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周·年度企业|比亚迪:地球之冠

南方+  2025-01-08 14:00

■编者按

经济,是当前首要的议题;企业,是湾区创新的主体。

企业强,则大湾区强;经济兴,则大湾区兴。基于企业,关注城市;基于经济,纵论湾区。

企业有兴替,一年一议题。2024年,大湾区企业的年度热点为“出海”。

出海见新篇,企业谋新局希音“链动全球”、比亚迪“全球夺冠”、美的“卷王破卷”……今日,南方城市智库选择珠三角九个出海样本,以九篇故事讲述一个大时代。

1月6日起,南方城市智库将首次以“发布周”为形式,一天一主题,在南方+客户端陆续发布《出海——珠三角高质量发展报告》系列成果,并于10日正式集纳出版主题特刊,敬请垂注。


谁能撼动全球电动车“顶流”特斯拉?

2011年,马斯克对于比亚迪还略带嘲笑地笑笑,而到了2023年,这位特斯拉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改口称比亚迪“竞争力很强”。

不为人知的是,比亚迪和特斯拉均同一年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2003年,特斯拉在硅谷成立,深圳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两家巨头在2003年在同一赛道起跑,开创了人类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时代。

从刚刚过去的2024年全球车企业绩来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领先。这也是比亚迪连续第三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这家研发人员最多的车企,打造了壁垒颇高、数量丰富的技术“鱼池”,推动这家中国品牌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掌握话语权。

“我相信属于中国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汽车必将诞生一批世界级的品牌,我们都有机会成为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最近表示称。

只有登上世界级舞台,才能成为世界级品牌,海外市场成为比亚迪做大做强的新战场。当前是比亚迪第三波“出海”,比亚迪启用产线出海的新战略,既促进其产品在海外市场全面融入,又为其供应链在全球拓展奠定基础。

燃梦起点:作坊创业,建技术“鱼池”

1995年,比亚迪在深圳龙岗布吉街道的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作坊成立。

那时,比亚迪没有自动化的流水线,没有高精尖的设备,仅靠着“人加夹具”,硬是拼凑出第一条镍电池生产线,迅速成为二次充电电池行业龙头,并于2003年跨界扎进汽车行业,次年就推出新能源概念车,也可以说这时,比亚迪开启了“中国造车梦”的时代。

公司初期,跨界造车,一度遭受内外质疑,但获得了巴菲特团队等投资人的“押宝”。

从生产电池到横跨造车,比亚迪如何获得投资人的青睐并发展至今?技术创新一定是其中的关键要素。

比亚迪1000万辆新车下线。

比亚迪1000万辆新车下线。

在比亚迪总部展厅,一整面的技术专利墙总是让来访者大为震撼,其中心的“技术为王,创新为本”八个大字更是道出比亚迪的企业理念。

对于比亚迪的技术创新,王传福曾多次提到,比亚迪有技术“鱼池”,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市场需要时就捞一条出来,新能源车、轨道交通都是“鱼池”里的大鱼。到现今,比亚迪横跨汽车、电子、新能源、轨道交通四大产业,构筑了从原材料到销售服务的垂直整合的汽车产业链。

最新统计显示,2024年,比亚迪累计产量达430.4万辆,同比增长41.34%;累计销量达427.2万辆,同比增长41.26%。比亚迪不仅成为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冠军,也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从电池产业销往全球到成为全球新能源车“销冠”,比亚迪的发展历程一直都与其全球布局和三次“出海”息息相关。

早在20世纪90年代,比亚迪就盯上了海外市场。1998年,比亚迪在荷兰设立首个海外分支,做起电子代工。这看似不起眼的第一次“出海”,却让比亚迪捞到了公司首波出海的“第一桶金”,悄悄攒下闯荡世界的底气。

随后,比亚迪就像个嗅觉敏锐的猎人,捕捉到新能源交通的新风向,把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云巴等产品先后推向全球。

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伦敦八分钟”吗?贝克汉姆乘坐那辆红色双层巴士缓缓驶入鸟巢,瞬间抓住全世界目光。

这样的伦敦双层巴士很多已经电动化,比亚迪正是其重要供应商之一。如今,超1800辆比亚迪电动巴士在英国街头穿梭,占据当地纯电动大巴六成多的市场,让世界真正见识到比亚迪在新能源交通领域的创新魔力。将纯电公共交通推往海外,正是比亚迪的第二次“出海”。

从2003年首款新能源汽车原型诞生,到2015年储能业务全球开疆拓土,比亚迪这一路,稳扎稳打,在海外铺下电子产品、光伏、电动大巴、锂电池等业务版图,逐渐成为中企出海阵营里经验老到的“先锋官”。

扬帆进击:全球建厂,第三次“出海”

最近几年,比亚迪开启出海3.0阶段,让新能源乘用车“出海”。

2021年5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出海战略正式启动。从规模和模式上,这次“出海”采用“产线出海”与“舰队出海”的双轮驱动,要在全球掀起一场绿色风暴,更是开启了比亚迪追逐其“全球造车梦”的时代。

这并非比亚迪首次海外建厂——早在2013年,比亚迪就在美国兰开斯特建设了北美地区最大的纯电动大巴工厂,但直至2021年,比亚迪才开始真正大规模在海外建厂。

比亚迪技术页面。

比亚迪技术页面。

至今,从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到热情洋溢的南美巴西;从风情万种的东南亚泰国,再到欧洲大陆的匈牙利,比亚迪一路“安营扎寨”,精心构筑本地化生产体系,并撒下销售网点,一张全球化产销大网徐徐拉开。

2024年8月,比亚迪泰国工厂可是出尽风头。竣工投产的那一刻,其在全球的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也同步下线。这座工厂的建设仅仅用了16个月,就拔地而起一座年产能15万辆的比亚迪大厂。这般“中国速度”,让世界惊叹。而与工厂建设同步的是,用了短短两年,比亚迪车已经在泰国站稳脚跟,成了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宠儿,销量一骑绝尘。

再把目光投向巴西。2024年12月3日,巴西总统卢拉接见比亚迪高管李柯,一场关乎未来出行的计划就此展开。李柯透露,比亚迪巴西工厂将是中国以外最大、最先进的电动汽车生产厂,2025年底其产能将飙到15万辆,2026年底更是要翻番到30万辆,专供巴西和南美市场。

就这样,比亚迪正在全球版图上落下一枚枚关键棋子。到2024年11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身影,已遍布全球96个国家400多座城市。

产线全球化布局推动其海外销量激增。2024年比亚迪在海外销售新能源汽车41.72万辆,占公司全年销量接近十分之一,较2023年海外销量24.28万辆增长71.86%。

逐梦全球:破浪远行,赢未来话语权

为让出海之旅更稳当,造车的比亚迪还开始组建打造自己的“海上舰队”。

12月11日,比亚迪“合肥号”汽车运输船破浪试航,与此前建成的“常州号”“开拓者号”携手,开启比亚迪车的全球征途,这距离比亚迪组建10艘大船的远洋梦也越来越近。

汽车产业这趟百年列车,晃晃悠悠驶入新能源时代,给了比亚迪弯道超车的绝佳契机,也助力中国登顶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

不过,前路绝非一马平川。产能要持续快速爬坡、优化,全球销售渠道得精心搭建,企业本地化合规建设要升级,品牌国际影响力亟待深挖,本土供应链更要精细打磨、科学管理,一道道难题横在眼前,都是硬骨头。

比亚迪出海。

比亚迪出海。

王传福心里透亮,技术才是比亚迪的“定海神针”。回望11月18日,在成立30周年暨10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仪式上,他讲起比亚迪从手搓电池起步的艰难过往,感慨万千,正是那第一条镍电池生产线,开启了比亚迪的汽车梦。正是王传福对技术创新的死磕,才能让比亚迪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如今,比亚迪握超4.8万项全球专利申请、超3万项授权专利,以及刀片电池、第五代DM混动、e平台3.0EVO等颠覆性技术,其筑起的“技术鱼池”越来越坚实和丰富。

“我们现在拥有近100万名员工、11大研究院、近11万名工程师,是世界上研发人员最多的车企,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的专利高达32项。”王传福表示。

开弓没有回头箭,比亚迪出海战略已在加速推进。这家已有上百万员工的“旗舰”,只能咬紧牙关,坚定出海步伐,持续创新,深挖全球资源,不断打磨出海战略与运营模式。

也是在比亚迪30周年发布会上,王传福宣布,比亚迪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发展智能化技术。同时他还表示,比亚迪有决心,也有信心,在这一轮人工智能的科技革命中,实现整车全面智能化进阶,赢得未来的技术话语权。

“敢想敢干敢坚持,才让比亚迪走到了今天。”王传福说。

统筹:曲广宁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李荣华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链接

发布周·年度企业|九个故事,出海新篇

出海|珠三角高质量发展报告

编辑 冯文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