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5家企业上市,江门“金种子”长成“金梧桐”

作者 吴惠芳 2025-01-24 06:32

2025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全市新增3家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14家纳税超亿元企业,64家企业入选广东制造业500强、数量全省第三,钧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钧崴电子”)IPO注册生效,海鸿电气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优质企业加速涌现,江门产业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今年1月,钧崴电子成功在创业板上市,成为今年广东省首家新增上市公司。这是自2021年江门深入实施“金种子”三年行动方案以来的第5家上市企业。目前,江门境内A股上市公司有16家,港股上市公司有7家。江门资本市场“聚木成林”的背后,是江门对企业的精心培育与支持。

推动企业抢滩上市浪潮,不仅让企业获得更多资本垂青,更促使形成以龙头企业引领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格局,加速了江门与大湾区城市深度融合,推动产业互补互促,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今年1月,钧崴电子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金种子”计划下第5家上市企业。 图片来源:全景网

今年1月,钧崴电子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金种子”计划下第5家上市企业。 图片来源:全景网

播撒希望“金种子”

1993年11月,广东美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澄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响了“粤美雅”股票挂牌钟声,江门第一家上市公司诞生,拉开资本市场发展序幕。

在随后的20年里,江门A股资本市场的发展态势较为平缓,新增上市公司的数量屈指可数,市场活跃度不高。2018年至2020年,更是连续3年未新增上市企业,资本市场发展陷入停滞。

面对困境,江门市委、市政府意识到,要推动当地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必须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鼓励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20年,江门发布《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金种子”三年行动方案》,挑选超百家优质企业组建上市后备库——“金种子库”。

为了让“金种子”尽快开花结果,江门打出一套有力“组合拳”。一方面,为拟上市企业和培育对象开辟“绿色通道”,大幅缩短上市培育周期。另一方面,对企业上市各关键环节予以奖励,境内上市和再融资企业最高可获500万元奖励,极大激发企业上市热情,降低上市成本。

“金种子”计划在江门大地落地生根,硕果累累。2021年,短短9个月内,奇德新材、芳源股份和绿岛风3家公司成功上市。2023年7月,博盈特焊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今年1月,钧崴电子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金种子”计划下第5家上市企业。

“金种子”茁壮成长,其下必有沃土。江门健全全市统筹协调领导机制,发挥优势互补、政策叠加效应,为培育上市企业打造“沃土”。在企业申报IPO关键环节,政府部门提前介入,帮助企业有效解决各类问题。2021年以来,全市企业IPO通过率71.43%,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2.05%,在珠三角名列第一。

此外,江门争取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大力支持,均在江门设立上市服务基地,常态化举办政策培训、投融资对接、项目路演、交流互动等活动,累计举办活动超过60场次、培训企业数超过1000家次。

现阶段,江门正抢抓全省产业有序转移战略机遇,从中发掘一批优质创新型企业,动态补充“金种子”企业库,建强资本市场后备企业梯队。2024年江门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31个,增长46.7%。目前,全市储备的上市后备企业103家,北交所IPO在审企业1家,进入广东证监局辅导4家。

“金舱”稳步孵化,“金种子”发芽开花,江门资本市场的春天悄然来临。

浇灌“国资活水”

2021年,广东奇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奇德新材”)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江门实施“金种子”三年行动计划后首家上市的江门企业。

奇德新材董事长、总经理饶德生表示:“上市过程中,江门金融工作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了周到服务与细心指导,资金方面,政府也出台了补助政策。”

2021年,广东奇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 图片来源:全景网

2021年,广东奇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 图片来源:全景网

实际上,在江门企业上市进程中,国资力量随处可见。江门共打造31只股权投资基金,在“金种子”企业里优中选优,予以重点支持。2021年来上市的5家企业中有3家得到国资支持,目前在审的1家企业也有国资投资。

以博盈特焊为例,2020年,博盈特焊抓住资本市场改革机遇踏上上市路。同年,在江门市国资委支持下,江门发展集团斥资1600万元收购其1%股权。这不仅为企业提供资金,助其扩大生产、提升研发与盈利能力,还借助国企管理经验和资源网络,完善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体系,为上市做好准备。2023年7月,博盈特焊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

2023年7月,博盈特焊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 图片来源:全景网

2023年7月,博盈特焊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 图片来源:全景网

博盈特焊的成功并非个例。位于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的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是江门市近年来单个投资规模最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项目。立足“以投促引”模式,江门出资超26亿元引导行业巨头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成功落户。2023年10月,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交易。由江门市属国资、新会区属国资、江海区属国资共同成立的出资平台——海纳新能源合伙企业,作为最大基石投资者认购1.01亿美元(约7亿元人民币)新股。

这种“真金白银”的投资方式,如同“活水”般滋养着江门企业,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政府的诚意,也增强了市场对企业的信心。

嵌入大湾区“新版图”

上市企业群体的快速发展也折射出区域经济发展欣欣向荣的活力,同时也预示着珠西产业新城的这片热土,未来将会给上市公司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钧崴电子本次拟募集资金11.27亿元,所募资金将主要投入电流感测精密型电阻生产项目、年产电力熔断器2300万颗项目以及钧崴珠海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该公司表示,战略愿景是借由持续地创新成为全球元器件行业中的细分领域领导企业。

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区位示意图。 资料图片

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区位示意图。 资料图片

钧崴电子是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的首家上市公司,其成功上市是江门市近年来推动企业上市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江澳合作持续深化的生动注脚。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位于银湖湾滨海新区,依托江澳两地的共同协作,正逐步发展为一个集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于一体的高端产业园区。钧崴电子正是在此园区成长起来的代表之一。

一方面,园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另一方面,丰富的政策优惠和人才汇聚,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此外,园区内的电子产业集群效应,使得钧崴电子能与上下游企业无缝衔接,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钧崴电子正是在此基础上脱颖而出,成为了园区内的“领头羊”。

60余名来自新西兰、德国、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港外国商协会和企业代表走进江门。吴惠芳 摄

60余名来自新西兰、德国、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港外国商协会和企业代表走进江门。吴惠芳 摄

迈入“双通道”时代,入局大湾区核心城市经济圈,江门迅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海外投资者瞩目的焦点。一时间,江门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企业考察团。2024年,江门累计向80多批、逾3000名客商推介江门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与投资潜力。

当前,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优势尽显,是全省新一轮布局中面积最大、可连片开发的产业集聚区,也是大湾区省重点支持的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借助“双通道”的优势,江门能够有效承接大湾区核心区的产业、技术与人才辐射,大力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能力提升。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也是江门全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开拓高质量发展崭新局面的关键时期。

奋进新征程,江门如何持续发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壮大优质企业队伍,支持总部企业、大型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新增1家国家级、7家省级单项冠军,2家产值超50亿企业,力争超百亿企业有新突破。继续深化实施“金种子”行动,争取企业上市再突破。

撰文:吴惠芳 任龙 萧敏杰

编辑 钟惠琳
校对 曾慧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