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19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1.19亿元……去年,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下称“东江科技园”)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以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惠州仲恺高新区10%的GDP。
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今年,东江科技园将如何挺膺担当,助力仲恺高新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东江科技园航拍图。 南方+ 梁维春 拍摄
东江科技园航拍图。 南方+ 梁维春 拍摄
据悉,围绕打造“科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专业园区标杆”这一奋斗目标,东江科技园将继续做强做优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激活园区发展“向新力”。
燃机热电项目预计5月正式投产
在东江科技园东兴片区,坐落着国内首个高国产化率9F5型燃机数字电厂——广东华电惠州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华电惠州公司”)。这里没有传统印象中的大黑烟囱和尘土飞扬,映入眼帘的是蓝白相间的四方建筑物、树苗环绕的现代化厂区,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广东华电惠州东江燃机热电项目预计5月正式投产。 南方+ 梁维春 拍摄
广东华电惠州东江燃机热电项目预计5月正式投产。 南方+ 梁维春 拍摄
作为省重点项目,广东华电惠州东江燃机热电项目总投资约31.74亿元,建设2台535MW 9F5改进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机组,并同步配套热、冷网工程,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可达75.88%。
“当前,两套机组已经整套启动并顺利并网,正在调试天然气管道。”华电惠州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刘晓东透露,预计今年5月,两套机组将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二季度中期项目全面建成后投入商业运行。



东江科技园瞄准未来,打造超百亿级通用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正式投产后,项目年发电量约32.66亿千瓦时,可满足整个仲恺高新区4个多月的用电需求,为企业、工厂、家庭输送源源不断的电能。此外,项目每年还可供热约389.66万吉焦,供冷约171.79万吉焦,为东江科技园、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等大约20公里范围内的产业园区提供工业蒸汽和冷水。
“我们两套机组均采用‘低氮燃烧+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执行比超低排放标准更为严格的标准。”刘晓东介绍,与同级别燃煤电厂相比,华电惠州公司每年可减排氮氧化物626.33 吨、二氧化硫919.99吨、烟尘184.23吨,为惠州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今年投产项目预计实现年产值151.5亿元
放眼东江科技园,一幅“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高质量发展图景跃然眼前。
广东华电惠州东江燃机热电项目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即将满负荷试运行;拓邦智能控制器暨锂电池扩产增效项目(二期)投产后,将具备年产12500万套智能控制器、1.3GWh锂电产品和860万件高效电机产品的生产能力;三瑞新能源及智能逆变器研发生产项目建成后,将主要生产逆变器、太阳能控制器、锂电池、便携式移动电源等产品……



东江科技园瞄准未来,打造超百亿级通用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近年来,东江科技园积极落实“专班调度”“专员督办”“红灯警示”三大长效机制,做好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不断推动项目落地生根、企业茁壮成长。
以广东华电惠州东江燃机热电项目为例,东江科技园成立了项目联合党委和建设专班,通过搭建“一线会商”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等方式,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题,从贴心服务、要素保障、政策扶持等方面保障项目建设。
“全区百强企业中,我们占了1/4;R&D经费占GDP比重达10.75%,比全区高2.44个百分点,是全市的3倍。”东江科技园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唐高杰介绍,去年,东江科技园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19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1.19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稳步增长。
今年,东江科技园将聚焦打造“科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专业园区标杆”,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目前,园区共10宗在建项目,其中有5宗预计今年投产,计划总投资69.32亿元,达产后预计可实现总产值151.5亿元。
谋划打造超百亿级通用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当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重塑产业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在东江科技园,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
走进华电惠州公司的总控室,各个区域的实时监控画面、各项生产经营数据在大屏幕上一览无余。依托ICS智能控制系统,大多数设备实现自动化运行,基本可达到“少人值守”状态;借助三维数字电厂,可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故障预警、智能调度……
华电惠州公司的总控制室。 南方+ 梁维春 拍摄
华电惠州公司的总控制室。 南方+ 梁维春 拍摄
“春节后,我们初步完成了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作为内部技术人员的智能助手。”华电惠州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根据华电广东公司的规划,今年还将在惠州公司部署更高版本的大模型,服务全广东区域的华电电厂。此外,厂区里的智能巡检机器人也即将上岗,为电厂运行安全保驾护航。
视线转向10公里外的惠州市华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阳集团”),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已成为该公司的“力量倍增器”。华阳集团不仅将智能座舱产品全面接入DeepSeek的功能,还积极利用ChatGPT、DeepSeek等AI工具为研发赋能。
这一幕幕是今年以来,东江科技园人工智能应用多点开花的生动写照。
“若不能及时抢占未来产业高地,就可能在发展中掉队。”唐高杰表示,东江科技园将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把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作为园区发展的强大引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向未来产业集聚规模化发展。
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东江科技园提出,依托拓邦、艾比森、迈锐、雷曼等重点企业,打造超百亿级通用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聚焦具身智能产业研发与应用,引入多家专注于机器人核心算法、传感器技术的创新企业,争取在3年—5年内使具身智能产业成为园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
唐高杰介绍,为实现这些目标,东江科技园将进一步增强靶向招商的精准性,围绕自身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编制产业链关键环节招商图谱,依托园区招商大使,落实供应链招商、以商引商,加大到江苏、浙江等地区的招商频次,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同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举办园区供需对接会,搭建企业供需“直通车”;加快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聚焦智能网联、新型储能、超高清视频显示等领域,为初创型企业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体系;大力实施“才聚东江”战略,设立人才培养基地,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推动大湾区未来人才社区建成运营。
数读
东江科技园2025年发展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10%以上
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0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25家
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5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8家
推动1家省级、2家市级创新平台通过认定
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存量达26家,市级创新平台存量达59家
在孵企业数量(含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达53家,专利授权量达750项
省、市重点项目力争完成年度投资7.15亿元
引育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不少于10家,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达30亿元
力争过会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
采写:南方+记者 于蕾 通讯员 东江宣 惠仲宣
视频/图片:南方+记者 梁维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