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即日起,镇“百千万工程”指挥办联合镇融媒体中心,推出《“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系列报道,以一个个生动实践展示中堂镇“百千万工程”的建设成果,推动全镇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发展氛围,进一步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向全域全面铺开深入推进。
典型案例名称
龙舟文化赋能,助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案例描述
01
基本情况
中堂镇“龙舟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堂龙舟景”民俗是省级非遗项目。
2024年,中堂镇通过在传统民俗、赛事活动、产业拓展、文旅融合等方面进一步活化用好“龙舟非遗”资源,持续擦亮“中国龙舟之乡”城市名片,赋能“百千万工程”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02
实施内容
01
成功举办并组织参加龙舟赛事。
2024年6月18日,在中堂镇龙舟文化节开幕式后,立即举办男子传统龙舟1000米竞渡锦标赛。这一高规格的赛事当天吸引了近10万人次前来观看,同时线上直播平台的观看人数达数百万人。
中堂镇以彰显地域特色文化的品牌赛事(龙舟竞渡),结合美食嘉年华、城市火柴盒TIME音乐晚会等系列文体旅促消费活动,在聚集人气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城市美誉度,促进旅游产品形态创新,丰富了旅游内涵,激发了消费活力,助力全镇乃至全市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在“龙舟月”期间,中堂龙舟队还陆续参加了在湖南、深圳等地举办的大型龙舟赛事,且屡创佳绩、勇夺桂冠。2024年6月,中堂龙舟队更代表东莞市出征,参加在丹麦哥本哈根举办的国际龙舟赛并勇夺冠军。
▲点击图片回顾精彩场景
02
创新开展多项民俗文化活动。
精心筹办龙舟月活动,其中5月15日(农历四月初八),举行起龙民俗活动;中堂镇的传统“龙舟九景”趁景巡游精彩纷呈,每一景不仅吸引了群众驻足观看,也引来了不少“兄弟村”“世好村”的龙舟从四面八方赶来“探亲”,与招景村的龙舟一起进行游龙表演。江面上、岸上热闹非凡。通过“非遗展示+特色美食+潮流文化”等举措,进一步丰富“龙舟文旅”的内涵,大力拓展“文旅+”的外延。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龙舟月”期间,共有5万多人次到中堂来观光消费,同时还接待了国家、省、市30多家媒体和网红博主前来“打卡”、直播,市级以上媒体共发布200多条(篇)相关新闻产品,部分更推送到脸书、推特等海外社交平台。在“龙舟月”期间,推出了大型记录片《龙腾中堂》,通过全媒体全方位宣传推介,为“龙舟月”营造浓厚的氛围,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广泛赞誉。
03
大力拓展“龙舟文化”全产业链发展。
进一步完善已有的龙舟产业扶持机制,并通过向上级有关部门单位争取政策资源等支持,助力发展中堂镇全产业链龙舟文化产业,打响“好龙舟·中堂造”品牌。
▲龙舟系列文创产品礼盒
大力扶持全镇4间龙舟制造厂、10多家手工制作龙舟模型的工作室发展壮大。今年以来,其制作龙舟模型近200条,接到龙舟制作订单50余艘,龙舟生产量同比增长10%,产值900余万元。中堂镇政府还牵头联合东莞市广美文创研究院,结合传承人的专业技术支持,研发推出龙舟文创产品50多款,创新推出龙舟节系列文创产品礼盒、龙舟进校园系列产品等5个套装,小龙舟、小龙头等文创产业逐步成型,预计年产值达300万元。小龙舟等文创产品成功入选首批“东莞礼物”。
为加强对龙舟制作及龙舟文创的宣传,将较为完善的龙舟制作基地及龙舟文创录入中堂文旅地图,结合相关活动开展宣传。
04
积极打造非遗研学文旅线路。
探索开展龙舟研学活动。开展龙舟民俗体验游、“小候鸟”非遗研学、青少年传统文化体验、龙舟月摄影采风等研学采风活动,组织学生、亲子家庭、摄影爱好者分别到潢涌黎氏大宗祠、龙舟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参观,并现场学习体验龙舟制作技艺、亲子龙舟拼图、龙船饭等,切身体验中堂镇的民俗文化和非遗魅力,提升“中堂龙舟之乡”形象。
05
鼓励龙舟俱乐部创建与运作。
为进一步团结龙舟运动爱好者,提升中堂龙舟运动竞技水平,推广龙舟文化,中堂镇成立了中堂龙舟协会。
截至2024年11月,中堂镇共建民间龙舟俱乐部20多家,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省、市各类龙舟赛事,成绩斐然,结合节假日组织开展“南青杯”“北海杯”“向龙杯”龙舟俱乐部邀请赛,吸引了镇内外龙舟爱好者及游客到场观看。
▲11月10日,中堂镇“向龙杯”龙舟俱乐部邀请赛举行
03
工作成效
一是努力以“赛事+”的方式促进与国内外各地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助力中国龙舟文化出圈出海,大力推动文体旅有效深度融合。
二是通过开展系列龙舟民俗活动、拓展龙舟文创及打造研学路线,吸引群众消费打卡,有效助力中堂的文旅火爆出圈,助推中堂文旅产业发展。
三是随着龙舟俱乐部的兴起,为中堂文旅提供了一个新热点,为中堂龙舟健儿提供了展示交流平台,有效促进和美农村发展。
资料来源丨中堂镇“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
编 辑丨程思敏
校 对丨彭文悦
责 编丨汀 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