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直播间买过农产品吗?
2024年,五华的直播助农火了。五华县新媒体协会电商带货销售额超450万元,创历年新高。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一部手机便打通了农产品的“出山路”,农民当上了主播、手机变成了农具、直播也成了农活,不仅让五华的农产品卖出去、卖得好,也让广大农民的口袋鼓了起来。
自带“土味”的助农直播,成为流量经济、网红经济浪潮中的“一股清流”。它带来了流量,带来了销量,也带来了问号:直播助农为何会火?“火一阵”还是“一直火”?还能怎么越播越火?
(一)
千里买卖一线牵
54岁的邹访林,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年过半百竟成为年轻人口中的“网红”。
邹访林是地道农人,也是五华县新媒体协会的副会长。直播带货一年来,他个人线上销售额约为45万,并通过线上引流拉动线下消费扩容提质。
直播对农业来说,意义是显然的。看似简单的销售形式,实际上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产供销不畅”的难题。如今在五华,无论是直播基地,或是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带货主播、新农人、农户纷纷加入线上直播阵营,“土味直播”火了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新”。
新场景,手机配支架,随时随地开直播。
由于形式简单,设备简易,以田间地头为布景,以绿色生态为卖点,主播在树下、田里、山上、河边这些天然的直播间,只需一部手机、一个支架,便可直播带货,农产品的销售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2023年,华城镇兴中村的150亩胡萝卜喜获丰收,由于产量大,且收获期短,给农户们带来了销售压力这一“甜蜜的烦恼”。了解情况后,五华县委宣传部指导五华县新媒体协会,在田间现场开展助农直播活动。
说干就干,五华县新媒体协会会长张龙文立即组织当地农户和就近的主播,快速在现场设了四个直播间,其实就是四台手机和支架,当天直接销售总计6000余斤胡萝卜。张龙文对此印象深刻,他说那次直播不仅快且成效明显,吸引同城市民近千人前往种植基地现场采摘,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新形象,农民当主播,本色出镜接地气。
在五华,直播带货的主播群体,有当地“网红”、创业青年以及企业家,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干农业的。如张龙文的IP“张搞长”、邹访林的IP“油老板”、宋伟东的IP“客家茶哥”等,他们自带的亲切感和接地气,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特别是直播时,农人的真实和自然,收获了大量粉丝。
“只要肯努力肯拼搏,用好互联网不分年龄。”邹访林从线下销售到线上带货,成为“新主播”的他不单把自己的货卖出去,还帮周边群众卖,乐此不疲,干劲十足。
新平台,个人到团队,组团带货齐吆喝。
直播带货,不等于把农产品“搬”到网上即可,农户化身主播还需苦练技能,从直播间搭建、话术培训、违禁词规避、产品搭配、福袋和优惠券引流等,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为此,五华县新媒体协会瞄准发展数字经济这一新领域顺势而为,聚集当地新媒体从业人员,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助力家乡建设,让五华优质农产品乘着“网红经济”效应的东风,进入千家万户。“协会更注重的是团结,整合力量和资源,将我们五华更多农特产品带出去,将五华的故事讲好。”张龙文说。
(二)
屏内屏外皆功夫
过去,囿于传统销售半径问题,农产品接触到的顾客有限。如今,直播间在线人数可达数十万人。火爆的人气,带来了流量和销量,助农效果立竿见影。
随着发展势头加快,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如品质不高,商品存在同质化;技能不足,主播素质参差不齐;运输不便,存在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等。
实际上,直播助农带来的一时新鲜只能“火一阵”,而要“一直火”,需要屏内屏外都下功夫,靠产品品质说话,靠人才技能支撑,靠品牌带动长远,这是直播助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从直播助农到直播兴农,要把握好“三关”。
五华农特产品“触网生金”,搭上电商“快车”销往全国。曾晓彬 摄
五华农特产品“触网生金”,搭上电商“快车”销往全国。曾晓彬 摄
一是产品关,卖得好还得靠产品好,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但其前提是“酒香”,而直播助农重点解决的是“巷子深”。相较于“叫卖”的吆喝、“限时”的戏码,观众更在意真诚实意,让消费者买得省心、用得安心、吃得放心,为品质下单,生意才能长久。
保障农特产品品质,物流方面是一大关键。由于农产品保质期较短,五华在畅通物流、冷链运输等方面建立起县镇村三级物流网络。目前,五华建成县级物流服务中心3个、乡镇快递物流服务站点约30个、村级物流快递服务站点约410个,建成镇级电商服务中心20多个,村级电商服务站超500个,并打造了五华农村电商产业园区。
二是人才关,在当前“人人皆可当主播”的时代,带货主播“翻车”屡见不鲜,营造健康可持续的直播带货新业态,对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打造主播队伍专业化显得尤为重要。
张龙文充分利用所学的新媒体传播知识,深耕直播带货领域,组建专业团队,培训新媒体从业人员,让他们凭借对家乡产品的深厚感情和专业知识,让五华的农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
“我自己没怎么上过学,年轻人学东西快,我儿子学了,然后教我。”邹访林说,他的儿子邹奕天依托龙村镇电商服务中心的直播平台,开展专业直播培训,对具有强烈学习意愿的农村学员,定向开展主播陪跑计划,培养更多的电商新农人。
三是品牌关,直播助农的落脚点在“助农”。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为抓好贯彻落实,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政策出台,给直播助农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从长远看,直播助农能进一步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品牌化塑造、一体化经营,促进电商与农村“三产”融合,构建起了农村电商生态圈。
直播助农,不仅仅是把农产品卖出去,更重要的是赋能当地产业升级,在生产和销售两端同时发力,这是直播带货长效发展的基础,考验的不仅是主播,更是农户、农企以及干部的长远意识。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汪思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