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产城速递》第667期
(1)深圳发布方案,培育万亿级“20+8”产业基金群
近日,《深圳市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行动方案》提出到2026年底,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双万”格局——万亿级“20+8”产业基金群、经备案的股权投资及创业投资基金数量突破1万家(只)。
《行动方案》提出,鼓励国内外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机构参与深圳市“20+8”产业集群基金管理机构公开遴选,引导金融机构、资产管理机构、产业资本参与深圳市“20+8”产业集群子基金;试行财政专项资金“补投联动”,通过市场化方式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
截至2024年末,深圳市私募创投家数及规模位居全国前三;2024年新增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合计159支,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一。支持投资科技创新创业企业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管理机构和公司制创业投资基金发行5-10年中长期公司债券、科技创新公司债券。
(2)深圳产发在建及运营项目29个
据报道,特区建工集团全资子公司深圳市产业空间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产发公司)业空间保障专营机构共有在建及运营项目29个。产发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产发公司产业空间保障专营机构共有在建项目10个,面积约246万平方米;运营项目19个,面积约120万平方米,资产总额超186亿元。
深圳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是深圳首个优质产业空间试点项目,首个二三产业混合用地试点和首个“专精特新”产业园,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国家部委作为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两次进行全国推广。项目已签约包括世界500强子公司在内的37家优质企业,威远精密、赛特新能等27家企业已投产。
(3)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将适度放宽
据报道,金融监管总局近期组织开展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试点工作。试点适度放宽《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部分条款,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对于“控股型”并购,试点将贷款占企业并购交易额“不应高于60%”放宽至“不应高于80%”,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七年”放宽至“一般不超过十年”。
试点城市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济南市、武汉市、长沙市、广州市、成都市、西安市、宁波市、厦门市、青岛市、深圳市和苏州市等18个城市,涵盖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3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武汉、成渝、西安3个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4)宝安造黄金微针拿下首个国产射频FDA认证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官网公布,由宝企深圳半岛医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半岛医疗”)研发生产的黄金微针产品获得FDA 510(k)注册认证,该设备是首款获得该项注册认证的国产射频微针仪器。
头豹研究院2023年发布报告指出,按项目收入计算市场规模,经测算,2018至2022年中国射频微针的行业规模实现从450.2万元到727.7万元的增长,并预计2023至2027年中国射频微针行业的规模将从841万元增至1473.2万元。
海外数据机构——Verified Market Reports指出,2022年,黄金微针射频仪器市场规模为5.5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12.5亿美元,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6%。
(5)广东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连续5年居全国第1
据报道,全球人形机器人约38%的供应链企业在中国,而中国约57%的供应链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全球人形机器人约38%的供应链企业在中国,而中国约57%的供应链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
最近发布的《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提到,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机器人,加快突破机器脑、机器肢、机器体和关键核心部件,引进和培育3~5家独角兽企业、科技型领军企业。
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套)、增长31.2%,占全国的44%,连续5年稳居全国第一。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广东省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智能机器人产业聚集区,正加速构建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高地。
来源: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南方都市报、深圳商报
撰文:邱永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