,则是抓好“小微工厂”建设。以链式思维布局区镇村产业,上下游联动向强向大向集约高效发展。
再比如,茂南明确各镇功能地位和发展方向,构建“镇—村”联动发展格局。高质量培育建设5个典型镇,其发展轨迹正与茂南相关片区同向而行。
当城市与乡村走向美美与共,构建共生共荣的城乡生命体,一个更具承载力、亲和力、竞争力的新型城乡关系正破茧成蝶。
改革攻坚
解码体制机制创新的破冰实践
今年,茂南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定为5%。在经济面临提速换挡压力的背景下,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最优营商环境”三重逻辑叠加,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新的发展活力。
2024年,茂南区改革创新步伐坚实有力。13项重点改革攻坚任务、“17+9”项“小切口”改革事项取得扎实成效。“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区镇村三级“帮办代办”服务站全覆盖。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全市首个金融产业促进会成立。区域协作不断深化,禅茂帮扶协作持续推进,创新建设“3+3+N”反向飞地,推动罗非鱼产业转型升级。
“思想一变天地宽,观念一转天地新。”2025年,茂南改革再深化,从经济项目到城市治理,从农村土地到国资国企,全方位创新正重塑发展生态。茂南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茂南全面深化各项改革,解决项目发展难题。深化财税改革,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探索“沉睡”资源有偿使用新模式,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穿透式监管。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镇街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农村土地改革等,强化财政体制激励导向,推动产业引导母基金落地见效,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政府建设。
开放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茂南深化禅茂对口协作,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罗非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探索“湾区总部+茂南基地”“湾区研发+茂南转化”等产业发展模式。
开放思维在2025年进一步升级,通过健全海关、科工、税务等部门协同机制,构建“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开放格局。让开放不只是地理空间的拓展,更是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的“第一竞争力”。一方面,茂南压实部门“管行业必须管招商”、镇街“管区域也要管招商”职责,推动招商工作专业化、社会化,深化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以商招商、应用场景招商;另一方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深化服务官制度,推进“一窗通办”“一网通办”,既要引得企业来,更要留得住企业发展。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交会点,茂南的发展之路愈发清晰。通过产业升级、城乡融合、思想破冰等的多维突破,团结一心、奋勇拼搏,必将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茂南实践的绚烂篇章。
撰文:颜志雄 通讯员 陈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