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潮州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工作,为新一年高质量发展指明路径。
潮州提出,将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美丽。林文强 摄
潮州提出,将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美丽。林文强 摄
过去一年,潮州积蓄发展势能、提振发展势头,纵深推进经济工作“六大重点攻坚”“十大攻坚克难重大任务”,大抓产业、项目、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行稳致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7%,增速排名全省第八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60亿大关,连续两年增速排名全省第二位。
面对2025年,潮州定下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5.5%的目标,以干好“三件大事”作为突围方向,提出“2+2+4+2”路径——两个纵深推进、双年行动、四个计划、两个服务,即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展“重大项目突破年”和“城乡品质提升年”,实施产业倍增计划、质量立市计划、工商并举计划、文化赋能计划,优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和政务服务等十方面重点工作。
一步一个脚印,潮州将紧紧抓住这些重点,竭尽全力拼经济、抓产业、促改革、谋发展,以奋斗者的姿态赶超奔跑,力争打开新局面、干出新变化。
谋细
力争率先实现全域美丽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被摆在潮州2025年十大重点工作之首。潮州提出,将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美丽。
底气何在?过去一年,潮州举全市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城乡区域加快协调发展。城乡产业格局更加优化,潮安区、饶平县入选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饶平县成为全省首批“光伏+建筑”试点区域,现代化海洋牧场加快建设,饶平鮸鱼出口欧洲实现“零”的突破。城乡人居环境焕新焕彩,广东“东大门”提升工程20条门户道路完成沿线风貌改造提升,31个乡镇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城乡基础建设提速提档,潮安区、饶平县分别入选国家级、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城乡发展机制有效优化,设立全省首个“百千万工程”信贷风险补偿资金,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入市。
可以说,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两年时间里,潮州持续锻造赶超跨越的“潜力板”,撬动起发展的“强引擎”。
站在关键之年的起点上,潮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在统筹推进强县兴镇富村上加力提速。围绕“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突出“产业兴”“环境美”发展导向,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纵深推进,意味着潮州“百千万工程”走向更深层次的发展阶段,这四个字也显示出潮州聚力攻坚复杂领域的信心决心。
在强县兴镇富村方面,潮州把提升发展能级作为关键。围绕潮安“工业强区”、饶平“临港新城”、湘桥“中心城区”发展定位,潮州继续推进潮安区、饶平县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建设,打造15个县域特色产业园,同时推进潮安区国家级新型城镇化、饶平县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
镇村方面,发挥名镇名品引领带动作用,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农业大镇,扶持51个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设立强村公司200个以上。
聚焦“产业兴”,一方面继续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加快“去木换塑、疏近用远”步伐,累计完成传统木质网箱清拆3万格、新型塑胶网箱改造1.5万格、加强重力式深水网箱投放360口。同时,打造粤东种业创新与繁育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产业园海上分园、花鲈良种场,力争年产苗突破5000万尾。另一方面,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狮头鹅、橄榄等特色农业品牌,发展“种养—加工—销售—服务”全链条农业产业。
聚焦“环境美”,潮州将实施绿美建设“六大行动”,完成林分优化6.6万亩、新造林抚育6.6万亩、森林抚育2.98万亩。开展森林拥城增绿、园林精品提升、花园城市添彩和“五边”“四旁”绿化美化等系列行动。与此同时,突出抓好10个省典型镇、56个省典型村的培育打造,打造凤凰茶谷等8条示范带,全面完成建制镇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美丽目标。
镇村美环境,城市提颜值。潮州还将在建设高品质高颜值现代化城市上加力提速,通过开展“城乡品质提升年”行动,深入推进城乡风貌提升,系统推动空间、颜值、设施、管理等全面提质,围绕规划设计、城市门户、市容市貌、乡村风貌、城市更新、城乡治理等方面抓提升,全力打造“最宜居秀美城乡”。
谋深
“三个计划”重塑产业格局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对于制造业起家的潮州而言,大抓工业产业就是大抓发展之道。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潮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7%,增速排名全省第八位。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10:45.4:44.6,增加值增速分别排名全省第一、第十二、第六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实现近年来正常年份的首次正增长。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技改投资等增速扭负为正。
这些数据,证明潮州产业发展经济加快筑底回升,有信心下好产业“一盘棋”。
与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样,潮州把“坚定不移大抓工业产业”放在今年要干的“三件大事”之首。
过去一年,潮州深入实施“经济工作六大攻坚”“十大攻坚克难任务”“优大强”等行动,加速构建“3+3+2”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两大平台”“三大园区”,深化融合产业科技,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比翼齐飞”,孕育未来产业。
但必须承认,潮州产业发展中仍存在问题,如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慢”,科技创新与工业设计牵引力“弱”,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少”、产品同质竞争“乱”等。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三个计划”,即产业倍增计划、质量立市计划和文化赋能计划,志在重塑产业格局。
实施产业倍增计划,潮州将深入实施“优势产业倍增”“新兴产业倍增”“产业园区倍增”“优质企业倍增”“工业投资倍增”等“五个倍增”行动。
从一组数据看行动目标。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上,力促现代轻工纺织、现代食品和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年度总产值增至1100亿元、270亿元和65亿元;在发展新兴产业上,推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产业年度总产值达200亿元,大力发展海上风电、LNG冷能综合利用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低空经济;在园区建设上,高标准建设“两大平台”“三大园区”,实施总投资54.9亿元的16个主平台基础设施项目,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0个以上;在培育优质企业上,年度完成“个转企”400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认定“优大强”企业65家;在工业投资上,开展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四大重点行动”,推动170家规上企业“数转智改”“上云上平台”。
总而言之,潮州将加快构建起“3+3+2”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打造“现代轻工业重镇”,力争到202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3000亿元以上。
产业发展不仅要有数量,也要有质量。潮州将实施质量立市计划,在推动质量变革上加力提速。具体而言,推进重点产业“九大行动”,构建更加科学的质量标准体系、更高水平的质量支撑体系、更加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打造质量品牌矩阵,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推动一批企业通过湾区认证、有机产品认证。提升产品质量标准,实施重点产品质量阶梯攀登工程,强化食品、卫生洁具、不锈钢等重点产业集群质量监管。此外,进一步强化质量服务保障和严格工程质量管理。
布局产业发展“一盘棋”,潮州“软硬兼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文化赋能计划,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把文旅业培育打造成支柱产业。在保护“城、寨、窑”等遗存的基础上完善“游、娱、购”等配套,发展“吃、住、行”等业态,串联“山、海、村”等节点,将潮州打造成粤东文旅中心城市、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下好产业发展“一盘棋”,强化项目支撑尤为重要。潮州将开展“重大项目突破年”行动,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健全完善项目谋划、储备、建设机制,系统推动项目投资建设全体系重塑、全链条突破。
突破体现在三个方面。项目储备求突破,紧盯“两新”“两重”政策导向,新增储备政府投资项目200个以上、总投资额超400亿元;项目投资求突破,实施年度投资211亿元的210个省市重点项目,力争新开工项目数量突破46个,全年完成固投超343.5亿元、增长4%;项目招商求突破,力争新增招引项目总投资400亿元以上,力促2024年招引项目开工率达75%,累计完成投资100亿元。与此同时,加大项目投资促建力度,全力攻坚交通、水利、能源、文旅、民生等“五类项目”。
谋远
“年会归潮”拓开放之门
过去一年,潮州全年接待游客增长23.9%,“五一”旅客净流入量排名全国第二位。2025年春节假期来潮游客超429万人次,游客在线旅游(OTA)总消费排名全省第五位。潮州这座千年古城逐渐成为近悦远来的现代化网红城市。
来往之间,潮州开放之门越开越大,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过去一年,潮州内外贸易加快提质增效,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11.7%,增速排名全省第八位。潮州开放合作不断深化,会展经济势头良好,消费市场持续畅旺。
新一年,潮州将围绕“活”字增动能,以做好“侨”的文章为引领,以承办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为依托,千方百计凝侨心、聚侨力、引侨资,纵深推进工商并举等发展举措,持续激发开放合作新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工商并举计划,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深化“以贸促工、贸工结合”,充分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挖掘消费潜能,潮州将支持一批“有数有税”企业纳入政策补贴名单,力争新增限上商贸企业60家,推动牌坊街特色商圈重塑业态,培育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夜间消费场景。
发展会展经济,潮州将推动会展中心与周边区域一体化建设,谋划导入陶瓷、服装鞋帽等全产业链展会和“小而美”专业展,构建“买世界卖世界”现代商贸体系,探索在大湾区、长三角等地设立品牌展销中心,推动更多“潮州优品”走出去。
除此以外,培育壮大电商产业、全力稳外贸稳外资、以产业协同、供应链协同融入大湾区“经济圈”等区域发展战略,也将成为“搞活”潮州新路径。
2025年是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的“归家之年”,也是潮州做好“侨”的文章的关键一年。潮州把坚定不移做好“侨”的文章作为今年要干的“三件大事”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以“侨”为桥、为“侨”搭桥,高水平筹办第23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全方位汇聚全球潮侨潮商潮团力量,千方百计凝侨心、聚侨力、汇侨智、引侨资。
锚定“全球潮人共襄盛举”目标,潮州继续倾力建设镇海楼续建工程、府县城隍庙、潮人公园等地标工程,精心谋划开闭幕大会和非遗展演、潮商对接、侨心凝聚等特色模块,为四海潮人营造“山水宋城、千年文脉”的潮韵盛宴。同时,用好用活潮剧、潮州大锣鼓、潮州工夫茶等侨乡文化载体,大力开展“潮州文化节”“潮州非遗海外展”等活动,引导更多潮籍乡亲回家探亲、返乡寻根。在谋划合作发展方面,探索设立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潮州联络站、海外招商联络点、港澳台及海外创业创新园区,针对性谋划推出一批公益项目、产业项目,动员更多潮籍乡亲返乡创业、投资发展,以“年会归潮”带动实现“侨”归如潮。
谋实
加力提速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蓝图绘就,唯有实干。新的一年,潮州围绕“统”“实”“改”“活”“快”五个字做文章,打造系统发力、谋实做实、锐意革新、放开搞活和紧抓快干的善为政府,以政府的善为激发干部的敢为、带动社会的共为,在时代新征程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干出新气象。
一年来,潮州深入实施“三大战役”,有效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国资“三大平台”整合优质资产超310亿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近3000项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时间压缩率达94.3%,企业设立、不动产登记分别实现0.5、1.5个工作日办结……
一个个发展堵点被加快打通,潮州以改革破题的步伐越走越快。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纵深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上加力提速。
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潮州将突出“项目跟着规划走、资源跟着项目走”,强化财政资金、空间规划对“十五五”规划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项目落地的保障支撑,切实提升规划的可行性。
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工程。坚持“企业有呼、政府必应”,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少跑腿”“降成本”“有靠山”,科学改革土地管理制度,解决企业“用地难”等问题。
与此同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支持三环等龙头企业参与新型储能与新能源等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支持韩江实验室联合骨干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应用型科技研发。另外,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优化人才发展机制,为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如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潮州将优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加快四级综合救助平台和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建设,推动每个县区建成2个慈善超市示范点。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潮州将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圈,新建3个标准化“就业驿站”,推进“三项工程”,新增取得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劳动者6000人次。
在服务“一老一小”方面,健全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开展镇级敬老院整合优化提升,实现“长者饭堂”镇街全覆盖。推进市、县两级示范性托育机构建设。
在教育医疗方面,推进城区义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推广集团化办学模式,推动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完善“四翼四联、四级一体”高质量教研体系。新建3个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培育4个高质量幼儿园共同体。推动潮州市中医医院创建三级中医医院,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湘桥区医联体建设,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
在构建高水平安全格局上,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涉稳涉访风险排查化解。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之外,潮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把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作为十项重点工作之一。潮州将继续打好“干部思想作风转变”战役,坚持不懈强党建、重法治、转作风、提效能,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南方+记者 陈柔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